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竹(拉丁學名:Bambusa intermedia),別名鳳尾竹、芒竹、蠻竹, 禾本科簕竹屬。高7-15米,梢部勁直;綿竹分佈在雲南中部和南部,栽培較廣,亦見於四川、貴州局部地區。綿竹竿壁較厚,除可用於劈篾編結竹器外,亦宜用作建築材料。
綿竹
綿竹竿直立,高7-10 (15)米,梢部勁直;節間圓筒形,長35-45 (55)厘米,幼時深綠色,有時具紫褐色縱條紋,微被白粉及稀疏易落的白色小刺毛,竿壁厚,通常可達2厘米;竿環平坦;籜環隆起,被柔毛,常有鞘基殘留物;節內被白色絨毛;分枝習性低,以多枝簇生,主枝粗長。籜鞘脫落性,短於節間,背面被黃、棕二色的小刺毛,頂端微凹或略呈拱形,籜耳不明顯,鞘口繸毛多數;籜舌高2-3毫米,頂端齒裂,邊緣繸毛長5-15毫米;籜片外翻或直立,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收縮呈圓形,寬為籜鞘頂端的1/3,腹面縱脈間密被微毛及小刺毛。末級小枝通常具5-12葉;葉鞘無毛;葉耳長卵形,鞘口繸毛彎曲;葉舌截平;葉片長7-18厘米,寬1-2.5厘米,下表面灰綠色有微毛。假小穗長2-4厘米,枯草色,微扁,
苞片數片,光亮,自下而上逐漸增大,常具腋芽;小穗含小花7-11朵;小穗軸被毛,具關節,成熟后易折斷;外稃長7-10毫米,先端具刺尖,背面無毛;內稃長於外稃,背面和脊上均無毛,頂端鈍尖,無毛或具筆毫狀微毛;鱗被3;花藥長4.5毫米,先端鈍;子房上部被白色長柔毛,具柄,
柱頭3,羽毛狀。筍期5月。
綿竹分佈在雲南中部和南部,栽培較廣,亦見於四川、貴州局部地區。模式標本采自雲南澄江。
綿竹,縣名,四川省德陽市綿竹市(縣級市)。因歷史上盛產綿竹,而縣因之得名。
綿竹竿壁較厚,除可用於劈篾編結竹器外,亦宜用作建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