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抗日同盟軍的結果 展開

抗日同盟軍

歷史

抗日同盟軍是中華民國時期由愛國將領馮玉祥、吉鴻昌等人於1933年5月26日在張家口建立的抗日同盟軍。又稱察綏抗日同盟軍。

軍隊簡介


中華民國時期愛國將領馮玉祥、吉鴻昌等人於1933年5月26日在張家口建立的抗日同盟軍。又稱 察綏抗日同盟軍。1933年4、5月,日軍越過長城,進逼平津,並侵佔察哈爾省(今分屬內蒙古自治區和河北省)多倫、沽源等地。蔣介石堅持不抵抗政策,準備與日軍簽訂停戰協定。馮玉祥接受中國共產黨的建議和幫助,於5月26日在張家口通電成立民眾抗日同盟軍,自任總司令,先後響應加入者七八萬人。同盟軍接受中共河北省前線工作委員會的指導。6月下旬,任命方振武為北路前敵總司令,吉鴻昌為北路前敵總指揮,在吉鴻昌率領下,接連收復康保、寶昌、沽源三縣城。7月12日,再克多倫。對同盟軍的抗日鬥爭,蔣介石始則阻撓破壞,繼則武力鎮壓。日軍也同時向察省調動。8月5日,馮玉祥在蔣軍及日軍的雙重壓迫下,通電結束抗日軍事行動,取消同盟軍總部,離開張家口。吉鴻昌、方振武等按照中共河北省前線工作委員會的決定,將隊伍轉移張北,由方振武出任代總司令(后改稱討賊聯軍)。9月轉入河北,與蔣介石的軍隊和日軍周旋於昌平、高麗營、大小湯山一帶。10月中旬,彈盡糧絕,終於失敗。其後,方振武被迫流亡國外;吉鴻昌在天津法租界被捕,在北平(今北京)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