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門答臘猩猩
蘇門答臘猩猩
蘇門答臘猩猩(學名:Pongo abelii):是蘇門答臘島最大的猩猩,在靈長類動物中,體型僅次於大猩猩,面頰寬大,身材魁梧,雄性可重達100千克。站立時雙臂下垂可達腳踝部;臂和手粗壯有力,腿短;體毛稀疏,暗紅褐色,前額突出,嘴突出。
吃無花果、紅毛丹、芒果、蜂蜜、鳥蛋、幼鳥、甲殼類、鮮菜以及植物嫩芽。活動不如猴類迅速敏捷,以手腳交替抓握樹枝移動身體。蘇門答臘猩猩知道如何使用工具來獲取食物,它們的行為似乎更接近人類。棲息於熱帶雨林,夜晚睡在樹上,雨天使用大樹葉遮蓋身體。分佈於印尼蘇門答臘島。
蘇門答臘猩猩
樹棲生活類群。除少數種類外,拇指(趾)多能與它指(趾)相對,適於樹棲攀爬和握物。鎖骨發達,手掌(及蹠部)裸露,並具有兩行皮墊,有利於攀緣。指(趾)端除少數種類具爪外,多具指甲。眼眶周緣具骨,兩眼前視,視覺發達,嗅覺退化。
棲息於海拔800米以上的低地熱帶雨林和沼澤,棲息在樹上。
蘇門答臘猩猩的智商超過自己的親屬婆羅洲猩猩,部分原因是由於肥大結實的無花果樹,使得該物種可以集大群體生活,一同餵養小猩猩,相互之間善於交際和溝通學習。猩猩的壽命很長,而雌性的生育之間的間隔期是8年,是任何哺乳動物中最長的,在這期間母親可以教導小猩猩學習很多生存的本領。
雄性單獨生活,雌性單獨生活或與小猩猩在一起。白天活動,大部分時間用於覓食,活動不如猴類迅速敏捷,以手腳交替抓握樹枝移動身體。能在地面直立行走,但要靠拳指支撐,腰不能直立。臂力強大,除虎豹外,無其他天敵。在距地面8~12米的樹杈上用樹枝架窩,上面覆以樹葉,夜晚睡在樹上。平時性溫馴,發怒時很可怕。雨天使用大樹葉遮蓋身體。較其他類人猿,它更長時間在樹上,在地上可用四肢行走。動作遲鈍緩慢,不能在樹間跳躍,只能手腳並用,慢慢移動。通常單獨行動,幼仔與母親一起活動或形成暫時性小型群體,由一隻雄性和攜帶幼仔的二、三隻雌性組成。
蘇門答臘猩猩的飲食包括各種水果,如野生無花果,其中所佔比例要高於婆羅洲猩猩。高度智能化的蘇門答臘猩猩中有一些已經學會了使用工具,通過幾代猩猩傳授這方面的知識。它們會用樹枝探測白蟻丘獲取白蟻食用,也可以獲取較大的巨型水果。另外也吃樹葉、嫩芽、蜜果、生果、樹枝、樹皮及鳥蛋,亦會吃昆蟲和無脊椎動物,但是占食物中的數量很少。偶爾會吃富含礦物質的土壤。
分佈於印尼蘇門答臘島。
築巢於樹上,並將附近的樹枝及蔓條弄平,蓋上樹枝即成只能住一晚的巢,第二天晚再另築新巢。是所有哺乳動物物種的繁殖速度最慢,出生的間隔大約在8年時間。孕期235-270天,每胎一仔,初生時體重約1.6千克,一生下來便能反射性抓握東西,可抓住母親的長毛吮奶,幼仔與母親共同生活約5年後才獨立生活。野生猩猩壽命約為45歲,比其他靈長類動物生殖周期更長。雌性猩猩一生中生產的後代不超過三個。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世界自然保護監測中心發表調查報告稱,由於城市擴張、森林採伐開採和疾病侵襲,包括兩種蘇門答臘猩猩、兩種非洲大猩猩以及非洲倭黑猩猩在內的多種大型類人猿動物,將在一代人(25年左右)的時間後走向絕種。比如,50年之後,蘇門答臘猩猩可能只剩下250隻。它們將不可避免地走向滅絕。報告顯示,處境最危急的是棲息在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猩猩,5年之後它們的數量將會減少一半。這種猩猩只剩下7300隻左右,躲避在蘇門答臘島北部亞齊地區的叢林中。這對於整個種群來說數目十分稀少。
蘇門答臘猩猩的棲息地僅僅局限在蘇門答臘島以及婆羅洲。在蘇門答臘島,農民為了防止自己的農作物被猩猩偷食,經常用槍射殺它們。如果猩猩是帶著幼崽的,那麼小猩猩就會被當作寵物賣掉。而寵物猩猩的命運也十分悲慘,由於得不到正規的食物,它們通常病弱不堪。
此外,在過去25年裡(2010年),由於造紙業和棕櫚種植的瘋狂擴張,蘇門答臘島上的天然森林面積已經減少了一半,使得蘇門答臘猩猩的棲息地大幅萎縮。島上猩猩數量僅有大約6500隻,分佈也特別零散,處於極其危險的境地。最終,保護中心會將救助的蘇門答臘猩猩放歸到島上的國家公園裡。中心希望,蘇門答臘猩猩不僅可以在那裡重新過上自由的生活,同時也能夠避免滅絕的命運。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2008年瀕危物種——極危(CR)。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 附錄Ⅰ瀕危物種。
徠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在美國夏威夷宣布將蘇門答臘猩猩劃定為極危。
註:蘇門答臘猩猩全部圖冊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