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性貝毒

神經性貝毒

神經性貝毒(neurotoxic shellfish poison,NSP)主要是因貝類攝食短裸甲藻后在體內蓄積,被人類食用后產生以神經麻痹為主要特徵的中毒。它的毒性較低,對小鼠的半致死量為LD50為50μg/kg。

科技名詞定義


稱:貝毒
稱:  ;
義:貝類量攝食短裸甲藻積累短裸甲藻毒素。食引毒。
應用學科:海洋科技(一級學科);海洋技術(二級學科);海洋生物技術(三級學科)
定義2:有毒貝類所含的產生於短裸甲藻的一種神經毒素
應用學科:水產學(一級學科);水產品保鮮及加工(二級學科)

簡介


神經性貝毒(neurotoxic shellfish poison,NSP)主要是因貝類攝食短裸甲藻后在體內蓄積,被人類食用后產生以神經麻痹為主要特徵的中毒。從短裸甲藻細胞提取液中分別分離出神經性貝毒共計13種,其中11種成分結構已經確定。神經性貝毒的活性物質主要為brevetoxin A(BTX-A)、Brevetoxin B(BTX-B)和Hemibrevetoxin B(HeBTX-B)。這類毒素是由短裸甲藻Karenia brevis(又名短凱倫藻,syn. Ptychodiscus breve:Gymnodinidium breve)產生的。由於產毒藻短裸甲藻也曾稱為Ptychodiscus breve,因此這些毒素也稱為Ptychodiscus brevetoxin(PbTx)。

毒理


NSP可以引起魚類的大量死亡,當人吸入含有其毒素的氣霧時也會引起咳嗽、呼吸困難等中毒癥狀,它的毒性較低,對小鼠的半致死量為LD50為50μg/kg。NSP是一種去極化物質。它可以打開細胞膜上電壓門控的鈉離子通道,尤其在細胞膜內電位處於超極化狀態時,使鈉離子不可控地大量內流,從而使細胞膜持續處於去極化狀態,進而引起平滑肌的持續收縮。也曾有研究對其抑制組織蛋白酶的機製表示質疑。另外有報道BTXs 對血細胞K+通道也有影響。

檢測


NSP測定方法的文獻報道不多,主要採用小白鼠生物分析法,但它的靈敏度和特異性有限。其次就是色譜分析法,NSP色譜分析包括薄層色譜法(TLC)和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TLC法主要用於毒素的分離和純化。HPLC法由於共流出物背景干擾,採用紫外檢測在靈敏度和選擇性方面存在問題,而採用質譜(MS)檢測,可提高選擇性和靈敏度。另外,免疫測試技術也已應用於NSP的檢測。Maucher等用直接EL1SA法和最優血液收集卡法檢測瓶鼻海豚沾染短裸甲藻毒素PbTx-3,這種方法後來被用於監測紅潮發生區海豚海龜以及海牛中的短裸甲藻毒素。但免疫技術抗體往往只是針對某一種毒素所建立,因而對於其他貝毒常常表現出較低的交叉反應,不能檢測所有的貝毒。這對於某一種毒素來說,可能產生假陽性或者過高的估計值,但由於抗體與不同毒素間親合力的明顯差異使得對於總的毒性的評價則可能得到較低的估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