軋箏
中國傳統弓弦樂器
徠軋箏,是中國弓弦樂器的先驅築的後代,屬築族樂器。自唐代出現其專稱之後,廣泛應用於宮廷、民間。由於流傳地域的不同,其形制和演奏形態以及稱謂都有變化。就形制說來,可分為比較長大和比較短小的兩種,弦數在7弦至13弦之間;演奏形態則有坐奏和行奏(立奏)兩種。
軋箏,擦奏弦鳴樂器。流行於中國河北、河南、福建、廣西、吉林、延邊地區的傳統樂器。軋箏的歷史悠久,據《舊唐書·音樂志》載:“軋箏,以竹片潤其端而軋之。
軋箏
軋箏
軋箏
現代流行的軋箏類樂器,在河北用於地方戲曲武安平調徠的伴奏,名軋琴或軋箏琴。其面板和底板均用桐木製作,張弦10根,弦下設柱,柱用棗木製,按五聲音階定弦;用高粱稈颳去表皮,擦松香末擦奏,其音色輕柔動聽。在福建莆田、仙游一帶用於莆田“文十音”,當地稱文枕琴或枕頭琴。用於晉江“十番”的,名“床”,張絲弦9~11根,按五聲音階定弦,用蘆葦稈擦奏。
拱形,張弦9根,背面開兩個放音孔,一個持琴孔。演奏時,左手拇指插入持琴孔,食指勾住一個放音孔,其餘三指自然彎曲,將軋琴托起,由手腕轉琴以調鼙各弦與弓子的角度。右手執馬尾弓子拉弦,奏出各弦音響。獨奏曲有《大開首》、《高山流水》等。
軋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