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台

凡台

凡台,別名 紅薯、地瓜。

目錄

正文


一級分類 常用植物葯
二級分類
分類 凡台
年份 fanh ndoih
別名 紅薯、地瓜
來源 旋花科植物番薯Ipomoea batatas(L.)Lam.的塊根、藤莖、葉。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質藤本,具乳汁;塊根肥大,圓形,橢圓形或紡錘形,白色、紅色或黃色。藤莖卧地生長,節上生不定根。單葉互生,常為寬卵形或心狀卵形,長4~13厘米,寬3~13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心形,邊全緣或3~5(~7)裂。花紅紫色或白色,合生,花萼、花冠,5裂,雄蕊5;聚傘花序腋生,有時單生。蕨果卵形或扁圓形;種子1~4粒,無毛。花期10~12月,果期12月至第二年1月。
生態分佈 栽培於旱地內。產於廣西各地縣市;分佈於全國各省份。
採集加工 秋冬季采。
性味 塊根,味甘,性平。
功效 補中益氣,活血生津。藤莖、葉,味甘、澀,性微涼。清熱解毒,排膿祛腐。
傳統應用 治肺熱咳嗽、吐血、便血、濕熱黃疸、急性胃腸炎、上吐下瀉、羊毛痧、血崩。乳腺不通、水腫、毒蛇及蜈蚣、狂犬、老虎咬傷。
用法用量 塊極適量,莖、葉60~120克,水煎服,或燒存性,甜酒沖服;外用鮮葉適量搗敷。
方例 1.急性胃腸炎 凡台(番薯)陳舊的藤莖60克,水煎服。 2.毒蛇咬傷 凡台(番薯)鮮葉60~90克,搗爛取汁服,藥渣外敷患處。
化學成分 含並沒食子酸和3,5-二咖啡醯奎寧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