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市鎮

湖南省龍山縣轄鎮

召市鎮位於湖南龍山縣中部,距縣城42公里,總面積151平方公里,2018年總人口5萬餘人,是龍山縣面積第二大、人口最多的鄉鎮。轄區有田土面積26205畝,旱土面積11265畝,轄區21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178個村民小組,是土家、苗、漢等民族雜居之地。

行政區劃


2006年區劃調整時,將原瓦房鄉、遼葉鄉合併到召市鎮后,人口眾多,地域面廣,總面積為15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4872畝,其中田面積13926畝,土面積10964畝。鎮轄21個村民委員會,1個社區居委會,165個村民(居民)小組,8400戶,34000餘人。建國后一直是公社、鄉、區公所、辦事處的所在地,且為召市地區(周邊14個鄉鎮)政治、經濟、文化、物流中心。
召市鎮
召市鎮

地理環境


氣候特徵

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3.4℃,高最氣溫36℃,最低氣溫-9.3℃,年降雨量1512.4毫米,無霜期250天。召市鎮農作物以產稻為主,小麥、玉米、紅薯、馬鈴薯佔一定比例;經濟作物有烤煙、辣椒、百合、生薑、青蒿等,退耕還林總面積43558畝;是全縣項目生產和農副產品加工集散地之一,其中有辣椒11000畝,覆蓋全鎮,有烤煙6500畝,百合4500畝,農副產品加工及養殖基地7個;其中辣醬粗加工和粉絲加工已成規模,已成為該鎮的龍頭產品。
召市鎮
召市鎮

自然資源


北部系石灰岩為主的黃壤,其餘各地均為砂壤,土壤呈中性偏酸反應。植被以樅樹、沙樹和灌木林為主,林地面積158546.5畝,其中山林面積139921.5畝,退耕還林面積18625畝;長年種植烤煙8000餘畝、百合4000餘畝、辣椒3000餘畝。
召市鎮
召市鎮

經濟


建國以來,召市人民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和諧相處,艱苦奮鬥,為召市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應有貢獻。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堅持以鄧小平理論為指針,堅持科學發展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社會各項事業全面持續發展。
小城鎮建設成果輝煌。上世紀90年代中期。當地黨委、政府多方籌資400多萬元,修建了2公里的十字街,修建了佔地面積9000多平方米的農貿市場,建造了三座橋樑。2000年以來,召市鎮黨委、政府科學論證,精心規劃,招商引資500多萬元,興建了佔地50多畝的全興路,為召市集鎮擴容提質,市場繁榮拓展了新途徑。
召市鎮
召市鎮

社會


基礎設施

修築村、組公路68條210多公里,修築水庫5座,山塘22口,水渠2條26000多米,水溝58條19800米,建設了35千伏安變電站。國家投資700多萬元,社區、前衛、堰塘、新園、大興5個村進行了耕地整理,硬化了火召、召遼公路23公里,村莊道路硬化1300多戶25000多米,實施了川洞、紅衛、托利湖、新園村安全引水工程,改造了鎮自來水設施。
產業建設成效斐然。近年來,召市鎮黨委、政府牢固樹立主抓產業就是抓發展的理念,突出狠抓了五大產業:一是烤煙產業,種植面積近8000畝,產煙葉200多萬斤,實現產值近2000多萬元;二是百合產業,種植面積4000多畝,實現產值近2000多萬元;三是辣椒產業種植面積3000多畝,實現產值近1000多萬元;四是養殖業,實現產值2000萬元;五是勞務產業,近萬名外出務工人員,勞務收入可突破億元關。
多年來,各屆黨委、政府帶領人民發展生產、發展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全面發展。興修學校5所,在任教職員工370多人,在校初中28個班級1783個學生、小學58個班級,2988個學生,幼兒園11所564個學前兒童。組建民間鼓、管樂隊10個98人,建設了鎮文化活動廣場,修建了敬老院,使農村五保老人享受到黃昏幸福。興修了召市客運站,規範了農村客運秩序。
人民生活不斷改善,據調查統計:GDP可達2億多元,地方財政收入可達500多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可達2000多元。農村家庭戶中擁有大貨車22輛,大客車31輛,農用車214輛,三輪車153輛,摩托車1887輛,單車1202部,電冰箱1958台,洗衣機3926台,彩電5511台,通有線電視3387戶,通固定電話1896戶,手機17078部,百萬資產47戶。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飄揚過來,堅持科學發展觀的偉大理論總攬未來。召市鎮猶如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正在龍山中部璀璨。
召市鎮
召市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