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17條詞條名為王建軍的結果 展開

王建軍

葫蘆機器人創始人

王建軍,男,葫蘆機器人創始人,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飛行器設計專業,現為深圳市葫蘆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后改名為深圳市創客工場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

人物簡介


2011年,王建軍成立了深圳葫蘆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后改名為深圳市創客工場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產品Makeblock 實際上是一個基於Arduino 開源硬體的模塊化機器人組裝平台。自2012 年6 月起在面向美國機器人愛好者的B2C網站上銷售,累計銷售額約10 萬美元。今年1月Makeblock 在美國眾籌網站Kickstarter 上融資額為18 萬美元。截止2015年10月,公司員工已經由最初的幾個人到現在的100多號人。
創業經歷
85后的王建軍是這個叫做深圳葫蘆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后改名為深圳市創客工場科技有限公司),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飛行器設計專業。讀書時他就是一名狂熱的機器人愛好者。工作之後他常常會買些散件回來組裝,但它們的設計和做工之差讓他難以忍受。樂高已經是在機械靈活度上最好的一個,但它的價格太貴而且是塑料材質。王建軍覺得,如果有一個類似樂高但更加專業和便宜的機器人搭建平台,將會受到歡迎。這個創業團隊現在已經有5個人,但實際上,直到今年的5月,Makeblock的所有事務幾乎還是由王建軍一個人在運作。要做出一個智能機器人通常需要解決三個問題:機械結構、電子控制和軟體編程。其中機械結構是發展最慢的,也是王建軍創業的出發點。他在2011年4月提交了辭職報告,開始把全部精力投入到這個機器人套件的設計上。後來的工作顯然沒想象中那麼有趣,王建軍形容研發的那段時間“艱難且枯燥”。他先用電腦製作出套件模型,包括它們的大小、形狀、厚度等等。為了讓沒有機械基礎的人也能快速上手,王建軍最後採用了擰螺絲的連接方式。但設計完成之後才是真正的困難,他得去找到工廠來幫他生產,這是一個需要大筆支出的階段。最大的開銷就是模具,王建軍希望找到一種金屬材質而且它的模具不能太貴,畢竟它有那麼多的零件,而一個注塑模具動輒也要幾萬塊。最後他採用了鋁合金,因為它的塑形和生產比較簡單,一個模具的價格在幾千塊。一開始的廠家都是從阿里巴巴上找到的,王建軍寄去圖紙,他們寄回一些成品。後來王建軍發現佛山就有很多這種工廠。但因為單子比較小,而且結構有點複雜,許多工廠不願意接,或者報價很高。不過,“很多時候報價高也得接受,因為能找到一家願意給你報價加工就已經不錯了”,他說。
更大的麻煩在於改進。王建軍在他的一篇博客里寫道:“做這樣一件事情比流行的網際網路創業要難很多,不同於程序調試,每一個零件通常要花費不少的費用做出樣品才能明確的知道好不好,設計通常是要反覆的修改,迭代”。因為這些零件要搭成一個整體,不僅要能夠互相配合,而且要結合電子元件來做調整,要做的修改非常多。有些通過電腦做3D模型驗證效果就行,但更多需要再重新掏錢做樣品。例如螺紋槽設計,“要考慮不易滑絲,又要考慮防鬆脫,還要考慮擰螺絲所需的力度不能太大,所以螺紋槽除了在虛擬設計中的無數次改進,還經過了5次打樣驗證。即使為了檢驗0.05mm的改動帶來的難以察覺的效果,也要打樣驗證一次。”到現在,這些套件的每一個零件至少都改了10次以上,有更多的零件“在最終設計定型時被剔除,沒有生產。”王建軍創業的初始資金基本來自朋友,加上信用卡,“大概欠了四五萬塊吧”。2011年8月,他才找到了第一個合伙人。肖文鵬是國內最早從事Arduino—一種開源電子原型平台推廣的人,他們兩個人後來湊了10萬元。“不做批量生產的話還是夠的”,王建軍說。今年3月Makeblock的第一批零件才初步定型。王建軍只能把一些次要的零件推遲生產,5月最後生產的時候,他從中挑選了18款主要的模具。他後來的總結是,“缺錢是好事,這會逼著你想盡辦法優化設計,降低生產成本,這也會使用戶能夠以更低的價格得到產品”。做出機械部分只是第一步,但如果只有機械,那Makeblock跟傳統的模塊化結構件提供商就沒什麼兩樣。Makeblock大量使用了開源硬體,這樣用戶就可以在它的基礎上加入、替換或者是開發自己需要的部件。而以前樂高的Mindstorms需要用戶買它提供的閉源部件,並且在編程上也有所限制。甚至為了防止抄襲,樂高會將廢棄的模具埋在自己的公司大樓下。開源硬體在近兩年興起,最出名的代表應該是3D列印機,它的核心在於由5個國際工程師合作研發出來的Arduino。這也讓王建軍從一開始就希望搭建一個完全開放的機器人平台,並且讓更多的人能夠參與進來。他把Makeblock的介面設計得盡量簡單,比如在主板介面上貼上顏色標籤,類似於紅色的就接感測器,藍色的就接馬達這樣,用戶只需要按照標籤連上接線。Makeblock還可以兼容市面上常用的感測器、馬達和控制器等,它甚至允許和樂高積木聯合使用。就像樂高積木一樣,Makeblock同樣是一個依靠用戶的創造性的東西。在Makeblock的宣傳片里,它被搭出了機械臂、攝影滑軌、履帶式或腿式移動機器人甚至是一個小型的流水生產線模型,通過藍牙或者紅外裝置,用戶可以用手機或其他終端來控制它們倒啤酒、畫畫以及干更多的事情。這也是開源的意義,“大家可以更好地圍繞一個開放的平台改良和貢獻,促成社區化創新”,潘昊說。現在Makeblock還只能通過相對專業的編程來設置操作,王建軍說目前事情太多人手忙不過來,以至於還沒有開發出適於普通人上手的App。接下來他會增加與智能手機,平板等的連接,使用戶可以用各種終端來設置和操控Makeblock。 HAXLR8R(Hack-celerator)是硅谷首家關注硬體創業的孵化器,它在今年年初的100個申請項目中挑出了10個,Makeblock成為唯一一支來自中國的團隊,獲得了2.3萬美元作為種子基金。6月,在王建軍創業14個月後,Makeblock終於在一些面向DIY和機器人愛好者的B2C網站開售,定價在70到200美元之間,瞄準的主要還是國外市場。至今銷售額保持在每月1萬美元左右。他們最近一直在準備的事是登陸眾籌平台Kickstarter,王建軍需要更多的資金來讓Makeblock更大眾。他倒還不擔心抄襲,“發展到現在拼的是平台,而不是單一的零件,抄襲者需要在機械電子和軟體方面照搬整個平台,難度比較大”,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