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古宜河的結果 展開

古宜河

珠江水系西江支流

古宜河,又稱尋江、潯江,珠江水系西江支流柳江幹流融江段左岸支流。發源於湘、桂交界的金紫山南麓——廣西資源縣車田苗族鄉腳古沖村政沖山頂東1.5 千米處,經龍勝縣和三江縣,於三江縣老堡口匯入融江柳江上游別稱),河道全程 215.4 千米,平均坡降 6.79‰,河道彎曲係數 1.83。主要支流為平等河。流域地處柳江中游,範圍涉及湖南省境內 656 平方千米,廣西境內 4427 平方千米。水質狀況良好,旅遊、水力資源豐富,沿河建有多處水庫、電站及旅遊景點。

幹流概況


古宜河幹流主要流經廣西壯族自治區境內的資源縣、龍勝縣、三江縣,河道全程215.4千米,平均坡降6.79‟,河道彎曲係數1.83。
古宜河上游五排河漂流
古宜河上游五排河漂流
在資源縣境,古宜河發源於金紫山南麓車田苗族鄉腳古沖村政沖山頂東1. 5千米處,經資源縣腳古沖向南流,至車田鄉轉向西流,經兩水、河口鄉在貝子流入龍勝縣境內。幹流在資源縣境內稱五排河(又名車田河),穿行於深山峽谷,河床深切,水流急,灘險多,常有岩石伸向河心,形成天然石壩,是新開發的探險漂流段,有“中國最佳漂流勝地”之稱。境內長51.03公里,流域面積548.5平方公里(其中外來水10.1 1平方公里)。河床寬度在30-50米之間。河床與河岸高差一般是1-3米,某些河段達5米以上。平均比降5.4‰,出口處多年平均徑流量20.4立方米每秒。自然落差1310米。1952年歷史最高洪水位(河口段)為5.7米。1973年最枯水位為0.6米。
古宜河桑江段在龍勝縣城段
古宜河桑江段在龍勝縣城段
在龍勝縣境內,幹流在縣城以上稱桑江(古名貝子溪),河長50千米;縣城 以下稱龍勝河,河長35千米。幹流與從湖南城步縣來的高橋河匯合流經江底鄉。出江底接入九江、三岔河后將矮嶺河一併納入其中,下泗水到龍勝縣城,一路彎多、灘險水急,至縣城有和平河匯入,在匯流處成“品”字形,再經瓢里後向西流,到思隴,有三門河、平等河兩條河流匯入,從思隴沿江而下到石門塘,古宜河從此進入三江侗族自治縣境。
在三江縣境內,古宜河由沙宜石門(虎石門)轉南流,過斗江折向西,經周坪、三江縣城流向西南,經古宜、程村等鄉鎮至老堡口匯入融江。境內河段有淺灘21處,主要的有銅羅灘和長灘。境內長 63 公里,年平均徑流量 580033萬立方米。

主要支流


古宜河的支流多,流域面積大於50平方千米的支流有13條,其中平等河為最大支流,流域面積為1031平方千米;三門河(又名六漫河)為次大,流域面積570平方千米;流域面積大於200平方千米、小於500平方千米的支流依次為林溪河、四甲河、和平河、芙蓉河,共4條。該河水質狀況良好,達到國家Ⅲ類水質標準。

資源縣境

較大支流有海棠河、粗石河、小地河、木廠河、兩水河、大坪水河、葡萄溪、塘垌河以及50多條小溪澗。
河流名稱縣內流長(km)年降(mm)縣內集雨面積(km2)徑流係數多年平均流量(m3/s)多年平均徑流量萬(m3)
木廠河25.00160076.530.752.9129184
兩水河52.20160069.87430.752.6598385
塘垌河76.70160053.520.752.0376422
大坪水河160070.110.752.6688413

龍勝縣境

平等河,古名“桑江獨車溪”,左源於湖南南田山西麓,為蒙洞河。右源於南田山南麓,為小江河,兩源於平等鄉龍坪匯流后稱“平等河”,平等河南流經龍坪、平等、廣南、庖田、獨鏡、江口、樂江、孟化、平嶺等地,然後流入湖南通道縣境江口納普頭河后,再流入縣境,於瓢里鄉的三寨村注入桑江。平等河在縣境內全長64.5公里,集雨面積1027.86平方公里,最大流量9155m3/秒,年徑流量91792萬立方米,水能資源總蘊藏量3.8125萬千瓦,已建小型水電站76座,其源流有小江和蒙洞河,支流有長沖河、昌背河、偉江河及涼坪河,其中最大的為偉江河。
古宜河支流芙蓉河
古宜河支流芙蓉河
芙蓉河,古名“芙蓉溪”,發源於湖南城步金南山,南流經芙蓉、張家等地,於泗水鄉之三舍河口注入桑江。縣內長度20公里,集雨面積257.36平方公里,年徑流量22983萬立方米,水能資源總蘊藏量1.9633萬千瓦,已建小型水電站3座。
里五沖河,源於馬堤鄉之高炮山西南麓,經泗水鄉之白臘山、馬類、新民、洞上等地,於里五塘注入桑江,全長14公里,集雨面積38平方公里,水能資源總蘊藏量1.2949萬千瓦,年徑流量4114萬立方米。
中寨河,源於日新鄉之十二盤山南麓,經堯寨、中寨、拉麻、於廠背注入桑江。
和平河,古名“牛脛溪”,左一流源於和平鄉海江東之大虎山北麓,稱金江河,另一流源於臨桂縣的界腳底“稱大柳河”。右源於和平鄉白水西南之大竹山南麓,稱白水河。兩水於和平圩匯流后稱“和平河”。和平河流經和平、日新、龍勝三鄉鎮,於縣城西注入桑江。全長39公里,集雨面積322.5平方公里,最大流量2620.5m3/秒,年徑流量38124萬立方米,水能資源總蘊藏量3.3549萬千瓦,已建小型水電站27座。其支流有拉正河、金車河,拉正河源於日新與和平、泗水交界處之孟公坳西麓,西南流經日新之拉正、銅盆,於雙洞注入和平河。金車河源於日新鄉之大坪塘背山麓,北流經上孟、金車,於拐江注入和平河。
平寨河,又名“平也河”。源於臨桂縣陶善山麓,北流於平水進入縣境,經日新鄉之江翁、拉秀、平寨、平潭、坳背等地,於都坪街注入桑江。縣境全長為37公里,最大流量3575.7m3/秒,年徑流量201.60萬立方米,水能資源蘊藏量2.1039萬千瓦,三門河,發源於臨桂縣上黃沙山麓,南流黃沙,上朝塘,再轉北流入縣境,經小江口、雙朗、三門及瓢里鄉之界泉、六漫等地,於交州河口注入桑江,縣境長度60公里,集雨面積574.84平方公里,最大流量6836m3/秒,年徑流量70451萬立方米,水能資源總蘊藏量5.0627萬千瓦,已建小型水電站9座。其支流有雙江河、下花河。雙江河左源於三門鄉從白山北麓,右源於三門鄉之雨花山東麓,經雙江,於雙江河口注入三門河。下花河又名“大地河”,源於三門鄉花坪自然保護區中之蔚青嶺東麓,北流經花坪、大地、花橋,於三門街東側注入三門河。全長25公里,集雨面積107.89平方公里,最大流量298.48m3/秒,年徑流量13236萬立方米,水能資源總蘊藏量4.4968萬千瓦。
李江河,源於龍勝與興安交界的暗沖嶺西麓,經江底之雙河、李江、界排,於白竹附近注入桑江。全長18公里,集雨面積88平方公里,最大流量359.17m3/秒,年徑流量9526萬立方米,水能資源總蘊藏量1.2915萬千瓦,已建小型水電站8座。
矮嶺河,源於江底才喜界西麓,北流經黃家寨、黃毛坪、矮嶺,大山口等地,於矮嶺河口注入桑江,全長15公里,集雨面積63平方公里,年徑流量6820萬立方米,水能資源總蘊藏量0.8744萬千瓦,已建小型水電站2座。
潘內河,源於泗水鄉之洋頭坪北麓。經大盤、重風,於沂潭注入桑江。
大塘河,源於洋頭坪與大竹山之西北山麓,經下大塘、東安,於沂潭注入桑江。
梅洞溪,源於瓢里鄉之各福山北麓,北流岩坡寨,經楊梅洞,楊梅坪注入桑江。

三江縣境

古宜河三江縣段支流林溪河
古宜河三江縣段支流林溪河
斗江,俗稱小河,其源有兩支。一支是四甲河,源出融 安東嶺中寨的大山;一支是白杲河,源出和平村的青馬屯。兩河匯合於板拔。匯合諸溪水,至斗江注入古宜河,境內長 98.3 公里,年徑流量 55496 萬立方米。
林溪河,發源於林溪鄉水團村彭木山,全長 42 公里,年徑流量 19776 萬立方米,流經程陽、光輝、文大等地至周坪鄉黃排村與八江河會合,於石眼口匯入古宜河。
八江,又稱武洛江,發源於八江鄉汾水村彭木山的南麓,全長 35.7 公里,年徑流量16810 萬立方米,流經馬胖、八斗、八江、寨准,至黃排與林溪河合流匯入古宜河。
漾口河,發源於周坪鄉白花村四坡澗大九山,全長 7.3 公里,年徑流量 3154 萬立方米。流經腦寨、口寨至漾口注入古宜河。
泗里河,發源於周坪鄉馬坪村牛浪坡,全長 15 公里,流經泗里至泗里口注入古宜河。
燕茶河,發源於良口鄉布糯村山沖,全長 12.2 公里,年徑流量 1640 萬立方米,流經布溝、和里之金崗山至長安口匯入古宜河。

水文特徵


據龍勝縣桑江段水文資料,古宜河最大流量17245.5 m3/秒,年徑流量41.33億立方米。1987年在勒黃灘修建一水電站,裝機容量為6400千瓦,預計1990年可建成。此乃幹流的第一個大電站。古宜河的枯水期與豐水期相差大,1987年兩者流量相差77立方米/秒。特大洪水流速變化亦大,在1.5~2.8米/秒之間。

流域概況


古宜河發源地資源縣車田鄉金紫山
古宜河發源地資源縣車田鄉金紫山
古宜河流域位於東經109°27′~110°33′,北緯25°27′~26°1 6′。流域面積5083平方千米,跨廣西、湖南兩省,屬典型山區性河流。流域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四周高山環抱,山巒重疊,山地與丘陵犬牙交錯,盆地零星分佈,素有“小雲貴高原”之稱。區域內地表覆蓋層厚,土壤肥沃,植被茂盛。
流域地處柳江中游,東臨貓兒山,南隔天平山,西與柳江幹流相鄰,北以金紫山、南山為界,範圍涉及湖南省境內656平方千米,廣西境內4427平方千米。
所處區域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具有明顯的山地氣候特徵。氣候溫和,四季宜人,年平均氣溫16.4℃,多年月平均最高氣溫為7月份31.4℃,最低月平均氣溫為1月份2.3℃;歷年極端最高氣溫38.3℃,極端最低氣溫-8.4℃;多年平均蒸發量為1300.5毫米,以7月份最大,1月和2月最小;年平均風速2.1米/秒,年最大風速40米/秒,其風向為北;年平均日照時數1307.6小時,年均無霜期285天。流域內降水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783.4毫米,年內分配不均,降水多集中在3~8月,佔全年降水量的74.7%,其中5~7三個月佔全年降水量的48.4%,年徑流總量為63.62億立方米。

水利開發


古宜河龍勝境的勒黃水電站
古宜河龍勝境的勒黃水電站
1949年以前,河道功能以運輸為主,從瓢里至三江可通載貨木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為改善通航條件及防洪安全,國家對流域內大小河流進行了數次炸岩灘疏浚及修建河堤,疏通幹流及三門、和平、石村、芙蓉、平等和小溪共1428條,總長434千米,炸礁石8.725萬立方米,使幹流及四大支流粗通,載貨木船可從三江溯江而上到泗水,部分溪流也能放運竹木。
古宜河幹流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為14.9萬kW,可開發量11.83萬kW。流域內有水利工程2130處,其中引水工程2030處,引水流量0.01立方米/秒以上的引水渠道總長274.9千米。勒黃水電站於1990年建成,位於龍勝縣城下游5千米處,壩型為閘壩式,最大壩高13.1米、長224米,裝機容量6400千瓦,是龍勝縣境內目前最大的電站。區域內有小(二)型水庫2處,總庫容35萬立方米;塘壩2處、電灌站21處、抽水站33處、噴灌站4處、水輪泵站38處,有電站41處,總容量14125萬千瓦;建成的人畜飲水工程219處。

社會文化


古宜河支流矮嶺河上的龍勝溫泉(矮嶺溫泉)
古宜河支流矮嶺河上的龍勝溫泉(矮嶺溫泉)
古宜河上遊資源縣境內五排河兩岸多為漢、苗、瑤雜居的村落,民族風情濃郁,每年農曆的四月八“紅飯節”、六月六半年節”、七月半“歌節”,為當地的傳統節日。境內蘊藏著豐富的鎢 礦、石英等礦產資源,盛產西紅柿、辣椒、三木藥材等農特產品。
龍勝縣境內河道兩岸高山峽峙,農田甚少,不少地段懸崖陡壁,森林密布,河床陡,險灘多,縣城北門以上有險灘18處,主要的有羅房灘和羊額灘,縣城以下有險灘28處,水流湍急,山高澗深,山地植被發育,水源豐富,無山不翠,植物種類多達1100多種;野生動物亦多,有熊、豹、麝、獺、穿山甲、角雉、雪蛙等600餘種,被譽為天然的動、植物園。地下礦藏極為豐富,勘探發現有滑石石棉、鉛、鋅、黃金等17種,其中滑石蘊藏量890餘萬噸,品質優良,潔白細膩,為當地的主要出口產品。
三江程陽橋
三江程陽橋
龍勝縣境內的支流矮嶺河上有被譽為“天上人間”、“華南第一泉”的龍勝溫泉。它以其清澈、純凈的水質,地外幽谷,周圍碧峰聳立,雲纏霧繞,溪水潺潺,鳥鳴猿啼的秀麗風光和冬暖夏涼、四季宜人的氣候,在國內眾多溫泉中脫穎而出,成為旅遊、療養的勝地。縣城東山勢高峻,形似轎頂,名轎頂山;城東北松杉蔥鬱,四季常青,稱迎春山;城北上尖下寬,形似觀音坐蓮花,稱觀音山;城西土山高出雲表,形如香爐為香爐山;其他山向西北數峰並列,宛如筆架曰筆架山,曾有“晴煙迷鎖香爐寨,皓月高懸筆架峰”佳句流傳;城西乃巨石巍峨,形象石門,謂勒黃石門山,建有勒黃水電站。電站下游設有勒黃水文站,從勒黃水文站往下約15千米到瓢里鎮。因周圍山巒環抱,中部凹平,形如瓢狀,故名瓢里,是桂林“四大古鎮”之一。
花坪自然保護區
花坪自然保護區
龍勝縣境內支流三門河上游有古老的花坪自然保護區,地表覆蓋較厚,古木參 天。1955年在這裡首次發現成片生長的“活化石”——銀杉,曾轟動世界。20世紀70年代后因上游開發滑石礦以及河道開採景光石(奇石),大量泥沙和礦渣流入河中,河水常年渾濁,一些河段泥沙淤積嚴重。石門下是碧波粼粼的深潭,兩側懸崖峭壁,無路可行。從前有小舟開半邊渡,從石門塘繞過石崖。1940年修築桂穗公路方將石崖鑿通一條隧道,渡止船停。如今此處雖非險隘,但若月下泛舟,山形月影,倒影水中,漁歌陣陣,仍令人心曠神怡,前人詩云:“萬壑千岩擁大川,東西屹立石蒼然;舟行岸曲疑無路,月仰潭空別有天。為“石門月夜”景色的概括。
三江石
三江石
在三江縣境內支流林溪河上,有雄偉壯觀、聞名中外的程陽橋,該橋又稱永濟橋,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江是廣西唯一的侗族縣,民族風情多姿多彩,傳統文化源遠流長,人文景觀獨具一格,民居吊腳樓、風雨橋、鼓樓等名勝風景吸引了大量中外遊客,也是廣西最大的油茶基地,有“杉海油湖”之譽。縣境內沉積岩分佈極廣,地貌分為殘餘山地、陡崖窄脊山、V形谷、河從丘陵、河流谷地、殘餘山前梯地等六種層次一級地貌。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探明的主要礦種有錳、釩、鋇、銅、金、重晶石石英石鉛鋅礦輝綠岩、16蛇蚊石等。三江盛產“三江石”,它們大多數是沿河道溪流生成。數百萬年間,順著河道自上而下,經水流、泥沙的反覆翻滾、沖刷而形成,以品類豐富、石質細密、外形秀麗且色彩斑斕著稱,有“柳州奇石名中外,三江奇石甲柳州”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