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17條詞條名為王建軍的結果 展開

王建軍

中國美術家學會會員

王建軍,現為中國國家畫院阮榮春工作室畫家,北京清華美院特聘畫家;北京市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市職工美書家協會理事,北京昌平區美術家協會理事。

人物介紹


王建軍,1962年生於北京。現為中國國家畫院阮榮春工作室畫家,北京清華美院特聘畫家;北京市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市職工美書家協會理事,北京昌平區美術家協會理事,北京皇家園林書畫研究會常務理事,世界華人華僑精英聯合會書畫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書畫名家聯合會畫家。
王建軍分別於2012、2013、2014年三次進修於中國國家畫院高級研究班。(中國國家畫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直屬,集美術創作、研究、教育、收藏、普及和交流於一體的國家公益型事業單位。涵蓋了國內美術界的名家、大家,是當今中國美術界第一流的國家美術團隊,在中國美術界發揮著國家團隊的引領和導向作用。

藝術成就


2009年10月參加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慶祝建國60周年”書畫展作品《燕山我的家》獲山水畫二等獎。
2010年12月參加中華全國總工會、澳門聯合總工會主辦“慶祝澳門回歸十周年”兩地書畫展作品,山水畫《清幽圖》入選優秀獎。
2011年10月參加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第八屆首都職工文化節“翰墨情懷”書畫展作品《春到玉淵潭》獲山水畫二等獎。
王建軍作品
王建軍作品
2012年參加北京市昌平區美協主辦“厚德古都魅力昌平”《京北燕山圖》獲得山水畫一等獎。
2013年7月山水畫《秋山隱逸圖》被中國國家畫院收藏。
2013年7月中央數字電視書畫頻道、北京高占祥文化藝術基金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主辦的全國電視書畫大賽“未名駿馬闖藝壇”作品《一路歡歌房山情》獲金獎。
2013年第九屆首都職工文化藝術節“翰墨情懷”山水畫“秀美房山”獲金獎。
2013年被北京市宣傳部、北京市總工會、北京市文聯授予“北京職工藝術家”。
徠2014年9月《燕山青輝圖》獲北京市委直屬機關“建國65周年”書畫展二等獎。
2014年11月《雲崖泉聲》入選中國國家畫院導師工作室教學十周年精粹展。

藝術評價


阮榮春(中國國家畫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王建軍這兩年的山水畫水平真可謂突飛猛進,選景奇崛多變,氣韻虛實相生,且已現獨自面目,今年屢獲大獎,為山水畫壇所矚目。
在這二年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王建軍不但有刻苦精神,且愛動腦,展覽時常一人站在我的畫前讀畫或翻閱畫集思索,有時對我提問,然後刻苦練習。在他的作品中,既可看到宋、元、明歷代畫人的風格,亦可見到當代畫人的某些元素。我想,他若能長此堅持,必成大家。——阮榮春(中國國家畫院阮榮春工作室導師,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畫家、史論家)

段 鐵(中國山水畫研究院副院長)

建軍在繪畫上走的是一條比較艱辛的路,他選擇了取法宋人的表現手段,參之以元人的筆墨又結合了現實生活感受的這樣一條路子。這樣的表現方法與時下流行的畫風較比起來,須要更為廣泛的準備工作和磨鍊。他的畫正是沿著這樣一條山水畫的創作之脈一路走來,走的很艱辛。但在行進中的他找到了快樂,看到他在藝術道路上樂此不彼,一副樂在其中的樣子我也真心的為他高興。
我想一個畫家的成功無外於熱愛和堅持,因為熱愛繪畫這個行當我們拿起了畫筆,因為熱愛生活激起了我們的表現慾望,餘下的就是堅持了,要排除一切。堅持,堅持一定能夠取得更大的成功,這也是我對建軍的期望。——段 鐵(中國山水畫研究院副院長)

顧平(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博導)

王建軍的山水畫,重法重道。既有規矩法度,悟透山水畫之理法;又能以道統理,重視對自然的關照、體悟。可謂“山水以形媚道”!王建軍的山水畫,筆墨厚實、清潤,結構穩健、妥當,章法合乎造化,意趣靜謐安寧,當時當代人精神寄託的好載體,必將獲得各路英豪的廣泛認同。——顧平(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博導)

程明震(華東師範大學教授)

畫家王建軍多年從事美術工作,遭中國畫創作方面主攻山水,主要取法北宋諸家山水和清初龔賢山水。近年來就讀於國家畫院阮榮春工作室,早阮榮春先生的調教下,對山水的造境、造景、用筆、用墨方面有的進一步的理解和體驗,其山水畫風格初見端倪。大而言之,他的山水畫作品,全景構圖,精於巧思,近景山石與樹木描寫聲動細密,中景、遠景峰巒疊嶂,雲氣映帶,空間深邃;瀑布、流水蜿蜒曲折,穿插其間,有骨有血。既得之於自然,又內化於心源;既有北方山水的氣勢,又顯南方山水的清潤。——程明震(華東師範大學教授)

謝安寧(西安交通大學教授)

觀建軍兄山水,猶如品味陳年老酒,醇厚而深邃,別見高雅蒼勁之氣象。——謝安寧(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國家一級美術師)
呂少卿(南京藝術學院教授)
人分南北,畫宗一理。建軍兄山水畫,得蒼茫厚重之趣味,而又顯靈動瀟灑之審美,故其作品有北方之渾厚,而又得南方之氣韻,骨法用筆,墨韻華章,見筆見墨,前途不可限量也。——呂少卿(南京藝術學院教授)

張榮國(博士,華東師範大學)

品建軍兄的山水畫,猶如品京韻大鼓,鏗鏘處氣吞山河,有北派山水之博大蒼茫;婉轉處柔情似水,有南派山水之雅景婉約。二者融合化一,剛柔並濟。筆墨肯定處斬釘截鐵,剛勁渾厚,布局玄妙處曲徑通幽,餘音繞梁;置景造境豐富多變,可游、可居、可觀,有故事、有情節、有趣味,觀者置身其中,樂而忘返,深得山水畫之“精髓”!——張榮國(博士,華東師範大學《畫院》編輯部主任)

藝術感悟


知難而進 苦中求樂 ——“因為熱愛,所以一切都值得!”
人生太短,經受不住重複的浪費!
路必須親自去實踐,但師長的話一定要聽,大師師長的話與畫都是他們在斯時斯地的感受結晶。
帶著自己的獨特感受,捂得前人心境師法自然道法自然,求己夢想。從塗鴉繪抹到無拘無束一筆一畫的每天都沉浸在畫的快樂之中。就在1982年是畫家張福海把我帶入了學習傳統中國畫的藝術大門。2008年畫家段鐵老師又在這門藝術上給我提升了一個更高的台階,他講到學習傳統的中國畫入手的著眼點最好是從古代宋人開始臨習,要對每一個線條的快慢、轉折、頓挫、暢澀,甚至到一片葉子一個點的形態都要嚴格的較勁,做筆墨功夫。
看著古人的作品,一上手不像想象的那麼容易感覺太難了,心裡著急畫畫的樂趣也沒有了只剩下苦惱、鬱悶。筆墨到底是什麼?宋人郭熙《林泉高致》講“一種使筆不可反為筆使,一種用墨不可反為墨”。六朝南齊畫家謝赫六法:氣韻生動、古法用筆、應物像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轉移摸寫。龔賢說:“一日筆、二日墨、三日丘壑、四日氣韻、筆法宜老、墨氣宜潤、丘壑宜穩,三者得而氣韻,在其中矣”。石濤說:“古之人有有筆有墨者,亦有有筆無墨,亦有有墨無筆者,非山川之限於一偏,而人之賦受不齊也”。黃賓虹說:“非呼用筆墨,終無以見章法之妙”。
中國畫發展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博大精深。畫畫很難,越畫越難,看了古人的畫和語就更難了。李可染先生講過習山水畫的態度,要避免潦草,潦草是最大的藥物,要把整個生命力投進去,如獅之博象,如無草安騎野馬,赤手捉毒蛇。必須全力以赴精力高度集中。古人云:“物靜中得”,靜就是靜下心來。在一知半解中好像明白了一些道理,我開始重新臨習芥子園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不厭其煩的靜下心來分析古人的畫法,用畫筆親身感受古人的微妙複雜的筆墨關係,我體會到有心人堅持就是勝利。董源的《瀟湘圖》幽情遠思如睹異境,巨然的《秋山問道圖》土覆石隱,圓潤厚實。李成的《晴巒蕭寺圖》筆法強勁皴染多變。寬的啊《西山行旅圖》粗筆濃墨中鋒點染。倪瓚的《容膝齋圖》渴筆淡墨橫向斜皴的折帶皴法。沈周的《廬山高圖》用墨濃淡相間、實中有虛等等。通過對諸多的大師的話與畫的理解、臨摹,自己又在痛苦中找到了快樂。
阮榮春老師“筆墨當隨時代,和諧社會需要典雅閑適,淡溫和賞心悅目”。
2012年進入了中國畫院阮榮春工作室后,阮老師的“三氣”即正氣、文氣與靜氣,這三氣又給我以新的對中國畫的認識和引導。在表現手法上,阮榮春老師著重講了“三力”即造景造型能力、用筆用墨能力以及營造氣韻的能力,他的畫講究“勢”,畫有大勢畫有統一。他以墨色為主淺淡色彩、虛實結合、濃中有淡、淡而高雅,細品老師的畫可行、可塑、可游、可居,詩情畫意故事很多。對我啟發很多、收穫很多。
歷史上大凡有成就的名家或大師,總有他與眾不同的藝術品貌和獨特的審美視角,而審美視角則是畫家能以其不懈的辛勤苦練是分不開的,把握住自己的審美取向和藝術取向沿著這一正確發展的軌跡就會能得到更多收穫,著名畫家段鐵老師講:“如何選對方向,關鍵是要選對路”。如今為了更好的打下實的筆墨功夫,每日還在堅持練習書法和傳統的畫法。
畫畫很難,越畫越難;畫畫很苦,但苦中有樂;樂在筆墨的變化中。苦到甘來,勤於筆下,2013年是我收穫的一年,作品《秋山隱逸圖》被中國國家畫院收藏,《秀美房山》獲北京市第九屆職工藝術節金獎,《一路歡歌 房山行》獲全國電視書畫大賽《未名駿馬闖藝壇》金獎,當年被北京市委先傳部北京市文聯北京市總工會命名為“北京職工藝術家”稱號。
不拋棄、不放棄,苦中求樂是我的快樂人生,也是我對繪畫藝術的一生追求,在今後的繪畫藝術道路上,前人和老師是我的一盞指路明燈,帶著自己的執著,悟前人和老師的心境,外師造化、知難而進、苦中求樂。 —— 王 建軍

作品欣賞


作品欣賞
作品欣賞
作品欣賞
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