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薊門的結果 展開

薊門

燕京八景之一

薊門,原指古薊門關。唐代以關名置薊州后亦泛指薊州(今薊縣)一帶。另北京城西德勝門外西北隅的薊丘也古稱薊門。

歷史沿革


燕京八景之一的“薊門煙樹”在金代稱為“薊門飛雨”至明代始稱今名。
春秋戰國時的燕國,以薊城為國都,古稱薊城為薊門。對薊城的始建之地,眾說不一,歸納起來,以下幾種說法較為集中:①廣安門以西、蓮花池以東;②宣武門、和平門一線的南北側;③廣安門以南。上述說法均以出土遺物為推斷依據,極少文字記載。元、明以來把德勝門外元大都城健德門(俗稱土城關)當作戰國薊門舊址。
薊門煙樹碑薊門煙樹指的西直門以北的元大都城牆遺址西段,這段城牆為夯土構建,元末明軍攻陷大都后,將元大都北側城牆南移5里,薊門煙樹所指一段城牆遂遭荒廢,在夯土城牆的遺址上樹木生長,遂稱薊門煙樹。但是在歷史上,金代的典籍中就有薊門煙樹的記載,有學者認為薊門煙樹指的是古薊州城門附近的樹林,目前的薊門煙樹是清乾隆年間考證錯誤的結果。乾隆御書薊門煙樹碑位於北京電影學院附近的元大都城牆遺址上。

主要景觀


薊門
薊門
在歷代中,都沒有一座城門叫薊門,古代詩詞中“薊門”泛指北京。薊門煙樹,也不是薊城之城門,更不是薊門故址,而是指元代古城的舊址。歷史上確有薊門這一地名,位置在西城區牛街附近,如今早已無存,古薊城位於今廣安門一帶。
在北京德勝門外,有一通清代乾隆皇帝的御制碑,稱“薊門煙樹”,是燕京八景之一。早年有碑亭,亭頂鋪設黃色琉璃瓦,俗稱黃亭子。如今碑在亭無,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此處建設了一座立交橋,命名為薊門橋,建設了一片住宅區,命名為薊門裡,附近還有薊門飯店,以及薊門旅館、薊門商店等,好像給人一種感覺,此處就是古代薊門。然而歷史並非如此。

文化活動


北京是著名古都,早在商、周、秦、漢、隋、唐時代,就有燕薊之稱,又有薊城、薊州、薊縣、薊門、薊北等稱謂,但是據文獻考證,不論是薊城、薊州,還是薊縣,沒有一座城門叫薊門。儘管在古代詩詞中,經常提到“薊門”這個字眼,通常是泛指幽燕,即今北京這塊地盤兒,而不是具體指的哪一座城門。薊門煙樹,也不是薊城之城門,更不是薊門故址,這裡是元代古城的舊址。
元代建立大都城,坐北朝南,是南北較長的規則長方形,它的南城牆在今長安街南側,北城牆在今德勝門外小關一帶,東城牆和西城牆與明清北京城的東西城牆基本相合。城周長兩萬八千六百米。有十一座城門,東、西、南各三門,北面為兩門。
清代的乾隆皇帝,喜歡吟詩作樂,尋幽訪勝,好古成癖。相傳有一次他在讀古詩時,偶然對詩句中的“薊門”一詞產生了興趣。他向侍讀大臣發問:“薊門在哪兒?”侍讀大臣對此一無所知,但又不敢說不知道。於是敷衍而籠統地回答道:“在古城。”這位“真龍天子”非常認真,一定要去古城尋找薊門。不過北京古城很多,到哪裡去找呢?侍衛官有心計兒。若去延慶的古城得走二百里,去房山的古城得走一百里,去石景山的古城得走五十里。只有一處古城最近,在德勝門外,距皇宮不過十里左右。於是侍衛官拉馬,侍候皇上出德勝門,奔西北方向走去。此處古城,是用土夯實而成的,俗稱土城。說來也巧,乾隆皇帝順著土城走著走著,果然發現了一座古城門,他非常得意,認為此門就是薊門。登城遠望,綠樹成蔭,猶如一片林海煙雲,好一派幽靜而自然的景色。他詩興大發,命人拿筆來,即席而作:“十里輕揚煙靄浮,薊門指點認荒丘。”並立了一通石碑題寫了“薊門煙樹”四個大字。從此,薊門便有了准地兒,由皇家法定此處就是薊丘薊門。乾隆皇帝亂點鴛鴦譜,這就給後人產生了一個錯覺:“薊門煙樹”碑所在地,就是古薊城,此門就是古薊門。其實此處並非古薊城,非古薊門,而是元大都城西面城牆,靠北端的一個門,即肅清門的遺址。
那麼,在北京歷史上,有無真正的薊門呢?
在金代的中都城內,真的有個地方叫薊門。《金史》記載:“大定二十一年二月乙巳(1181年3月15日)”,世宗皇帝對宰相說:“朕前將詣興慶宮,有司請由薊門,朕恐妨市民生業,特從他道。”因為當時的薊門是個繁華的商業區,皇帝原來打算由這裡路過,可是為了不影響百姓做生意,他繞道而行,而沒有走薊門這條路。《析津志》記載:“薊門,在古燕城中,今大悲閣南行一里。”這書中所說的大悲閣,早已荒廢,其故址在今西城區長椿街南口,“南行一里”,則是牛街附近。可惜在今牛街附近辟有清真寺、法源寺還算得上是古迹,至於古薊門,早已消失了。
“薊門煙樹”源於唐人李益詩:“惆悵秦城送君歸,薊門煙樹遠依依。秋空莫射南來雁,縱遣乘春更北飛”。金中都“燕京八景”之一有“薊門飛雨”,明代依唐詩句,改用“薊門煙樹”。清乾隆帝一家之言定元西垣土城遺址為“薊門煙樹”。古之薊門在何處?
今北京市西城區廣安門外濱河公園內,樹立有“北京建都紀念闕”,著名歷史地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侯仁之題額曰:“北京地區,肇始斯地,其時惟周,其名曰薊”。所言極是,北京古之薊城在今廣安門外一帶,而不是在北三環的薊門橋。

藝文作品

宋代《太平寰宇記》記載:唐朝開元十八年(730年)析幽州的漁陽(今薊縣)、三河、玉田三縣置薊州,取境內的古薊門關為州命名。古薊門關在州(薊州)東南六十里。明嘉靖《薊州志》云:“薊門關,在州東南六十里,唐置薊州,意取此。”據此記載,薊州地名是以境內的薊門關而命名。可是今薊縣境內的薊門關在哪裡,至今沒有明確考古發現。
《古今圖書集成》中收錄的明末人曹學佺的《游薊門記》,所記的就是盤山一帶的景物。《一統志》:古薊門關,在今順天府薊州。清乾隆年間竇光鼎、朱筠等奉旨撰寫的《日下舊聞考》中說,古薊門關在薊州城東南六十里,一名薊邱,遺址尚存。薊丘亦作“薊邱”。據目前考證,薊丘在北京城西德勝門外西北隅,而今薊縣並沒有薊邱(薊丘)這個地方。
明沈榜《宛署雜記·古迹》:“薊丘,在縣西德勝門外五里西北隅,即古薊門也。舊有樓台並廢,止存二土阜,旁多林木,翳郁蒼翠,為京師八景之一,名曰‘薊門煙樹’。”
薊門
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