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黃祖輝的結果 展開
- 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院長
- 滁州市農業農村局原副調研員
- 來賓高中生物教師
黃祖輝
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院長
黃祖輝教授,博士生導師, 1952 年6月出生,籍貫:上海。專長於農業經濟與農村發展,產業組織與制度研究。現為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院長;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浙江大學農業現代化與農村發展研究中心(卡特)主任;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浙江省省政府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農業經濟學會常務理事;農業部軟科學委員會委員、浙江省農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等。
黃祖輝[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院長]
1986年7月 浙江農業大學農業經濟與管理系。
1969-1978 黑龍江省北安縣引龍河農場,下鄉知青
1978-1982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農業經濟系本科,學士
1982-1983 江蘇農學院農業經濟系助教
1983-1986 浙江農業大學農業經濟管理系研究生,碩士
1986-1998 浙江大學農經系、副教授(1989年起)、教授(1994年起),博士生導師(1996年起),
經貿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發展經濟學、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前沿、交易費用與制度安排學院院長(1993年起),教務處處長(1995年起),副校長(1997年起)。國家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農業現代化與農村發展研究中心”(卡特)主任,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院長。
中國農業經濟學會常務理事;農業部軟科學委員會委員;浙江省省政府經濟建設諮詢委員會委員;紹興市、嘉興市經濟建設諮詢委員會委員;浙江省企業管理研究會副會長;國際農業經濟學會(IAAE)會員;浙江省社會科學聯合會理事和應用經濟學科組副組長;省委政策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浙江省農村發展研究中心高級顧問;浙江省軟科學研究所高級顧問,研究員;浙江省第八屆、第九屆政協委員;《農業經濟問題》,《中國農村觀察》編委。
發表論文200餘篇。其中代表作有:“農村工業化、城市化與農民市民化”,《經濟研究》,1989年第3期;“我國農業勞動力的轉移”,《中國社會科學》,1992年第4期;“農民合作:變革態勢與啟示”,《中國農村經濟》, 2000年第8期;“非公共利益性質的征地行為與土地發展權補償”,《經濟研究》,2002年第5期;我國農產品物流體系建設與制度分析,農業經濟問題,2005年第4期;“The Role of Clustering in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A Case Study of the Footwear Industry in Wenzhou”, 《China Economic Review》19 (3): 409–420, September,2008。
“農村工業化、城市化與農民市民化”,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突出學術貢獻獎,2007;“城市化進程中的土地制度研究”,首屆中國農村發展研究著作獎,2004。
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發展經濟學、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前沿、交易費用與制度安排。
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產業組織與制度企業管理、土地經濟管理。
主要科研項目(2000年起):
1.沿海地區農業現代化進程與實現途徑研究(主持),教育部重大項目(2000-2002).
2.城市化進程中的農業勞動力流動與遷移研究(主持),省經濟社會發展研究基金(2000).
3.農業科技體制轉型理論與創新研究(主持),教育部博士點基金(2000-2002).
4.鄉鎮企業發展與農民收入關係研究(主持),國家自然基金應急項目(2001).
5.WTO與浙江農業競爭力提升研究(主持),省科委(2001).
6.市場開放條件下杭州"菜籃子"工程與對策研究(主持),杭州市(2001).
7.加入WTO后的農業政策調整研究(主持) ,省長基金(2002).
8.聯華集團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研究(主持),中國聯華集團委託項目(2002).
9.農村稅費體制改革研究(主持),省財政廳(2002)。
10.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發展與案例研究(主持),省農村發展研究中心項目(2001-2002).
11.浙江城市化進程中農民市民化問題研究(主持),省社科重大項目(2002-2003).
12.建立我國農業行業協會的方案研究(主持)農業部,省農研中心(2002-2003).
13.農戶行為與農業結構調整(子項目主持),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2002-2004).
14.仙居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戰略研究(主持),仙居縣(2003).
15.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研究(主持)省長基金,國家科技部(2003—2005).
16.政府農業支持政策完善與改革研究(主持)省長基金,省社科基金,省財政廳項目(2003).
17.農夫山泉農業產業化經營研究(主持),農夫山泉有限公司(2003).
18.國家“211”二期子項目:農業產業化與民營經濟發展(主持)(2003—2005).
19.扭轉工農,城鄉,地區差別的對策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2004--2005).
20.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思路(主持),國家發改委(2003--2004).
21.我國食品物流系統構建中的組織與制度問題研究(主持),國家自然基金(2004—2006).
22.城鄉統籌發展理論與制度創新(主持),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子項目(2004-2005).
23.解決中國三農問題的理論、思路與對策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004-2006).
24.台州農產品物流體系構建研究(主持),台州市政府(2004).
25.我國土地制度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研究(主持),教育部(2006-2008).
26.浙江省農民就業現狀及對策(主持),浙江省人民政府(2007-2008).
27.影響土地流轉因素調研(主持),浙江省人民政府(2007-2008).
28.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資料會議費(主持),教育部社科司(2007-2009).
29.中國當前發展的階段性特徵研究(主持),教育部社科司(2008-2009).
30.浙江省農業資源高效利用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主持),杭州市區劃辦(2008-2008).
31.改革三十年總結(主持),浙江省人民政府(2008-2010).
32.浙江省十縣百鄉新型農業研究(主持),浙江省人民政府(2009-2009).
33.杭州市與浙江大學共建新農村示範區研究(主持),杭州市發改委(2007-2008).
34.以提高農民生活品質為重點,推進杭州新農村建設的思路和對策(主持),(2007-2007).
35.溫州鞋業發展戰略研究(主持),溫州市市級財政資金會計核算中心(2006-2007).
36.我國農業對外開放與農產品貿易發展研究(主持),商務部(2006-2007).
37.於農民專業合作社專題調研(主持),浙江省農辦(2005-2006).
38.農民教育與就業適應能力研究(主持),浙江省人民政府(2005-2006).
39.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立法研究(主持),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2005-2005).
40.農業現代化與農村發展研究中心(主持),北京師範大學(教育部撥款)(2000-2002).
41.入世對浙江經濟面臨的挑戰對策三(主持),浙江省科委)(2000-2001).
42.農業現代化與農村發展研究(主持),浙江省政府)(2000-2000).
43.市場開放條件下杭州市“菜籃子”工程建設與發展對策研(主持),杭州市農業局(2001-2001).
44.農業企業匯率風險反應行為與應對策略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2007-2009).
45.沿海地區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的機理實踐及政策(主持),教育部博士點基金(2006-2008).
46.江省農業利用外商直接投資(FDI)問題研究(主持),浙江省科技廳(2006-2008).
47.中國與埃及農業合作交流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2007-2009).
48.浙江省十一五期間推進城鄉一體化對策研究(主持),浙江省計委(2004-2005).
49.完善政府農業支持和保護機制研究(主持),浙江省政府(2003-2004).
50.統籌城鄉發展的理論與政策(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大項目(2004-2006).
51.浙江省農業科技人才戰略研究方案(主持),浙江省省級機關會計核算中心(2004-2004).
52.建設現代農業的對策研究(主持),浙江省規劃辦(2003-2004).
53.城市化進程中的農民市民化研究(主持),浙江省社科規劃辦(2002-2003).
54.城市化進程中的土地制度改革問題研究(主持),浙江省社科規劃辦、省社聯(2000-2001).
55.農村稅費改革對農民負擔影響研究(主持),浙江省農業廳(2002-2003).
56.改革開放20年浙江農村股份合作制研究(主持),浙江省級機關會計核算中心(2001-2002).
57.農民工信貸調查(主持),國際合作研究項目(2005-2005).
58.農村小額信貸管理研究(主持),國際合作研究項目(2005-2006).
59.安全食品管理研究(主持),外資項目(2003-2004).
60.雲南煙草發展戰略研究(主持),雲南省煙草大理州公司(2004-2009).
61.餘姚市老區發展規劃研究(主持),餘姚市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中心(2005-2006).
62.阮仕珍珠發展戰略(主持),浙江阮仕珍珠股份有限公司(2005-2006).
63.農夫山泉發展戰略研究(主持),農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2007-2007).
64.新時期浙江農業綜合開發戰略研究(主持),浙江省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2007-2007).
65.杭州大地之春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規劃(主持),杭州大地之春農業開發有限公司(2008-2009).
66.貴州現代煙草農業研究(主持),中國煙草總公司(2008-2009).
67.中華農業大觀園概念性規劃(主持),杭州大地之春農業開發有限公司(2008-2009).
68.浙江長興經濟開發區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實施情況(主持),(2009-2009).
69.《杭州市建設工程勞務管理辦法》立法后評估(主持),杭州市建設委員會(2008-2008).
70.勞務分包企業在建築施工現場管理模式的探索(主持),杭州市建設委員會(2007-2007).
71.聯華超市集團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策劃研究(主持),聯華超市股份有限公司(2002-2003).
72.發展農業行業協會課題研究(主持),浙江省農村發展研究中心(2003-2004).
73.深化供銷社改革促進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主持),浙江省供銷合作社聯合社(2003-2003).
主要著(譯)作:
1.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專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
2.財產、權力與公共選擇,譯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
3.邁入新世紀的農業與農村,專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
4.Farmer Co-operatives: Evolution,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and Implications, Published by Swedish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Uppsala, Sweden, 2000,9, ISSN 1401—405X.
5.發展經濟學的革命,譯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
6.農業與農村發展的制度透視,專著,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年10月.
7.浙江的股份合作制:理論與實踐,專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
8.城市化進程中的土地制度改革研究,專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11月.
9.城市化進程中的農業勞動力遷移問題,專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11月.
10.市場化、國際化:新世紀中國農業發展,論文集,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年10月.
11.生物技術經濟學,譯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
12.WTO與浙江農業的政策調整研究,專著,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年5月.
13.農業現代化:理論、實踐與途徑,專著,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年10月.
14.環境保護的公共政策,譯著(校審),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3月.
15.創新農村經營體制的探索與實踐---關於發展農產品行業協會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研究,專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9月.
16.誰是農業結構調整的主體——農戶行為及決策分析,專著,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年3月.
17.Food Safety,論文集,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年4月.
18.中國“三農”問題:理論、實證與對策,主編,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年6月.
19.為什麼是義烏?主編,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3月.
20.中國《三農問題》研究文叢(第一輯),主編,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年3月.
21.轉型期中國居民收入差距問題研究,專著,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年3月.
22.我國生鮮蔬菜物流體系研究-制度、組織與交易效率,專著,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年3月.
23.中國《三農問題》研究文叢(第二輯),主編,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年10月.
24.求索中國特色現代農業之路,專著,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年10月.
25.轉型發展與制度變革——中國三農問題研究,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5月.
26.農產品營銷管理體系建設--對浙江農業宏觀管理體制創新的思考,主編,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年11月.
27.中國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理論\實踐與政策,主編,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年5月.
1.對住宅建設與住房制度改革的思考,浙江經濟,1998年第10期.(2)
2.當前我國農戶家庭經營中的交易途徑與合約方式——浙江省173戶水稻生產農戶的調查與分析,浙江社會科學,1998年第5期.(1)
3.可持續發展的哲學基礎,浙江社會科學,1998年第2期.(2)
4.建立教學質量監控機制,培養合格農科人才的實踐與探索,高等農業教育,1998年第2期.(2)
5.農戶糧田規模經營效率:實證分析與若干結論,農業經濟問題,1998年第11期.(1)
6.農地產權結構和我國的家庭農業,農業經濟問題,1998年第5期.(1)
7.資源優勢理論及其對我國鄉鎮企業的啟示,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1999年第2期.(2)
8.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與績效,經濟研究,1999年第12期.(2)
9.可持續發展理論及其基本模式,農業現代化研究,1999年第1期.(2)
10.農業資源外部經濟理論體系初探——兼論外部經濟理論在我國農業資源管理中的運用,農業技術經濟,1999年第5期.(2)
11.茶葉交易方式變遷及其經濟意義,茶葉,1999年第1期.(2)
12.論農戶家庭承包制與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浙江社會科學,1999年第4期.(1)
13.股份合作企業產權制度分析,浙江學刊,1999年第2期.(2)
14.浙江農業產業化經營:實踐與對策,浙江學刊,1999年第5期.(1)
15.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模式,經濟研究參考,1999年33期.(2)
16.農業資源的外部經濟,經濟研究參考,1999年A5期.(2)
17.產業組織結構與市場交易方式選擇──我國茶葉交易方式變遷的案例分析,商業研究,2000年12期.(2)
18.試論現階段我國糧食保護政策及其改革,管理世界,2000年4期.(2)
19.歐盟共同農業政策的最新改革舉措,農業經濟問題,2000年6期.(2)
20.農業產業化經營:幹部心態、政府行為與政策啟示,農業經濟,2000年1期.(2)
21.農業現代化模糊綜合定級法研究——以浙江省新昌縣為例,農業技術經濟,2000年6期.(2)
22.農民合作:必然性、變革態勢與啟示,中國農村經濟,2000年8期.(1)
23.新世紀我國經濟發達地區農村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中國農村經濟,2000年1期.(1)
24.茶葉產業組織制度創新研究,中國茶葉,2000年2期.(2)
25.論我國農業科技進步的模式選擇,農業科技管理,2000年5期.(2)
26.長樂林場林地綜合效益評估,山地學報,2000年4期.(2)
27.非農化和城市化:浙江現代化戰略的重點,浙江社會科學,2000年5期.(1)
28.轉基因農產品國際貿易遊戲規則初探,福建論壇(經濟社會版),2001年6期.(2)
29.現代生物技術及其在農業中的應用:機遇、挑戰與政策框架,農業技術經濟,2001年2期.(1)
30.農戶家庭經濟結構變遷及其根源研究——以1986~2000年浙江10村固定跟蹤觀察農戶為例,管理世界,2001年4期.(2)
31.關於生物技術產業發展的若干思考,中國軟科學,2001年8期.(2)
32.馬克思的土地肥力觀述評,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2期.(2)
33.明天的農業:激勵、制度、基礎設施和創新——國際農業經濟學家協會(IAAE)第24屆國際會議綜述,中國農村觀察,2001年6期.(2)
34.以兔業合作社為龍頭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新昌兔業合作社的實踐與啟示,中國農村經濟,2001年4期.(2)
35.高校跨學科人文社科研究中心運作模式探索——浙大“卡特”的實踐與啟示,高等農業教育,2001年11期.(2)
36.農業和農村發展的制度透視及其對中國的政策含義,中國農村經濟,2001年5期.(2)
37.論我國農業科技進步的模式選擇,科技導報,2001年2期.(2)
38.浙江省農技推廣現狀、問題和對策研究——兼論我國農技推廣體制的改革,農業科技管理,2001年5期.(1)
39.MIGRATION OF SURPLUS AGRICULTURAL LABOR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TRANSITION,2001年2期.(1)
40.抓住機遇,加快浙江農業結構調整,浙江社會科學,2001年2期.(1)
41.農地股份合作制:土地使用權流轉中的制度創新,浙江社會科學,2001年5期.(1)
42.浙江糧食購銷管理體制改革的有利條件與成敗關鍵,浙江學刊,2001年3期.(1)
43.試論入世后我國環保機械企業融資與公司治理問題,商業研究,2002年12期.(2)
44.西部投資的經濟學分析和政策選擇,商業研究,2002年24期.(2)
45.中國農民如何叩開市場之門——市場進入的“五動”模式分析,商業研究,2002年24期.(2)
46.加入WTO真的就是“自由貿易”了嗎?——對國際貿易與政府管理思想的理論綜述,財經論叢,2002年5期.(2)
47.農產品流通現狀、問題及發展趨勢,價格理論與實踐,2002年6期.(2)
48.流域水環境管理的經濟學思考——以太湖流域為例,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2年6期.(2)
49.農民合作組織認識誤區辨析,經濟學家,2002年3期.(1)
50.非公共利益性質的征地行為與土地發展權補償,經濟研究,2002年5期.(1)
51.土地承包款不宜因稅費改革而取消,農業經濟問題,2002年1期.(1)
52.從不完全合約看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組織方式,農業經濟問題,2002年3期.(1)
53.國外農業行業協會的發展、組織制度及其啟示,農業經濟問題,2002年10期.(1)
54.農業現代化評論綜述——內涵、標準與特性,農業經濟,2002年11期.(2)
55.我國轉基因農產品國際貿易標籤管理:現狀、規則及其對策建議,農業技術經濟,2002年1期.(2)
56.對稱信息、不確定性決策下的農業生物技術政府管理,中國軟科學,2002年9期.(1)
57.產業競爭力的測評方法:指標與模型,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4期.(1)
58.農民收入問題:基於結構和制度層面的探析,中國人口科學,2002年4期.(1)
59.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的影響因素分析——對浙江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現狀的探討,中國農村經濟,2002年3期.(1)
60.農業現代化進程與農業科技關係透視,中國農村經濟,2002年11期.(2)
61.項目融資在國外基礎設施建設中的實踐及對我國的啟示,城市開發,2002年4期.(2)
62.新經濟與農業生存問題,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2期.(2)
63.加速農業科技成果產業化的政策選擇,高等農業教育,2002年4期.(2)
64.美國食品召回制度及其對我國食品安全的啟示,科學。經濟。社會,2002年4期.(2)
65.農業科技成果產業化發展模式探析,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3期.(2)
66.An exchange rate determination model for central banks interventions in financial markets,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浙江大學學報(英文版),2002年4期.(2)
67.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農戶遷移行為的影響因素分析,浙江社會科學,2002年6期.(1)
68.如何提升浙江的農業競爭力,今日浙江,2002年20期.(1)
69.農民合作組織發展五問,浙江經濟,2002年1期.(1)
70.公司相機治理中的控制權轉移與演進,財經論叢,2003年1期.(2)
71.發達國家現代農產品流通體系變化及啟示,福建論壇(經濟社會版),2003年4期.(1)
72.我國居民收入不平等問題:基於轉移性收入角度的分析,管理世界,2003年3期.(1)
73.高管團隊內薪酬差距、公司績效和治理結構,經濟研究,2003年4期.(2)
74.美國食品召回制度及對我國食品安全的啟示,經濟縱橫,2003年1期.(2)
75.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業經濟問題,2003年5期.(1)
76.美國濕地政策的演變及其啟示,農業經濟問題,2003年11期.(2)
77.價格競爭力還是附加值競爭力——產品單位價值判斷法,商業經濟與管理,2003年2期.(2)
78.價格競爭力還是附加值競爭力——產品單位價值判斷法,統計與決策,2003年3期.(2)
79.農戶、政府及轉基因農產品——對我國農民轉基因作物種植意向的分析,中國農村經濟,2003年4期.(2)
80.經濟發達地區就地轉移勞動力向城市遷移的影響因素分析——基於浙江省農戶意願的調查分析,中國農村經濟,2003年5期.(2)
81.技術進步對我國農民收入的影響及對策分析,中國農村經濟,2003年12期.(1)
82.美國公司併購演變:特徵、原因與啟示,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1期.(2)
83.美國農業災害保險的革新及對我國的啟示,技術經濟,2003年11期.(2)
84.風險資本多階段投資策略的價值分析,新疆農墾經濟,2003年4期.(2)
85.食品安全特性與政府支持體系,中國食物與營養,2003年9期.(2)
86.經濟學的新分支:行為經濟學研究綜述,浙江社會科學,2003年2期.(1)
87.農業現代化與科技發展的關係,經濟研究參考,2003年15期.(2)
88.加強食品安全管理政府責無旁貸,今日浙江,2003年7期.(2)
89.重塑農業對社會的貢獻——國際農業經濟學家協會第25屆大會綜述,中國農村經濟,2004年1期.(2)
90.浙江農民市民化——農村居民進城決策及進城農民境況研究,浙江社會科學,2004年1期.(1)
91.建立我國農業行業協會的思路與方案研究,浙江學刊,2004年1期.(2)
92.國外環境經濟理論研究綜述,國外社會科學,2004年2期.(2)
93.美國農業災害保險的革新,世界農業,2004年4期.(1)
94.進城農民在城鎮生活的穩定性及市民化意願,中國人口科學,2004年2期.(1)
95.失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建設的實踐與思考——來自浙江省的案例分析,農業經濟問題,2004年6期.(2)
96.拉丁美洲超市新鮮果蔬採購體系的變遷,世界農業,2004年6期.(1)
97.茶葉安全性消費特性分析,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3期.(1)《中國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複印)》2004年10期轉載.
98.我國灌溉管理制度與其環境的衝突及整合,中國農村經濟,2004年6期.(2)
99.茶葉安全性認知與價格支付的分析,茶葉,2004年2期.(2)
100.技術進步影響農民收入的原因分析,經濟研究參考,2004年15期.(1)
101.淺議企業集體創新能力理論,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4期.(2)
102.我國上市公司併購中控制權變更市場效應的實證研究,中國管理科學,2004年3期.(2)
103.農產品質量營銷:理論與實證分析,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8期.(1)
104.我國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問題與對策研究,經濟地理,2004年4期.(2)
105.中國糧食供求變化趨勢預測:基於區域化市場均衡模型,經濟研究,2004年8期.(1)
106.“農改超”與城市居民的農產品購買行為分析,浙江學刊,2004年5期.(1)
107.轉基因產品安全性所引發的貿易爭端與對策研究,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4期.(2)
108.我國農戶參與灌溉管理的產權制度保障,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4年12期.(2)
109.家庭資本:家族企業競爭優勢的一個重要源泉,上海管理科學,2004年5期.(2)
110.公共利益、征地範圍與公平補償——從兩個土地投機案例談起,經濟學(季刊),2004年4期.(2)
111.對浙江國際競爭力排名大幅提升的冷思考,浙江經濟,2004年16期.(2)
112.浙江國際競爭力的優勢與劣勢——2004年度IMD國際競爭力分析與啟示,浙江社會科學,2005年1期.(1)
113.影響轉型期中國農村貧困率指標的因素的分解研究,中國人口科學,2005年1期.(2)
114.中國超市經營生鮮農產品和供應鏈管理的思考,商業經濟與管理,2005年1期.(1)
115.農產品反傾銷國內外研究動態評述,農業經濟問題,2005年3期.(2)
116.中國農民合作組織的現實走向:制度、立法和國際比較——農民合作組織的制度建設和立法安排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2期.(2)
117.人均GDP3000美元后的浙江和諧社會建設,今日浙江,2005年9期.(2)
118.茶農行為對茶葉安全性的影響分析,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1期.(1)
119.我國農產品物流體系建設與制度分析,農業經濟問題,2005年4期.(1)《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全文複印)》2005年第7期轉載《新華文摘(全文轉載)》2005年第7期 .
120.論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政策,2005年4期.(1)《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全文複印)》2005年8期.
121.解讀浙江國際競爭力,今日浙江,2005年11期.(1)
122.我國農業利用外商直接投資(FDI)研究綜述,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2期.(1)
123.浙江省IMD國際競爭力的優劣分析,政策瞭望,2005年3期.(1)
124.區域環境對企業競爭力的影響及其評價——以浙江為例,技術經濟,2005年7期.(2)
125.城鄉收入差距問題研究——基於收入來源角度的分析,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4期.(1)
126.從“民工荒”看農民工權利問題,南京社會科學,2005年9期.(2)
127.超市經營生鮮農產品的目標與行為分析,商業時代,2005年29期.(2)
128.對農村婦女外出務工狀況的調查與分析——以在杭州市農村務工婦女為例,中國農村經濟,2005年9期.(1)《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全文複印)》2006年1期轉載.
129.中國農產品對外貿易對農業經濟增長的貢獻——基於1981—2003年數據的實證分析,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5年10期.(2)
130.中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與制度安排,山東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4期.(1)
131.農村居民收入差距問題研究——基於村莊微觀角度的一個分析框架,管理世界,2005年3期.(1)
132.外商直接投資與我國農產品和食品貿易關係的研究,國際貿易問題,2006年1期.(2)
133.溫州鞋業企業國際化狀況的調查與分析,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6年1期.(2)
134.國外空間經濟研究的最新進展及發展趨勢,經濟評論,2006年1期.(2)
135.人均GDP 3000美元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面臨的挑戰與對策——以浙江為案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06年1期.(2)
136.基於能力和關係的合作治理——對浙江省農民專業合作社治理結構的解釋,浙江社會科學,2006年1期.(1)
137.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論與實踐探索——以浙江省為例,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06年1期.(2)
138.農業經濟與管理學科的發展與趨勢,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4期.(2)
139.中國生物技術產業國際競爭力分析與評價,科學學研究,2006年2期.(2)
140.我國大豆期貨價格協整關係與引導關係的實證研究,農業經濟,2006年4期.(2)
141.農業稅減免后鄉鎮政府的治理現狀及原因——基於東部地區一個經濟欠發達縣的調查分析,調研世界,2006年5期.(2)
142.生態旅遊區認證等級綜合評價,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1期.(1)
143.經濟發展與城鄉統籌互動關係的實證分析——以浙江省為例,農業經濟問題,2006年5期.(2)
144.我國大豆期貨市場價格發現功能的實證研究,農業技術經濟,2006年3期.(2)
145.轉型中的供銷社——問題、產權與演變趨勢,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3期.(2)
146.中小企業的國外市場進入模式與演進——以浙江省為例的若干分析,財貿經濟,2006年6期.(2)
147.中國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現狀及兩岸協同發展之探討,技術經濟,2006年5期.(2)
148.浙江農村工業化的發展與啟示,中國經濟史研究,2006年2期.(1)《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全文複印)》2005年6期轉載;原發表《溫州論壇》2005年第3期;《當代中國史研究》2006年4期轉載 中國社會科學文摘.
149.農合組織:農業現代化的新選擇,中國合作經濟,2006年7期.(1)
150.農民工及其子女的教育問題與對策,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4期.(1)
151.韓國“新村運動”的實踐及啟示,浙江經濟,2006年3期.(2)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農業經濟導刊》2006年第06期全文轉載.
152.外商直接投資中國農產品加工業的技術轉移效果分析——基於面板數據的實證考察,南開經濟研究,2006年4期.(2)
153.近年來農村組織及其關係的研究綜述,中國農村觀察,2006年4期.(2)《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全文複印)》2006年11期轉載 .
154.外商直接投資對中國農產品加工業影響的實證研究——增長、國內投資和就業,中國農村經濟,2006年5期.(2)
155.比較優勢與制度安排,公共管理學報,2006年4期.(2)
156.西部地區新農村建設的機制、內容與政策——來自“參與式整村推進”扶貧模式的啟示,甘肅社會科學,2006年6期.(2)
157.動態化公共物品供求視角下的農技推廣服務,科學學研究,2006年6期.(2)
158.循環經濟及其在農業上的發展應用研究綜述,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06年6期.(2)
159.論生鮮農產品物流鏈的類型與形成機理,中國農村經濟,2006年11期.(1)
160.農村居民收入差距問題的一個分析視角:基於農民企業家報酬的考察,管理世界,2006年1期.(1)
161.建立和完善我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基於城鄉統籌考慮的一個思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年1期.(2)
162.動因和決定因素:外商直接投資理論研究評述,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1期.(2)
163.農業增長和經濟發展:全球化視角的觀點,農業經濟問題,2007年7期.(2)
164.全球化進程中的農業經濟與政策問題——國際農經學者協會第26屆大會綜述,中國農村經濟,2007年1期.(1)
165.荷蘭經驗對我省發展現代農業的啟示,今日浙江,2007年6期.(1)
166.浙江發展現代農業面臨創新和突破,今日浙江,2007年6期.(1)
167.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市場機制分析及政策啟示,中國人口科學,2007年2期.(2)
168.基於和諧社會的社會組織構建意義及作用空間——一種新制度經濟學的視角,理論導刊,2007年5期.(2)
169.失地農民培訓意願的影響因素分析及其對策研究,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3期.(1)
170.中小企業進入國外市場模式研究述評,技術經濟,2007年6期.(2)
171.全球化和食品體系轉型,江西食品工業,2007年2期.(2)
172.我國大豆期貨市場有效性的實證研究,商業研究,2007年7期.(2)
173.研究我國農業保護政策的新作,財經科學,2007年8期.(2)
174.高校科技發展路徑研究,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7年10期.(2)
175.創新、動態比較優勢與經濟競爭力提升,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7年5期.(2)
176.產業鏈協同整合實證研究——一個循環經濟的視角,技術經濟,2007年9期.(2)
177.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浙江農產品出口的影響:實證檢驗與政策含義,浙江社會科學,2007年5期.(2)
178.非農化經營與農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理論分析與實證檢驗,財經研究,2007年10期.(2)
179.小農戶參與大市場的集體行動——以浙江省箬橫西瓜合作社為例的分析,農業經濟問題,2007年9期.(1)
180.產學研合作中的地方政府行為——基於浙江省湖州市的個案研究,浙江學刊,2007年5期.(2)
181.中國農戶的信貸需求:生產性抑或消費性——方法比較與實證分析,管理世界,2007年3期.(1)《農業經濟導刊》2007年第8期轉載.
182.研究合作社,發展合作社——評馬彥麗的專著《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制度解析》,浙江社會科學,2007年6期.(1)
183.新時期革命老區發展要有新思路,人民論壇,2007年23期.(1)
184.小額信貸的目標上移:現象描述與理論解釋——基於三省(區)小額信貸項目區的農戶調查,中國農村經濟,2007年8期.(2)
185.溫州鞋業集群的形成:進入壁壘是如何突破的,中國經濟史研究,2007年4期.(2)
186.農業保險的政策性目標與消費群體的狹窄性:一個悖論的分析——以浙江省為例,中國軟科學,2007年12期.(2)
187.長江三角洲農村婦女流動的決定因素分析,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1期.(1)
188.失地農民社會保障機制創新與和諧社會建設,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8年1期.(2)
189.農村土地流轉:現狀、問題及對策——兼論土地流轉對現代農業發展的影響,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2期.(1)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和實踐》2008年第6期全文轉載.《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8年第7期轉摘:P66-68.
190.區域產業轉移中的地方政府博弈,貴州財經學院學報,2008年3期.(2)
191.民營企業承接國際生產性服務業轉移研究——以浙江省為例,浙江樹人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2期.(2)
192.中國農村勞動力流動研究述評,中國農村觀察,2008年1期.(2)
193.新一代流動勞動力的特徵及流動趨勢——來自甘肅省10個樣本村的調查與分析,中國人口科學,2008年2期.(2)
194.我國農業綜合開發研究述評,高等農業教育,2008年6期.(2)
195.以提升農民生活品質為軸的新農村建設研究——基於1029位農村居民的調查分析,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4期.(1)
196.區際產業轉移與產業集聚的穩定性,技術經濟,2008年7期.(2)
197.浙江農民就業現狀與對策思路,浙江經濟,2008年15期.(1)
198.30年農村改革回顧與改革的深化——基於浙江省的分析,浙江社會科學,2008年8期.(3)
200.城鄉區域協同發展的理論與實踐,社會科學戰線,2008年8期.(1)
201.科學認識和發展農業合作組織,浙江經濟,2008年20期.(1)
202.農民工就業代際差異研究——基於杭州市浙江籍農民工就業狀況調查,農業經濟問題,2008年10期.(1)
203.中國梨果產業價值鏈分析,中國農村經濟,2008年7期.(1)
204.解決我國農業保險繳費瓶頸的一種嘗試:現代易貨交易,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8年6期.(2)
205.著力推動農民合作社成長,中國集體經濟,2008年24期.(1)
206.中國特色體制轉型道路析論——兼論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發展模式,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6期.(1)
207.鄉鎮農技推廣機構職能弱化現象透視——以浙江省為例,中國軟科學,2005年8期.(1)
208.銀企金融交易:信息不對稱及其對策,中國軟科學,2003年2期.(1)
209.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結構和變化趨勢,農業技術經濟,2009年1期.(1)
210.梨果供應鏈中不同組織的效率及其對農戶的影響——基於浙江省的實證調研數據,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1期.(1)
211.中國農民合作組織發展的若干理論與實踐問題,中國農村經濟,2008年11期.(1)
212.基於我國農村土地制度創新視角的社會保障問題探析,浙江社會科學,2009年11期.(1)
213.The Role of Clustering in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A Case Study of the Footwear Industry in Wenzhou, China Economic Review 19 Review 19 (3): 409–420, 2008 (SSCI journal).(1)
214.交易費用與農戶契約選擇:來自浙冀兩省15縣30個村梨農調查的經驗證據,管理世界,2008年9期.(1)
215.中國農民合作組織發展的若干理論與實踐問題,中國農村經濟,2008年11期.(1)人大複印資料《農業經濟研究》2009年3期轉載。
216.集聚經濟與中國工業生產率的增長_基於DEA的實證分析,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8年11期.(2)
217.新農村建設應以提升農民生活品質為軸心——基於1029位農村居民的調查分析,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8年12期.(2)
218.中越農地賦稅政策比較及其啟示,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3期.(1)
219.基於AHP的縣域高效生態農業綜合評價——以浙江富陽市為例,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年2期.(2)
220.基於我國農村土地制度創新視角的社會保障問題探析,浙江社會科學,2009年2期.(1)
221.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結構和變化趨勢,農業技術經濟,2009年1期.(1)
222.我國農地產權制度的變遷歷史__基於農地供求關係視角的分析,甘肅社會科學,2009年1期.(1)
1.經濟發達地區農戶糧田規模經營內在機理與政策思路, 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1999年10月.
2.浙江省九十年代農村勞動力利用與轉移的對策研究,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996年10月.
3.農業產業化經營與發展對策,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2001年10月.
4.交易費用、組織控制與我國農業組織的創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999年被國家基金委評為優等成果項目.
5.財產、權力與公共選擇,浙江省社會科學成果優秀獎,2002年10月.
6.城市化進程中的土地制度改革,首屆中國農村發展研究獎(專著獎),2004年12月18日北京.
7.包玉剛基金獲得者(1992,12-1993,12,瑞典農業大學經濟系高級訪問學者);浙江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1997);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員(編號1003號);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重點資助培養人員(2002);國務院特殊貢獻津貼獲得者(2001).
8.農業與農村發展的制度透視,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浙江省人民政府,2004年12月.
9.城市化進程中的土地制度改革研究,首屆“農村發展研究獎”,中國農村發展基金委,2004年12月.
10.發揮供銷社在統籌城鄉發展中重要作用的建議 ,浙江省第十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應用研究類研究報告三等獎 ,浙江省人民政府,2006年3月.
11.非公共利益性質的征地行為與土地發展權補償,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教育部,2006年12月.
12.農村工業化、城市化和農民市民化,浙江省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突出學術貢獻獎,浙江省人民政府,2008年3月.
13.《誰是農業結構調整的主體?——農戶行為及決策分析》(專著),浙江省社科聯第二屆社科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浙江省社聯,2008年12月.
“三農教授”黃祖輝
魂牽夢繞北大荒
1969年6月,一列呼嘯的列車,將17歲的黃祖輝從上海送到黑龍江北安縣引龍河國營農場良種場。在這裡,黃祖輝留下了無數人生的印記:第一次體驗食不果腹,第一次感到精疲力盡,第一次覺得前途渺茫,面對一眼看不到頭的麥壟,手持鐮刀,累得直不起腰的他不得不思考:中國農業、農村、農民的出路何在?
1978年,黃祖輝考入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學習農業經濟。在這裡,他接受了系統的理論學習。入校不久,他就和同學合作在權威刊物《經濟研究》發表論文《應重視國營農場的經營管理》。此後,他到浙江農業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到國外大學進修。當厚重的農村生活積澱與紮實的農經理論相遇,一個農經學家破土而出了。
學者是社會的良知
2004年6月某日,記者初識黃祖輝時就見識了他的良知和勇氣。這一天,浙江省農業廳召開一個規劃論證會,如果按潛規則,這種場合,大家都是會正面肯定,即使提意見和建議,也會委婉表述。而輪到黃祖輝,他卻對規劃直言批評,與會學者無不面面相覷。論證會組織者跟記者咬耳朵:這傢伙真不識相,以後不請他了!
在黃祖輝看來,學者是社會的良知,不論面對何種強權、利誘都應堅持真理,捍衛正義。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伊始,浙江的糧食發展戰略是“完全自給”,但黃祖輝認為,浙江應適時調整糧食發展戰略,從“完全自給”到“基本自給,大進大出”。重重責難隨之而來,黃祖輝被戴上“不重視糧食生產”的帽子受到批評。但20年後,黃祖輝的觀點最終被認可,浙江成為全國第一個糧食購銷體制改革的試點省份。1989年,黃祖輝撰寫了《農村工業化,城市化與農民市民化研究》,在《經濟研究》上刊發。他在國內最早提出進城農業勞動力“市民化”的概念以及戶籍制度改革在內的一系列政策建議。當時,這些觀點和建議並沒有受到重視。但此後,隨著統籌城鄉發展和科學發展觀思想的明確提出,他的觀點逐漸成為主流共識。2007年,黃祖輝的這一成果在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獎評審中榮獲“突出學術貢獻獎”。這份遲來的榮譽,無疑是對他敢於挑戰的褒獎。
黃祖輝不僅敢於挑戰陳規,更能敏銳地察覺到社會問題。1992年,他在《中國社會科學》上發表《我國農業剩餘勞動力的轉移》一文。十幾年後的今天,正是在黃祖輝等一大批專家學者的分析、呼籲、推動下,轉型升級終於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主旋律。黃祖輝是睿智的。回首30年的研究生涯,人們驚奇地發現,“三農”領域的許多問題,黃祖輝其實都早已提出獨到的分析和判斷。
搭建開放性研究平台
黃祖輝認為,“三農”研究以前走的是技術經濟的路線,研究人員普遍關注的往往是某個具體問題。隨著“三農”研究越來越趨向宏觀、綜合,例如新農村建設,不僅要解決生產發展、農民轉移等相關問題,也涉及到規劃、環保、文教、醫療衛生、社保等諸多方面,在這種情況下,只靠一個農經學科是解決不了整體問題的。1999年,教育部正式批准浙江大學農業現代化與農村發展研究中心(簡稱“卡特”)為人文社會科學首批重點研究基地。這為黃祖輝搭建開放性研究平台,整合學術資源創造了十分難得的有利條件。
黃祖輝決定“以基地為平台,以‘卡特’為品牌,以項目為紐帶,以學術為根本,以制度為保障。”打破學科間老死不相往來的藩籬,將各路英豪都整合到“卡特”,共同進行課題研究。2004年,黃祖輝主持《解決中國“三農”問題的理論、思路與對策研究》,這是浙江大學申請到的第一個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立項后,黃祖輝組成了一個20多人的研究團隊,其中包含政治學、經濟學、法學、社會學、農學等諸多學科專家,經過4年多的聯合攻關,系統提出了解決“三農”問題的總體構想、基本思路和具體對策。出版了《中國“三農”問題研究文叢》達26部之多,該課題以免於鑒定形式結題。此後,大量重大科研項目頻頻落戶“卡特”,其中包括多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以及大量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際合作項目、教育部和浙江省重大項目等。2009年,全國62個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卡特”一舉拿下兩個;全國180人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管理學科青年科學基金的資助,“卡特”獨佔三席;三年一度的國際農經學者大會,“卡特”有4篇論文在激烈競爭中入選。經過十多年運作,“卡特”的運行機制日趨成熟,一大批具有國際影響的成果在“卡特”問世,一大批研究人員在“卡特”茁壯成長,在國務院學位辦的學科評估中,“卡特”連續登上“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榜首。在此基礎上,黃祖輝利用“卡特”的學術影響,開展決策諮詢,先後向中央和浙江省委、省政府提供“三農”決策諮詢報告、提案40多篇。(農民日報記者 蔣文龍 本報記者 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