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藝
中國傳統民俗藝術
舞獅子是中國優秀的民族傳統民俗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來助興。舞獅子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獅子舞在舊時稱太平樂,而到了唐代(公元618~907年)時更得到廣泛的發展。獅藝在當時已成為過年過節、行香走會中的必備節目。在一千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獅舞形成了南北兩種表演風格。
獅藝
獅藝
舞南獅在中國民間有數個傳說,傳說之一是在清代(公元1644~1911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夢見一頭毛色五彩斑斕的瑞獸來朝拜。回京后,乾隆皇命人照他夢中所見的瑞獸形象來扎制一隻,每在節日及慶典時命人舞動,喻為國泰民安,太平吉祥。
南派獅舞以表演“文獅”為主,表演時講究表情,有搔癢、抖毛、舔毛等動作,惟妙惟肖,逗人喜愛。由於獅子為百獸之尊,形象雄偉俊武,古人將它當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徵,認為它能驅邪鎮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們逐漸形成了在元宵節及其它重大活動里舞獅子的習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