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羅17號
1972年發射的美國載人飛船
阿波羅17號登月艙於1972年12月7日,由土星5號火箭運載升空,小組由指令長尤金-塞爾南、指令艙駕駛員羅納德-埃萬斯和登月艙駕駛員哈里森-施密特組成。1972年12月11日降落在金牛座利特洛峽谷,兩名宇航員在那裡進行了三次月面活動總計時長22小時,並採集了243磅的岩石。這是阿波羅計劃中最後一次任務。
任務徽章
任務名稱 | 阿波羅17號 |
指令/服務艙呼號 | 美國 |
登月艙呼號 | 挑戰者 |
地球軌道遠地點 | 171.3千米 |
地球軌道近地點 | 168.9千米 |
地球軌道周期 | 87.83分鐘 |
地球軌道傾角 | 28.526° |
月球軌道時間 | 147小時43分鐘37.11秒 |
月球軌道遠月點 | 314.8千米 |
月球軌道近月點 | 97.4千米 |
月錶停留時間 | 74小時59分鐘40秒 |
月錶行走時間 | 22小時3分鐘57秒 |
月球軌道周期 | 約120分鐘 |
月球軌道傾角 | 159.9° |
指令艙質量 | 30,369千克 |
登月艙質量 | 16,456千克 |
月球標本質量 | 110.52千克 |
羅納德·埃萬斯(Ron Evans,曾執行阿波羅17號任務),指令/服務艙駕駛員
哈里森·施密特(Harrison Schmitt,曾執行阿波羅17號任務),登月艙駕駛員
約翰·楊(John Young,曾執行雙子星3號、雙子星10號、阿波羅10號、阿波羅16號、STS-1以及STS-9任務),指令長
斯圖爾特·羅薩(Stuart Roosa,曾執行阿波羅14號任務),指令/服務艙駕駛員
查爾斯·杜克(Charles Duke,曾執行阿波羅16號任務),登月艙駕駛員
羅伯特·歐沃米爾(Robert F. Overmyer,曾執行STS-5以及STS-51-B任務)
羅伯特·帕克(Robert A. Parker,曾執行STS-9以及STS-35任務)
戈爾登·福勒頓(C. Gordon Fullerton,曾執行STS-3以及STS-51-F任務)
指令艙
宇航員在飛行中生活和工作的座艙,也是全飛船的控制中心。指揮艙為圓錐形,高3.2米,重約6噸。指揮艙分前艙、宇航員艙和后艙3部分。前艙內放置著陸部件、回收設備和姿態控制發動機等。宇航員艙為密封艙,存有供宇航員生活14天的必需品和救生設備。后艙內裝有10台姿態控制發動機,各種儀器和貯箱,還有姿態控制、制導導航系統以及船載計算機和無線電分系統等。
前端與指揮艙對接,後端有推進系統主發動機噴管。艙體為圓筒形,高6.7米,直徑4米,重約25噸。主發動機用於軌道轉移和變軌機動。姿態控制系統由16台火箭發動機組成,它們還用於飛船與第三級火箭分離、登月艙與指揮艙對接和指揮艙與服務艙分離等。
由下降級和上升級組成,地面起飛時重14.7噸,寬4.3米,最大高度約7米。
①下降級:由著陸發動機、4條著陸腿和4個儀器艙組成。
②上升級:為登月艙主體。宇航員完成月面活動后駕駛上升級返迴環月軌道與指揮艙會合。上升級由宇航員座艙、返回發動機、推進劑貯箱、儀器艙和控制系統組成。宇航員座;艙可容納2名宇航員(但無座椅),有導航、控制、通信、生命保障和電源等設備。
質量
阿波羅17號
航天器總質量:46,700千克
○指令/服務艙質量:30,320千克,其中指令艙(CM):5960千克,服務艙(SM):24,360千克
○登月艙質量:起飛/對接階段:16,454千克,分離/登月階段:16,679千克,從月球起飛階段:4,988千克
登月地點:20.19080°N-30.77168°E
20°11'26.88"N-30°46'18.05"E
分離:1972年12月11日-17:20:56UTC
對接:1972年12月15日-01:10:15UTC
艙外活動1
塞爾南與施密特
艙外活動1開始:1972年12月11日23:54:49UTC
艙外活動1結束:12月12日07:06:42UTC
持續時間:7小時11分鐘53秒
艙外活動2
塞爾南與施密特
艙外活動2開始:1972年12月12日23:28:06UTC
艙外活動2結束:12月13日07:05:02UTC
持續時間:7小時36分鐘56秒
艙外活動3
塞爾南與施密特
艙外活動3開始:1972年12月13日22:25:48UTC
艙外活動3結束:12月14日05:40:56UTC
持續時間:7小時15分鐘08秒
(向著地球的)艙外活動4
埃萬斯
艙外活動4開始:1972年12月17日20:27:40UTC
艙外活動4結束:12月17日21:33:24UTC
持續時間:1小時05分鐘44秒
施密特為塞爾南拍攝的照片
本次任務的登月點,陶拉斯-利特羅山谷,在寧靜海(Mare Serenitatis)的東南部,在陶拉斯山(Montes Taurus)的西南。這是一個月表顏色較深,位於3個高聳的山丘之間的地帶。任務前的月球照片顯示在三座山腳下有一些突起,意味著在這個地區也許會有岩床標本。這個地區還有一個山崩遺跡以及若干撞擊坑。
藍色瑪瑙
在本次任務期間,3位宇航員拍攝了著名照片《藍色瑪瑙》。
阿波羅17號返回后的救援
留在月球上的阿波羅17號紀念牌的題詞為:人類完成了對月球的第一次探索。公元1972年12月。願我們帶來的和平精神與全人類同在。(簽名:塞爾南、埃萬斯、施密特、理查德·尼克松)。
由於他的捷克斯洛伐克血統,指令長尤金·塞爾南將一面捷克斯洛伐克國旗留在了月球上。
原計劃中,施密特會執行阿波羅18號,在阿波羅18號被取消后,由於來自科學界的壓力,施密特被選擇執行阿波羅17號,取代約瑟夫·恩格。
阿波羅17號創造了阿波羅計劃中的很多記錄,包括最長的登月飛行;最長的月錶行走時間;阿波羅17號收集了最多的月球標本,也在月球軌道中航行了最長的時間。
“啊!你見過一個地球之後,你也就都見過了。”——哈里森·施密特,阿波羅17號登月艙駕駛員。
“在我們離開月球的陶拉斯-利特羅山谷時,我們來過這裡,我們現在要離開這裡;如果情況允許的話,我們還會帶著全人類的和平與希望回到這裡的。在我邁出離開月球的腳步時,我想說美國今日對太空的挑戰將鑄造人類明天的命運。願上帝與阿波羅17號同在。”——尤金·塞爾南,阿波羅17號指令長。迄今為止最後一個登月的人,1972年12月14日。
成員簡介
尤金·塞爾南
尤金·塞爾南
羅納德·埃萬斯
1933年11月10日出生
在海軍研究生學校(Naval Postgraduate School)獲得了航空工程學碩士學位。
1957年6月,埃萬斯完成了飛行訓練,被晉陞為海軍少尉。
1966年4月成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選擇的宇航員之一
1972年12月7日他同哈里森·施密特和尤金·塞爾南執行了阿波羅17號任務並安全返回地球
1976年4月30日,在服役二十一年後,埃萬斯從海軍退役,留在航空航天局,參與了太空梭計劃的發展,在宇航員安排和訓練辦公室任職
羅納德·埃萬斯
1990年4月7日,埃萬斯在亞利桑那州的斯科特戴爾因心臟病去世。
哈里森·施密特
哈里森·施密特1935年7月3日出生於美國新墨西哥州的桑塔麗塔
1957年畢業於加州理工學院科學系,然後在挪威奧斯陸大學進修了一年地質學
1964年獲得哈佛大學地質學博士。
1965年6月被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選擇為第一組科學家宇航員之前,施密特曾在亞利桑那州弗拉格斯塔夫的美國地質調查太空地質學中心Center)工作,研究阿波羅宇航員們可以使用的地質學勘探技巧。
1970年3月施密特成為首位獲得任務的科學家宇航員
1971年8月,施密特被選擇執行阿波羅17號任務
1972年12月7日執行了阿波羅17號任務並安全返回地球
1975年8月,施密特從NASA辭職,參加共和黨新墨西哥州選區的參議員競選。並獲勝
哈里森·施密特
1984年,施密特因其在地球科學上的貢獻獲得彭羅斯地質獎
月球車速度記錄:作為最後一個登上月球的人,Gene Cernan的訪問也見證了他在阿波羅17號月球車(LRV-3)上保持著17公里/小時的月球速度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