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

左河水的詩作

長城,是一首左河水寫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長城的七言絕句詩。全詩四句28字,描寫了長城所在的區域及橫跨山河、氣勢雄偉的形象,表達了建造和固守長城所付出的代價及其在我國古代戰爭中的軍事意義。

該詩幾經修改,先後發表於《詩潮》《詩海》《江西詩詞》及《中國詩詞月刊》2014年11期,並被一些文章引用。

作品原文


歷盡千古戰爭風雲的萬里長城
歷盡千古戰爭風雲的萬里長城
長城
(左河水)
北國橫亘一青龍,氣壯神州萬里程。
千古胡兵屈仰止,萬重血肉築安寧。

作品註釋


1、長城: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軍事防禦工程。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長城修築進入第一個高潮,但修築的長度較短,到秦始皇連接和修繕的戰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明朝是最後一個大修和利用長城的朝代。
2、北國:北國不是一個國家,而是指我國的北方地區。該詞源於中國古代的分裂時期,如宋稱遼、金為北國,東晉稱十六國等為北國。
3、橫亘:拼音héng gèn。橫,跟地面平行的,與“豎”、“直”相對,如:橫樑。橫楣,橫額。橫幅等;亘,指空間和時間上延續不斷,如:橫亘,綿亘數千里。亘古則指整個古代。
橫亘,也作“橫亘”,如:橫跨,橫卧。
4、青龍: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自黃帝授命於天,威澤四方,龍就成為中華民族乃至整個中國的象徵。
青龍在東方傳說中,身似長蛇、麒麟首、鯉魚尾、面有長須、犄角似鹿、有五爪、相貌威武。青,也是長城的色彩,而長城的蜿蜒起伏之形恰如青龍的奔騰之狀。
5、神州:即中國大地。相傳,中國遠古部落首領黃帝統治的土地被稱為神州。
長城橫亘敵仰止
長城橫亘敵仰止
6、胡兵:指胡人的騎兵及歸附的胡人騎兵,簡稱胡騎;泛指入侵的外國軍隊。唐 杜甫恨別》詩:“洛城一別四千里,胡騎長驅五六年。”明王世貞《戰城南》詩:“胡騎歛,飈迅驅。”
胡兵即為胡騎,因為“騎”為仄聲韻,此處不便用之。胡騎,國語辭典解釋為:古代北狄的騎兵。亦泛指胡人的軍隊。
7、屈:屈,基本含義是使彎曲,與伸相對,也有竭,窮盡的意思。屈還有屈服、屈伏之意:《孫子·謀政》屈人之兵而非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又如《孟子·滕文公下》:寧死不屈;大丈夫能屈能伸。
8、仰止:一般喻指仰慕,嚮往之意。如《詩·小雅·車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在此詩中可按字面的意思理解:到達山下的來犯之軍,仰望高山之上的長城巍峨挺立,堅不可摧,無可奈何,只能哀嘆仰望而止步屈服。
9、血肉:即血液和肌肉。指人類軀體。這裡有兩層含義:一是修築長城艱苦卓絕,民眾所付出的生命財產巨大,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至今家喻戶曉;二是守長城血肉橫飛,古代的將士付出了高昂的生命代價。
10、築安寧:築,指建造,修築,構建。安寧,指秩序正常,沒有騷擾;生活安定,寧靜。

背景與過程


2009年8月,中年詩人左河水在北京軍區招待所參加中國音樂家協會舉辦的一場歌曲研創活動。事後,與華東地區的幾位詞曲作家相邀出外活動,增進交流,一同登臨了長城八達嶺。雖然他們大多曾經到過不同的長城景點,但文人的同行與相互影響,感觸截然不同。大家高登八達嶺,瞭望長城蜿蜒而去,氣勢磅礴,不禁心潮起伏,感慨萬千,往事歷歷在目。回到招待所,大家在對酒歡歌之中倡議共同創作一首有關長城的歌曲,左河水也積極暢談個人的創作觀點與思路,但同時認為歌曲的作者也不宜太多,自己以退出為好。
夜深人靜,詩人獨居房間,覺得重登中華民族象徵的長城至少應該寫一首詩,儘管兩千多年以來有關長城的詩詞數不勝數,名家名作甚多,但遺憾的是,真正以長城為題,把長城作為詩詞描寫的對象的詩篇十分鮮見,許多詩詞只是提到了長城二字。
於是,他從床上一躍而起,打開電腦,試圖來一首有氣勢的詞篇。經一番思索之後,又感覺到適合此題材的傳統詞牌太少,有的篇幅也過長,不便短時內創作,而長篇也不一定讓人們喜聞樂見。對此,便開始構思了一首七言絕句。經反覆修改到深夜3點多鐘,一首28字的《長城》短詩算是定稿了,當即發在了自己的博客上:
“北國橫亘一青龍,氣壯神州萬里程。多少胡兵屈仰止,幾多血肉築安寧。”2010年先後發表在《詩潮》等刊物,此後還陸續見到一些網站的文章引用。
2014年,詩人又覺得這首詩其中后兩句的語句更像現代的詩歌,可能熱愛古詩律的讀者不一定喜歡,於是將后兩句改為:“‘千古’胡兵屈仰止,‘萬重’血肉築安寧。”重新發表。

作品解讀


這首七言絕句的《長城》詩,篇幅短小,內涵深厚,詩人左河水在全詩四句的28字中,前面的兩句描寫了長城所在的區域及橫跨山河,氣勢雄偉的形象;後面兩句則表達了建造和固守長城所付出的代價及其在我國古代防禦戰爭中所發揮的作用。
第一句,”北國橫亘一青龍”。詩人採用擬人的寫作手法,利用豐富的想象,把長城比作一條巨型的青龍來寫,表達了其所處的位置及形態:在中國的北方,橫亘、橫跨、橫卧於千山萬水,成蜿蜒起伏姿態的青龍。用7個字將一個巨大而世界著名的文化遺產生動、形象地展現在讀者的眼前。
氣壯神州萬里程
氣壯神州萬里程
第二句,“氣壯神州萬里程”。如果說前面一句是採用了形象描寫的手法,那麼這裡可以稱作是議論、抒情方法。詩人在此表達了我國古代浩大的軍事防禦的工程長城的磅礴氣勢與宏偉壯觀的形象,它橫卧在文明古國的神州大地,從東至西達萬里之長:即分佈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區市。據文物和測繪部門的全國性長城資源調查,明長城為8851.8千米,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千米。
第三句,“千古胡兵屈仰止”。此句作為七言絕句的下聯首句,詩人將筆一轉,由表及裡,從表象到作用,表達了這一中國古代雄偉的軍事防禦工程的歷史作用。上溯到西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因列國爭霸,長城成為諸侯國互相防守的多個分段工程,但此時修築的長度都比較短。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后,從秦始皇連接和修繕戰國的長城,到最後明朝大修長城(現在所看到的長城多是明朝時修築),用以抵抗來自北方的侵略。在這時達這兩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長城在抵禦北方胡兵(指匈奴、胡騎等)的侵略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有了它往往使來犯之軍,仰望綿延於青山之上的長城巍峨挺立,堅不可摧而無可奈何,只能仰望哀嘆而止步。
第四句,“萬重血肉築安寧”。詩人最後在這裡說明,我國近達兩千年間的歷代王朝,為了人民生活的安定,在萬里長城上所付出的代價巨大:一是修築長城艱苦卓絕,民眾所付出的生命財產代價巨大,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至今家喻戶曉;二是守長城時血肉橫飛,古代的將士付出了高昂的生命代價。可以說長城是古人用土石築造的,長城也是古人的血肉所築造,他們用生命使萬里長城永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