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山白雲泉
天平山白雲泉
天平山群峰峻峭,怪石林立。《 吳郡圖經續記》中說它:"魏然特出,群峰拱揖。"因山勢高峻,峭拔入雲,故又稱白雲山。上山的路也分成三段,稱為三白二雲。穿過御碑亭周圍的大片楓樹林,登上數十級山徑,便到達下白雲,也就是白雲泉所在之處。石壁上刻有白居易手書的"白雲泉"三字,旁有雲泉精舍。白居易有詩詠此泉曰:" 天平山上白雲泉,雲自無心水自閑。何必奔沖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從白雲的坦蕩淡泊,"吳中第一水"的清閑透澈,使人領會到一種無牽無掛、從容不迫的意境。由白居易的題字和詩詠,可以想見此泉在唐代已相當有名。
天平山白雲泉
“天平山上白雲泉”,起句即點出吳中的奇山麗水、風景形勝的精華所在。天平山在蘇州市西二十里。“此山在吳中最為崷崪高聳,一峰端正特立”①,“巍然特出,群峰拱揖”②,岩石峻峭。山上青松鬱鬱蔥蔥。山腰依崖建有亭,“亭側清泉,泠泠不竭,所謂白雲泉也”③,號稱“吳中第一水”④,泉水清洌而晶瑩,“自白樂天題以絕句”,“名遂顯於世”⑤。
然而,這一名山勝水的優美景色在詩人眼帘中卻呈現為:“雲自無心水自閑”。白雲隨風飄蕩,舒捲自如,無牽無掛;泉水淙淙潺流,自由奔瀉,從容自得。詩人無意描繪天平山的巍峨高聳和吳中第一水的清澄透澈,卻著意描寫“雲無心以出岫”的境界,表現白雲坦蕩淡泊的胸懷和泉水閑靜雅緻的神態。句中連用兩個“自”字,特彆強調雲水的自由自在,自得自樂,逍遙而愜意。這裡移情注景,景中寓情,“雲自無心水自閑”,恰好是詩人思想感情的自我寫照。
唐敬宗寶曆元年(825)至二年,白居易任蘇州刺史期間,政務十分繁忙冗雜,“清旦方堆案,黃昏始退公。可憐朝暮景,消在兩衙中”(《秋寄微之十二韻》),覺得很不自由。面對閑適的白雲與泉水,對照自己“心為形役”的情狀,不禁產生羨慕的心情,一種清靜無為、與世無爭的思想便油然而起:“何必奔沖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問清清的白雲泉水,何必向山下奔騰飛瀉而去,給紛擾多事的人世推波助瀾!自元和十年(815)白居易貶官江州司馬後,濟世的抱負和鬥爭的銳氣漸漸減少,而“知足保和”、獨善其身的思想則逐步增加。在蘇州刺史任上,他深深感到“公私頗多事,衰憊殊少歡。迎送賓客懶,鞭笞黎庶難”(《自詠》),渴望能早日擺脫惱人的俗務。結尾兩句流露出“既無可戀者,何以不休官”的情緒,集中反映了詩人隨遇而安、出世歸隱的思想,表現了詩人後期人生觀的一個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