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司徒廟的結果 展開

司徒廟

司徒廟

在蘇州西南的光福有一個著名的古迹司徒廟,司徒廟位於光福鎮西的澗廊村東南,是東漢光武帝的大司徒鄧禹的祠廟。又叫古柏庵、柏因社、柏因精舍。司徒廟始建年代歷史未載,無以考證。現在的殿宇是清末民初重建。也叫鄧尉廟,廟裡有四株古柏,樹齡近二千年,清柏碧郁蒼翠,挺拔清秀;奇柏主幹斷裂,其腹中空;古柏紋理紆繞,古樸蒼勁;怪柏卧地三曲,狀如蛟龍,被雷劈開后的二個枝幹完全離開了主幹,但是都活著,併發出了新枝。四棵古柏樹組合在一起,宛如一幅天然的古柏圖。乾隆看后給四棵古柏樹分別命名為:清、奇、古、怪

綜述


簡介

司徒廟相傳為東漢大司徒鄧禹歸隱處。後人禮祀奉為神明,日久成廟,稱柏因精舍。
光緒年間有高僧常悟、宏海、書城、覺性等祖師代代相傳,現屬玄墓山天壽聖恩寺別院(據說是乾隆生身父親出家的寺院),司徒廟內建築多為清代及民國所建,司徒廟往西100米就是著名的觀梅景區香雪海。

概況

司徒廟現存廟宇殿舍兩進,共二十餘間。布局為傳統院落式。前為牆門,門前分立石獅一對,進門沿主軸為山門、大殿。
二者間由院落隔開,兩側有邊廂,廟左附有院子,植有古柏名木,並置賞柏廳,廳后即為聞名於世的四株古柏園。
四株古柏相傳為鄧禹親手所植,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這四株古柏造型別緻,姿態各異,雖經千年風霜雨雪,日曝雷擊的侵襲,卻依然遒勁壯觀,猶如天然盆景,堪稱天下奇絕。
據傳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巡視來此,被這四株古柏大為吸引,嘆為觀止,分賜四柏為“清”、“奇”、“古”、“怪”。
“清”者,主桿粗壯挺拔直聳雲天,體態穩健,枝葉蒼翠,英姿颯颯,給人挺俊、清朗,富有朝氣的感覺。“奇”者,主幹似腰被斬后斷成兩枝,一枝垂到在地面又鬱鬱蔥蔥;另一枝在離它幾米遠的地方鑽進地里又重新伸出新枝,長成一棵新的古柏,真是新枝出於枯木,頗有枯木逢春之趣;“古”者,少皮禿頂,古樸蒼勁,姿態肅穆,紋理縈紆似百索繞軀盤旋而上,又如蛟龍盤繞在身。給人以粗獷憨厚之感。
“怪”者,不知何年何月被雷劈成兩爿,一爿遠離母本落地生根,卧地三曲,形似筆架,又似走地蛟龍,另一爿卻似懸空吊籃,就地卧到,似昂首蛟龍,欲騰空起飛之勢,實謂怪者!清、奇、古、怪儘管遭受千百年的磨劫,瘡疤累累,卻依然鬱郁蒼蒼,四季常青,顯示出一副百折不撓的氣概。
司徒廟
司徒廟
那種堅韌不拔,威武不屈的性格,給人以充滿希望和奮發抗爭的感受。
參觀過這幾棵漢柏的人,都被它們頑強的生命力所折服,特別是被命名為奇和怪這二棵柏樹,“奇”柏的樹心已完全空了,怪柏的二個枝幹被雷劈開落地后相距二十多米,卻都沒有死,它們鼓勵著每一位參觀者要對生活充滿信心和勇氣。
無數文人、名士詠誦讚歎古柏之詞不一而足。
近代辛亥革命將領李根源則將四株古柏列為蘇州四絕之一,現代詩人田漢於1964年1月26日觀賞古柏后題詩,讚美了古柏質樸精神。
現代作家、教育家葉聖陶在1977年初夏去司徒廟觀柏也留下二首七絕,抒發了詩人對古柏欣欣向榮的風姿的讚美。

旅遊資源


司徒廟,於1986年3月25日公布為吳縣文物保護單位(包括古柏)。
司徒廟賞柏廳側碑廊內,置有兩部佛經。
一部是《大佛頂如來密因修正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簡稱《楞嚴經》。一部是《金剛般若波羅密經》,簡稱《金剛經》。
《楞嚴經》是佛教大乘經典中的一部分,是闡述“一切世間諸所有物,皆即菩薩提妙明元心、心精編圓、含裹十方”的世界觀,說“眾生不明自心性凈妙體,故流轉生死,當修禪定,以破各種顛倒之見。”主張“通過由低至高的修行階次,達到方盡妙覺,成無上道”的境界。
原經文系梵文,由唐般密帝譯為漢文。全文67000多字,分別刻在84塊青石上。每塊石長95公分,寬33公分。
平均每塊刻字800左右。經文刻於明朝崇禎年間(1628~1637),迄今已有340多年的歷史,清康熙年間賜額。經文分10卷。
第1卷為崇禎元年(1628)秋亦非居士張炳樊書。
第2 卷為明崇禎二年(1629)閏四月清涼居士張魯唯書。第3卷為明崇禎元年(1628)雲棲廣雅候峒曾書。
第4卷為婁東佛弟子王時敏書。第5卷為歸昌世所書。第6卷為明崇禎四年(1631)九月佛弟子大副顧錫疇所書。第7卷為明崇禎七年(1634)建申朔東吳鳳里弟子王瀚上化熏沐稽首書。
第8卷為明崇禎二年(1629)仲夏望后一日古婁佛弟子弘節顧同德書。第9卷為大童菩薩戒弟子通皎諸保寅書。
第10卷為明崇禎十年(1637)冬月崑山弟子聞樨居士張立平書。明崇禎十五年(1642)正月,崑山人魏肇魯為《楞嚴經》石刻寫跋,說明了它的來龍去脈。
《楞嚴經》由吳門章懋德鐫刻,字跡勻稱,刀法有力,至今仍十分清晰。該石刻本當送藏涿州房山,因清兵入關,兼之河竭道閼,不得已才藏光福下絞村獅林寺內, 1976年因獅林寺年久失修塌毀,由吳縣文物管理委員會,移置司徒廟碑廊中。《楞嚴經》是一部保存得非常完整的明代石刻經卷。1957年8月30日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含《金剛經》)。
《金剛經》整部刻在一塊惹人注目的青石碑上。碑高192公分,寬69公分。這位石刻設計者將整部經文巧妙安排在一座七級寶塔圖案上。
從寶塔中心的卷首開始,整部金剛經可順序誦讀。而每層塔角檐下的鈴鐺及塔檐下的蓮柱上,又各刻一個“佛”字。
整座寶塔上沒有一個虛設的字,寶塔與經文排列完整又富有對稱性。經文全用工整的蠅頭小楷書寫,精刻細鏤而成。
司徒廟內除了《楞嚴經》、《金剛經》兩部石刻珍品外,另存有康熙二十八年(1689)巡幸光福鄧尉山時的御書“松風水月”碑,碑高41厘米,寬96厘米。另有曾任國民政府主席等職的林森手書“般若船”石碑,碑文筆力遒勁,字體圓渾,亦堪為精品。
門票:25元。光福景區聯合門票為56元,包括司徒廟、銅觀音寺、香雪海、石竹園。梅花節期間的門票另設。開放時間為8:00-16:30;售票時間為8:00-16:00。
交通:從火車站坐64路(4元)大約花1個小時15分鐘到達光福,或從吳中汽車站乘43、63路到光福,12-18分鐘一班,票價5元。再搭乘小三輪機動車幾分鐘就能到香雪海,起步價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