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徒四壁

漢語成語

家徒四壁是徠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iātúsìbì,意思是家裡只有四面的牆壁。比喻十分貧困,一無所有。出自《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與馳歸成都,家居徒四壁立。”在句中作謂語、定語、補語。

成語解釋


徒:只,僅僅。家裡只有四面的牆壁。形容家中十分貧窮,空無所有。

成語出處


徠《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與馳歸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成語典故


西漢文人司馬相如出遊求官不如意,回到成都。一次他到臨邛(地名)富豪卓王孫家赴宴。酒過三巡,他應激彈起琴來。琴聲打動了卓越王孫新寡的女兒卓文君,她連夜就跟司馬相如回成都。到了相如家,發現家居徒四壁立(家中貧窮,只有四周的牆壁),於是卓文君就勸司馬相如一起到臨邛去。他們賣掉馬車,在臨邛開了家酒店。文君賣酒,相如干雜活。卓王孫認為女兒傷風敗俗,既不給他們經濟上的援助,也不來見他們。

詞語用法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形容家中貧窮,一無所有

例句

他已窮到家徒四壁,身無分文的地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