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童的結果 展開
- Lisk創作文學作品
- 童姓
- 漢語漢字
- 王菲演唱歌曲
童
漢語漢字
童,漢語漢字,拼音是tóng,最早字形見於商代甲骨文。童本指男奴,這個意思後來寫作“僮”。現代“童”多指小孩子,引申指未成年的,如童工。古代兒童頭頂上不留頭髮,所以“童”也指光禿禿的。
字源解說
字形演變流程圖
童 tóng ㄊㄨㄥˊ
1. 小孩子:兒~。~工。~謠。~話。~心。~趣。~真。
2. 舊時未成年的僕人:書~兒。
3. 沒有結婚的:~男。~女。~貞。
4. 未長成的:~牛(沒長角的小牛)。
5. 禿:~山。頭~(喻人禿頂,如「~~齒豁」)。
6. 古同「瞳」,瞳孔。
7. 姓。
詞性 | 釋義 | 英譯 | 例句 | 例詞 |
名詞 | 舊時指未成年的僕人。 | boy servant | 《漢書·貨殖傳》:“童手指千。”顏師古注引孟康曰:“童,奴婢也。” | 童奴;童隸;童僕 |
兒童;小孩。 | child | 《管子·乘馬》:“丈夫二犁,童五尺一犁,以為三日之功。” | 童謠;牧童;童叟無欺 | |
〈文言〉通“瞳”。瞳人;眼珠。 | pupil | 《漢書·項籍傳贊》:“舜蓋重童子,項羽又重童子。”顏師古註:“童子,目之眸子。” | 重童 | |
形容詞 | 未成年。亦泛指幼小。 | young | 《穀梁傳·昭公十九年》:“羈貫成童,不就師傅,父之罪也。” | |
(牛羊等)未長成的。 | 《詩經·大雅·抑》:“彼童而角,實虹小子。”毛傳:“童,羊之無角者也。” | |||
〈文言〉愚昧;淺陋。 | stupid | 賈誼《新書·道術》:“亟見窕察謂之慧,反慧為童。” | 童昧;童蒙 | |
〈文言〉面容紅潤貌。 | 吳錫麒《水仙子·歸興》曲之三:“喜高堂顏更童,報春暉此去從容。” | |||
山嶺、土地無草木。 | bare | 《管子·侈靡》:“山不童而用贍,澤不弊而養足。” | ||
〈文言〉植物無枝幹或無果實。 | bare | 揚雄《太玄·止》:“止於童木,求其疏谷。” | 童木;童粱 | |
〈文言〉頭禿;沒有頭髮。 | bald | 韓愈《進學解》:“頭童齒豁,竟死何裨。” | ||
動詞 | 〈文言〉把樹木砍光。 | 蘇軾《東坡志林·梁工說》:“童東山之木,汲西江之水。” | ||
〈文言〉通“同”。 | 《列子·黃帝》:“狀不必童而智童。”張湛註:“童,當作同。” | |||
(以上參考資料) |
徒紅切,平東定 ‖重聲東部
童,獨也,言童子未有室家也。又姓,出東莞。漢有琅邪內史童仲玉。
說文解字注
男有辠曰奴,奴曰童,女曰妾。
註:女部曰:奴婢皆古之辠人也。偁周禮其奴男子入於辠隷。女子入於春稾。
從䇂。重省聲。
註:徒紅切。九部。今人童僕字作僮,以此為僮子字,葢(蓋)經典皆漢以後所改。
籒文童。中與竊中同從廿。
註:句。
廿,
註:逗。
㠯(以)為古文疾字。
註:當作古文以為疾字。廿本二十並也,古文假為疾字,此亦不同音之假借也。竊字下曰:廿,古文疾。則不言以為。童從疾者,亦取有辠之意。
廣韻
徒紅切,平東定 ‖重聲東部
童,獨也,言童子未有室家也。又姓,出東莞。漢有琅邪內史童仲玉。
【午集下】【立字部】童 ·康熙筆畫:12 ·部外筆畫:7
《廣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竝音同。獨也。言童子未有室家者也。
《增韻》:十五以下謂之童子。《易·蒙卦》:匪我求童蒙。《詩·衛風》:童子佩觿。《穀梁傳·昭十九年》:羈貫成童。註:成童,八歲以上。
又《增韻》:女亦稱童子。《禮·記注》:女子子在室,亦童子也。
又邦君妻自稱之謙辭。《論語》:夫人自稱曰小童。
又牛羊之無角者曰童。《易·大畜》:童牛之牿。《詩·大雅》:俾出童羖。
又《釋名》:山無草木曰童,若童子未冠然。《莊子·徐無鬼》:堯聞舜之賢,舉之童土之地。註:童土,無草木地。
又地名。《前漢·功臣表》:童鄉侯鍾祖。
又草名。《爾雅》疏:寓木,一名宛童。
又稂,一名童梁。
又童童,盛貌。《蜀志》:先主舍東南角桑樹童童,如小車蓋。
又《篇海》:男有罪為奴曰童使。《易·旅卦》:得童僕貞。《前漢·貨殖傳》:童手指千。註:童,奴婢也。《韻會補》:童,奴也,幼也。今文僮幼字作童,童僕字作僮,相承失也。
又姓。《急就篇》註:顓頊子號老童,其後為姓。《廣韻》:漢有琅邪內史童仲玉。
又《集韻》諸容切,音鍾。《公羊傳·桓十一年》:公會宋公於夫童。註:童,音鍾。左氏穀梁皆作鍾。
又借作同。《列子·黃帝篇》:狀與我童者,近而愛之。狀與我異者,疏而畏之。註:童,同也。聲之譌也。
又葉徒黃切。韓愈《此日足可惜》詩:驚波暗合沓,星宿爭翻芒。馬乏復悲鳴,左右泣仆童。
《說文解字》書影 | 《說文解字注》書影 | 《康熙字典》書影 |
《說文解字》書影 | 《說文解字注》書影 | 《康熙字典》書影 |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書寫提示
書寫演示動畫
❷“立”,居上居中,首筆點在豎中線上端。
❸“里”,居下居中;“曰”,㇕的橫段在橫中線,豎筆在豎中線。
書法欣賞
篆書書法 | 隸書書法 | 楷書書法 | 行書書法 | 草書書法 |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韻目 | 韻部 | 聲調 | 等 | 四呼 | 清濁 | 擬音 | 韻攝 | |
上古音 | 東 | doːŋ | ||||||||||
廣韻 | 同 | 徒紅 | 定 | 東一 | 上平一東 | 平聲 | 一等 | 開口 | 全濁 | dʰuŋ | 通 | |
中原音韻 | 同 | 透 | 東鍾合 | 東鍾 | 陽平 | 合口呼 | 次清 | tʰuŋ | ||||
洪武正韻 | 同 | 徒紅 | 一東 | 東 | 平聲 | 全濁 | d‘uŋ | |||||
分韻撮要 | 同 | 透 | 東 | 第六東董凍篤 | 陽平 |
(以上參考資料)
童話、童趣、童子、童年、頑童、童稚、報童、童工、童便、童蒙
返老還童、童叟無欺、童心未泯
徒紅切,平東定 ‖重聲東部
童,獨也,言童子未有室家也。又姓,出東莞。漢有琅邪內史童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