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觀主義

樂觀主義

樂觀主義是指作為一種世界觀,歷史觀和人生觀,認為理想終將成為現實,善終將戰勝惡,正義終將戰勝非正義。與“悲觀主義”相對。源於拉丁文optimus,意謂“最好的”。泛指對宇宙、社會、人生充滿信心和希望的態度、觀點和理論。在倫理學說史上,主要指對道德進步和道德的社會作用所持的樂觀態度和理論。歷史上許多思想家都主張樂觀主義。儒家認為人通過修養和教化,在現實人生中可以達到仁智統一的理想人格。荀子謂“積善成德王夫之謂“性日生而日成”,都認為通過人與自然的交往,能夠培養人的德性,獲得道德上的自由。洪秀全、譚嗣同和孫中山等受傳統“大同”思想的影響,堅信美好的“大同世界”必將到來。康有為著《大同書》,認為只要靠人們擴充仁愛精神,就能達到“至平、至公、至仁、至治”的“大同社會”。

兩種類型


意志是人腦對於自身行為價值關係的主觀反映,意志的強度與自身行為的價值率高差的對數成正比(即意志強度第一定律)。人的意志特性千差萬別,樂觀主義與悲觀主義體現了人的兩種不同的意志特性,即體現了人在決策過程中所表現出不同的決策傾向。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行為能力,併產生對於自身行為價值關係的不同評價,從而表現出不同的決策傾向。由於價值等於正向價值與負向價值的代數和,因此根據所重視的是事物的正向價值還是負向價值,決策者可分為樂觀主義者和悲觀主義者。

價值定義


樂觀主義者總是相信自己有足夠的行為能力來承受和減弱原有負向價值對於自己的不良影響,並使原有正向價值發揮更大的積極效應,因此他只關心事物的正向價值,而不關心事物的負向價值,並把最大正向價值作為其行為方案的選擇標準,這種人容易看到事物好的一面,不容易看到事物壞的一面,對於效益反應很敏感,對於虧損反映遲鈍,其行為決策總是遵循“大中取大”的價值選擇原則。

悲觀主義


悲觀主義者既不相信自己有足夠的行為能力來承受和減弱負向價值對自己所產生的不良影響,也不相信自己能夠使正向價值發揮更大的積極效應,他認為負向價值對於自己的不良影響將是巨大的,而正向價值對於自己的積極效應卻是非常有限的,因此他只關心事物的負向價值,而不關心事物的正向價值,並把逃避最大負向價值作為其行為方案的選擇標準,這種人容易看到事物壞的一面,不容易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對於效益反應很遲鈍,對於虧損反映敏感,其行為決策總是遵循“小中取大”的價值選擇原則。
樂觀主義(另稱樂天派)是指一種對一切事物采與正面看法的觀念。是悲觀主義的相反詞。樂觀的人不會想到一件事的缺點與瑕疵,永遠以正面的想法對待身邊的一切。許多人認為樂觀比悲觀來的好。

革命樂觀


革命樂觀主義
有了堅定的信仰,有了革命的激情,有了強有力的執行,紅軍就有“一定能勝利”的自信,這就是紅軍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紅軍在長征途中所經歷的艱難困苦是世人所罕見的,沒有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長征的勝利是不可想像的。
1928年紅軍的糧食短缺問題開始顯現,一個80人左右的連隊,一餐飯只有3斤米,紅軍只能吃紅米飯,喝南瓜湯。紅軍當時有一首歌謠:“紅米飯,南瓜湯,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條件雖然艱苦,可紅軍將士充滿了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如果沒有這種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紅軍絕對不敢僅憑區區700多人的隊伍,就把紅旗插上井岡山。如果沒有這種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毛澤東也就不會相信革命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樂觀主義,並不是盲目的樂觀。紅軍的革命樂觀主義,是建立在對社會發展規律和前途的遠見卓識的基礎上,是科學的、革命的樂觀主義。新生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正義的力量必然戰勝邪惡的力量,人民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毛澤東曾經說:“不論在自然界和在社會上,一切新生力量,就其性質來說,從來就是不可戰勝的。而一切舊勢力,不管它們的數量如何龐大,總是要被消滅的。因此,我們可以藐視而且必須藐視人世遭逢的任何巨大的困難,把它們放在‘不在話下’的位置。這就是我們的樂觀主義。”
是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讓紅軍把潰敗轉變成勝利。建國后,我們的國家一片廢墟,我們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開始建設國家的。沒有樂觀精神,我們不可能取得這麼大的成就。
與天奮鬥,其樂無窮;與地奮鬥,其樂無窮;與人奮鬥,其樂無窮。革命不是苦役,工作不是苦役,樂觀精神能讓我們在其中體會到無窮的樂趣。人們勞動和工作的過程,本身就應該是一種充滿快樂的過程,是一種享受。
面對困難,樂觀主義精神還能讓人多一分鎮定和從容。“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如果你充分相信自己,不管面對任何風浪,都可以好似閑庭信步。鎮定從容是一種優秀的心理素質,是自信樂觀的外在表現。該發生的事情一定會發生,無須逃避。既來之則安之,慌亂於事無補,反而自亂陣腳。
樂觀並不是輕鬆,不是坐等,也不是遇到事情只往好的方面想。樂觀主義者,可以忍受失敗,可以忍受別人的譏笑,他們心中只裝著那個最終的目標,並且堅信勝利一定屬於自己。成功的路上,有許多小失敗排列著,可最後的成功一定是排列在這些一連串的失敗後面。從許多小失敗裡面找出教訓,盡量地利用它,向前猛進,這是成功者需要做的。而這種“盡量地利用”,唯有抱樂觀主義的人才能夠辦到。
牛頓發現地心引力學說的時候,全世界的人反對他;達爾文宣布進化論的時候,全世界的人反對他;貝爾第一次造電話的時候,全世界的人譏誚他;萊特兄弟製造飛機的時候,所有的人都說他們是在發瘋。紅軍當初說要拯救中國時,又會有幾個人相信呢?
你所做的工作越偉大,所受的嘲笑和譏諷也就越多,所受的反抗也越厲害。對於樂觀主義者來說,這一切都不是問題。真正的樂觀主義的人,是用積極的精神向前奮鬥的人,是戰勝愁慮窮苦的人。
樂觀主義
樂觀主義

樂觀詩句


七古 詠蛙
一九一零年
獨坐池塘如虎踞 綠蔭樹下養精神
春來我不先開口 哪個蟲兒敢作聲
五古 挽易昌陶
一九一五年六月
去去思君深 思君君不來 愁殺芳年友 悲嘆有餘哀
衡陽雁聲徹 湘濱春溜回 感物念所歡 躑躅南城隈
城隈草萋萋 涔淚侵雙題 采采余孤景 日落衡雲西
方期沆養游 零落匪所思 永訣從今始 午夜驚鳴雞
鳴雞一聲唱 汗漫東皋上 冉冉望君來 握手珠眶漲
關山騫驥足 飛飈拂靈帳 我懷郁如楚 放歌依列嶂
列嶂青且倩 願言試長劍 東海有島夷 北山盡仇怨
蕩滌誰家子 安得辭浮賤 子期竟早亡 牙琴從此絕
琴絕最傷情 朱華春不榮 後來有千日 誰與共平生
望靈薦杯酒 慘淡看銘旌 惆悵中何寄 江天水一泓
七古 送縱宇一郎東行
一九一八年
雲開衡岳積陰止 天馬鳳凰春樹里 年少崢嶸屈賈才
山川奇氣曾鍾此 君行吾為發浩歌 鯤鵬擊浪從茲始
洞庭湘水漲連天 艟艨巨艦直東指 無端散出一天愁
幸被東風吹萬里 丈夫何事足縈懷 要將宇宙看秭米
滄海橫流安足慮 世事紛紜何足理 管卻自家身與心
胸中日月常新美 名世於今五百年 諸公碌碌皆餘子
平浪官前友誼多 崇明對馬衣帶水 東瀛濯劍有書還
我返自崖君去矣 .
四言詩 祭母文
一九一九年十月
嗚呼吾母 遽然而死 壽五十三 生有七子 七子餘三
即東民覃 其他不育 二女二男 育吾兄弟 艱辛備歷
摧折作磨 因此遭疾 中間萬萬 皆傷心史 不忍卒書
待徐溫吐 今則欲言 只有兩端 一則盛德 一則恨偏
吾母高風 首推博愛 遠近親疏 一皆覆載 愷惻慈祥
感動庶匯 愛力所及 原本真誠 不作誑言 不存欺心
整飭成性 一絲不詭 手澤所經 皆有條理 頭腦精密
劈理分情 事無遺算 物無遁形 潔凈之風 傳遍戚里
不染一塵 身心表裡 五德犖犖 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
如在上焉 恨偏所在 三綱之末 有志未伸 有求不獲
精神痛苦 以此為卓 天乎人歟 傾地一角 次則兒輩
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 介在青黃 病時攬手 酸心結腸
但呼兒輩 各務為良 又次所懷 好親至愛 或屬素恩
或多勞瘁 大小親疏 均待報齎 總茲所述 盛德所輝
必秉悃憂 則效不違 致於所恨 必補遺缺 念茲在茲
此心不越 養育深恩 春暉朝靄 報之何時 精禽大海
嗚呼吾母 母終未死 軀殼雖隳 靈則萬古 有生一日
皆報恩時 有生一日 皆伴親時 今也言長 時則苦短
惟挈大端 置其粗淺 此時家奠 盡此一觴 後有言陳
與日俱長 尚饗
虞美人 贈楊開慧
一九二零年
堆來枕上愁何狀 江海翻波浪 夜長天色怎難明
無奈披衣起坐薄寒中
曉來百念皆灰燼 倦極身無恁 一勾殘月向西流
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
賀新郎 贈楊開慧
一九二三年
揮手從茲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 苦情重訴 眼角眉梢都似恨 熱淚欲零還住 知誤會前番書語 過眼滔滔雲共霧
算人間知已吾和汝 人有病 天知否
今朝霜重東門路 照橫塘半天殘月 凄清如許
汽笛一聲腸已斷 從此天涯孤旅 憑割斷愁絲恨縷
要似崑崙崩絕壁 又恰象颱風掃寰宇 重比翼 和雲翥
沁園春 長沙
一九二五年
獨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 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 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 魚翔淺底 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 問蒼茫大地 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 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 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 激揚文字 糞土當年萬戶候
曾記否 到中流擊水 浪遏飛舟
菩薩蠻 黃鶴樓
一九二七年
茫茫九派流中國 沉沉一線穿南北 煙雨莽蒼蒼 龜蛇鎖大江
黃鶴知何去 剩有遊人處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西江月 秋收起義
一九二七年
軍叫工農革命 旗號鐮刀斧頭 匡廬一帶不停留 要向瀟湘直進
地主重重壓迫 農民個個同仇 秋收時節暮雲愁 霹靂一聲暴動
西江月 井岡山
一九二八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 山頭鼓角相聞 敵人圍困萬千重 我自巋然不動
早已森嚴壁壘 更加重志成城 黃洋界上炮聲隆 報道敵軍宵遁
清平樂 蔣桂戰爭
一九二九年
風雲突變 軍閥重開戰 灑向人間都是怨 一枕黃洋再現
紅旗躍過汀江 直下龍岩上杭 收拾金甌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採桑子重陽
一九二九年十月
人生易老天難老 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 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 不似 春光 勝似春光 寥廓江天萬里霜
如夢令元旦
一九三零年一月
寧化 清流 歸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 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 山下 風展紅旗如畫
減字木蘭花 廣昌路上
一九三零年二月
漫天皆白 雪裡行軍情更迫 頭上高山 風卷紅旗過大關
此行何去 贛江風雪迷漫處 命令昨頒 十萬工農下吉安
漁家傲 反第一次大圍剿
一九三一年春
萬木霜天紅爛漫 天兵怒氣沖霄漢 霧滿龍岡千嶂暗
齊聲喚 前頭捉了張輝瓚
二十萬軍重入贛 風煙滾滾來天半 喚起工農千百萬
同心干 不周山下紅旗亂
漁家傲 反第二次大圍剿
一九三一年夏
白雲山頭雲欲立 白雲山下呼聲急 枯木朽株齊努力
槍林逼 飛將軍自重霄入
七百里驅十五日 贛水蒼茫閩山碧 橫掃千軍各卷席
有人泣 為營步步嗟何及
菩薩蠻 大柏地
一九三三年春
赤橙黃綠青藍紫 誰持彩練當空舞行動上 雨後復斜陽 關山陣陣蒼
當年鏖戰急 彈洞前村壁 裝點此關山 今朝更好看
清平樂 會昌
一九三四年夏
東方欲曉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風景這邊獨好
會昌城外高峰 顛連直接東溟 戰士指看南粵 更加鬱鬱蔥蔥
沁園春《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國風光,
千里冰封,
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
惟餘莽莽;
大河上下,
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
原馳蠟象,
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
看紅妝素裹,
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英雄竟折腰。
惜秦皇漢武,
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
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
成吉思汗,
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數風流人物,
還看今朝。

技術樂觀


技術樂觀主義產生於人類對技術的社會功能有所了解但又缺乏理性認識的特定歷史條件下,其實質是“技術崇拜”或“技術救世主義”,其基本特徵是把技術理想化、絕對化或神聖化,視技術進步為社會發展的決定因素和根本動力。雖然技術樂觀主義源遠流長,遠在上古時代,亞里士多德就曾確信技術會使人類生活變得更加優美,並把人類的製造活動分為“教化技藝”(如醫療和教學等)與“構造技藝”(如錢幣、輪船、房屋和雕像等)兩種,稱為亞里士多德主義。但是,作為一種社會思潮,技術樂觀主義卻直至19世紀才最終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