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條詞條名為東江的結果 展開
東江
珠江水系幹流之一
東江,古稱湟水、循江、龍川江等,珠江水系幹流之一。發源於江西省尋烏縣椏髻缽山,源河為三桐河。向西南流經廣東省龍川縣、東源縣、源城區、惠城區、博羅縣至東莞市石龍鎮進入珠江三角洲,於黃埔區禺東聯圍東南匯入獅子洋。集水面積35340平方公里,河長562公里,平均年徑流量257億立方米。幹流在龍川縣合河壩以上稱尋鄔水,匯貝嶺水后始稱東江。
流域內有新豐江水庫和楓樹壩水庫兩座大型水庫及為香港供水的東深供水工程,集水面積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級支流有貝嶺水、浰江、新豐江、秋香江、公庄水、西枝江和石馬河等。
東江上源江西尋烏水
幹流在廣東省龍川縣合河壩村以上稱尋鄔水,龍川縣合河壩接納一級支流貝嶺水(江西定南水)后始稱東江。
流域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分水嶺最高海拔1101.9立方米。流域內有新豐江水庫和楓樹壩水庫兩座大型水庫,總庫容158.4億立方米,佔全省27座大型水庫總庫容量的59%,兩水庫集水面積11050平方公里,佔東江流域面積的40.9%。集水面積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級支流有貝嶺水、浰江、新豐江、秋香江、公庄河、西枝江和石馬河等。
東江源區景觀
東江上的龍川楓樹壩水庫
貝嶺水,亦稱安遠水,處東江右岸,發源於江西安遠縣大岌崬向南流入廣東龍川縣,於龍川梅樹塘村西3公里的楓樹壩水庫(原為合河壩村)匯入東江。集水面積2364平方公里,河長140公里,平均坡降1.98‰。主要支流(或河源段)有定南水。
龍川縣河段匯入的集雨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還有:
小金水:發源於江西省尋鄔縣擔竿嶂,從上坪的茶活流入本縣渡田河匯入尋鄔水。
流田水:發源於上坪黃背坳,從梅里壩流入尋鄔水。
沙洲水:發源於上坪野豬嶂,從麻布崗赤石渡流入尋鄔水。
黃麻布水:發源於本縣金石嶂,流經細坳、貝嶺。從西橋流入貝嶺水。
新豐江水庫
本河段沿河匯入的主要支流有浰江、新豐江、秋香江。
浰江。處東江右岸,發源於和平縣浰源鎮亞婆髻,向東南流至和平縣東水街江入東江。集水面積1677平方公里,河長100公里,河道坡降2.2‰。
新豐江。處東江右岸,發源於新豐縣崖婆石,於河源市區城匯入東江。集水面積5813平方公里,河長163公里,河道平均坡降1.29‰。主要支流有連平水、和船塘河等。
秋香江。處東江左岸,發源於紫金縣黎頭寨,於惠城區江口匯入東江。集水面積1669平方公里,河長144公里,河道平均坡降1.11‰。
龍川縣河段匯入的集雨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還有:
車田水:發源於大帽嶂。經車田流入楓樹壩在斗標流入東江。小廟水:發源於黎咀牙沙嶂,經龍母、豐稔,在黃塘水流入東江。
從博羅縣觀音閣至東莞市石龍為東江下游段,河長150公里,河道平均坡降0.173‰。處平原區,河寬增大,流速減慢,河道中多沙洲,每經一次洪水,沙洲位置即發生變化,設有堤圍,河岸較穩定。主要支流有公庄河、西枝江和石馬河等。
公庄河。處東江右岸,發源於博羅縣糯斗柏,於博羅縣泰美鎮沐村匯入東江。集水面積1197平方公里,河長82公里,河道平均坡降0.51‰。
西枝江。處東江左岸,發源於惠東縣烏禽嶂,於惠州市匯入東江。集水面積4120平方公里,河長176公里,河道平均坡降0.6‰。流域處於暴雨中心地帶,中上游地勢陡峻、下游低洼。平均年徑流深在900—1600毫米。主要支流有安墩河和淡水河等。
石馬河。處東江左岸,發源於寶安縣大腦殼,於東莞市企石鎮建塘村匯入東江。集水面積1249平方公里,河長88公里,河道平均坡降0.51‰。
在博羅縣境,匯入支流還有:
楊村河,由麻陂、公庄、柏塘等支流匯合而成。發源於龍門縣桂山的耘斗柏山,經龍門縣平陵至博羅縣公庄河為主幹,南流至楊村與柏塘水匯合,轉東南至楊村耀珠潭接麻陂水,南流經泰美的沐村注入東江。流域範圍包括石壩、麻陂、公庄、平安、柏塘、楊村、泰美等地。幹流長82公里,集雨面積1197平方公里,總落差354.4米。歷史上曾為博羅東部地區船運的大動脈。
沙河,由橫河、響水河、湖鎮河、福田河等支流匯合而成。發源於羅浮山北部的大小源坑,經橫河流經湖鎮、龍華、龍溪、長寧、九潭、石灣等地流入東江。全長89公里,流域面積1181平方公里,總落差656米,集雨面積1250.08平方公里,曾是歷史上博西地區船運交通的大動脈。1958年興修水庫,在顯崗段截流,從此沙河流水減緩,河面縮小,河灘顯露。
象頭山水系,包括雷公河、良田河、小金河、榕溪等各自分流排入東江,只起排灌作用。雷公河位於泰美東北端,發源於象頭山船坑,經泰美流入東江,全長約15公里,平時水流量很少,雨季容易受山洪沖刷,下游農田常受洪澇災害;良田河位於泰美西南,源於象頭山南深谷,經鮮水塘流入東江,長約10公里,水流量小於雷公河;小金河位於象頭山西南,源於象頭山范家田,經小金口、白沙流入東江,長約20公里。榕溪位於羅陽鎮內,源於 頭,經蓮湖、水西流入東江,長約20公里,平時流量很小,雨季起排水作用。
東江流域平均年降水量在1500-2400毫米之間,一般西南多,東北少;年內分配不均,汛期(4-9月)佔全年80%以上。1959年6月發生大洪水時暴雨中心河源站3天雨量達632毫米,博羅站(集水面積2.53萬平方公里)實測崩堤洪峰流量12800立方米每秒(復堤還原計算洪峰流量為14100立方米每秒);1979年9月西枝江發生大洪水時石澗站3天暴雨量978毫米,平山站(集水面積2091平方公里)洪峰流量9000立方米每秒;暴雨洪水造成東江中下游嚴重災害。枯水季節東江流量銳減,博羅站多年平均流量為716立方米每秒,但1955年5月5日曾出現最枯流量31.4立方米每秒,遠不能滿足國民經濟發展的用水需要;而自20世紀60年代之後,流域以外的廣州、深圳和香港九龍地區均需要從東江取水,致使東江枯季水量不足問題更加突出。1958-1987年間在東江博羅以上干支流上先後建成了新豐江、楓樹壩及白盆珠3座大型水庫,使1.17萬平方公里,即博羅以上的46.3%集水面積的來水得到控制調節,為東江流域的綜合治理與開發奠定了良好基礎。
東莞大堤
新豐江水庫
1960年10月在河源市新豐江興建的以發電為主,兼有防洪、供水、灌溉等功能的新豐江水庫第一台機組投產。水庫控制集水面積5730平方公里,總庫容139億立方米,其中防洪庫容31億立方米,總裝機29.25萬千瓦,年發電量9億千瓦時,是廣東最大的水電站及防洪水庫。水庫的水域面積是杭州西湖的68倍,湖面廣闊,當地形容為“秋水共長天一色”。新豐江水庫蓄水后,曾發生了頻繁的地震。其中1962年3月19日發生震級6.1級、震中烈度8度的大地震。地震隨水庫水位升高而發生和加強,故為水庫誘發地震。1963年始地震進入衰減過程。科學家們對此作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抗震加固方案。有關部門對水庫大頭壩進行了加固,並將壩后填封,加建泄空隧洞。
楓樹壩水庫
1987年在惠東縣西枝江上建成的白盆珠水庫,控制集水面積856平方公里,總庫容12.2億立方米,其中防洪庫容5億立方米,裝機2.4萬千瓦,年發電量0.88億千瓦時,具有防洪、灌溉、發電、供水、航運等綜合效益。
白盆珠水庫
東江流域在廣東省境內共興建了蓄水工程7319座,總庫容194.62億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庫5座,中型水庫44座,總庫容分別為174.37億立方米和9.93億立方米;江海堤圍2267公里,捍衛耕地面積197萬畝和人口259萬人;水電總裝機75.32萬千瓦;年供水量54.24億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232平方公里,占原有水土流失面積的98.5%。東江在珠江流域三大水系中,是實行庫堤結合、泄蓄兼施、以泄為主、綜合利用最有成效的一條河流,基本解決了常遇的洪、澇、旱、咸、潮等災害。開發水電,發展城鎮供水,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到2007年,流域內已建成新豐江、楓樹壩、白盆珠、天堂山、顯崗共5宗大型水庫,總集雨面積為12496k㎡,佔東江流域總面積的35.36%,總庫容174.28億立方米。
東江[珠江水系幹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