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雲龍

原北京軍區副司令員開國少將

張雲龍(1910年-2006年5月21日),福建永定人,1910年出生。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次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萊蕪、淮海、渡江、上海等戰役。建國后,任23軍參謀長。1954年畢業於軍事學院,赴朝任志願軍24軍副軍長。后歷任24軍軍長,北京軍區副參謀長、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人物簡介


1926年投身革命,任永定縣篷船工會糾察隊隊長、委員長,參加反帝大同盟。1929年7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0年冬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9月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永定縣獨立團通訊員、通訊班班長,紅十二軍三十四師一○○團通訊排副排長,紅一軍團總部通訊連排長,紅軍公略學校政治指導員,中央軍委警衛團一營三連政治指導員、連長,紅三軍十三團副特派員等職。參加了中央蘇五次反“圍剿”鬥爭和二萬五千里長征。1936年12月調延安抗日紅軍大學學習,次年9月畢業。
在長征途中,他參加了攻打婁山關和二進遵義城及四渡赤水等戰鬥,翻雪山、過草地,一路征戰,參加了長征的全過程。1936年9月,他率警衛團三連指戰員在瓦窯堡戰鬥中粉碎敵人的襲擊,保衛了中央軍委機關的安全。
全面抗戰時期,歷任新四軍軍部偵察參謀,一支隊司令部偵察參謀,軍部特種參謀,軍部特務團參謀長,第一師三旅七團副團長、團長、新四軍蘇浙軍區第三縱隊七支隊副隊長,參加了車橋鎮攻堅戰、望直港伏擊戰等戰役戰鬥。
1941年初,在皖南事變中,受新四軍副參謀長周子昆之命,張雲龍臨危不懼,果斷機智地組織、指揮部分直屬部隊與數倍之敵浴血奮戰三天三夜,巧妙地率領200餘名新四軍官兵突出敵人重圍,為保存新四軍有生力量作出了重要貢獻。1945年1月,任新四軍蘇浙軍區第三縱隊七支隊副隊長的張雲龍,率部參加了天目山三次反頑戰役,受到新四軍總部的通令嘉獎,其功績載入了新四軍抗日戰爭史冊。
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新四軍第一師三旅七團團長,一師三旅參謀長、副旅長兼參謀長,一師二旅代旅長,華東野戰軍第六縱隊十六師師長,第二十四軍七十師師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七兵團二十三軍六十八師師長,參加了新安、高郵、蘇中七戰七捷、萊蕪、孟良崮、楊拐、淮海、渡江、解放杭州和上海等戰役戰鬥,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立下了不朽的戰功,作出了重大貢獻。
新中國成立后,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參謀長,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二十三軍參謀長、志願軍第二十四軍第一副軍長兼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四軍代軍長、軍長,北京軍區副司令員,為軍區部隊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曾先後兩次赴朝作戰,作為中國人民志願軍代表參加“板門店”談判,為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作出貢獻。1977年12月離職休養。
張雲龍是中共九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榮獲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著有《艱苦的歷程》一書。2006年5月2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