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庄鎮
廣東省博羅縣下轄鎮
公庄鎮位於博羅縣東北部,鎮域面積299.5平方公里,距縣城羅陽鎮60多公里,地處半山區,四面環山,中間是面積50多平方公里的盆地,山水秀麗,生態良好。東鄰河源,北接龍門,南瀕東江,距惠州60公里,素有“小天府”之稱,東鄰河源,北接龍門,是惠州市中心鎮。下轄2個社區、22個村會共218個村民小組,現有戶籍人口數54721人,外來人口1700多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公庄鎮常住人口為41615人。
公庄全境屬半山區,四面環山,中間是一塊50多平方公里的平地。公庄河自北向南貫穿全境,全境氣候溫和,年均氣溫21.5℃,年均降雨量2000毫米,無霜期高達340天。有耕地53459畝,其中水田41106畝。山地面積20多萬畝,林木覆蓋面積10多萬畝。農產水稻、花生、甘蔗、豆類等;土產茶葉、木耳、蜂蜜等;水果有柑桔、黃皮、荔枝、龍眼、枇杷、大蕉、柚等,是全縣較大的水果生產基地;野生動物有山牛、山鹿、穿山甲、山羊和野豬等。
相傳明永樂年間(約1424年),莫屋由爺孫倆,爺撈魚蝦交其孫赴顯村出售,買者問從何來?孫以為問魚蝦從何來,答曰:我公裝來(爺爺撈來)。因“裝”、“庄”諧音,故名公庄。
拔山鎮
甜豆角以鮮豆角為原料,採用傳統工藝,經曬乾、脫青、脫鹽、配料等多道工序腌制而成。特點:色澤金黃、肉質爽脆、酸甜可口。產品遠銷澳、港地區。
其它出產如臘肉、絲苗米、純正花生油、柑桔、荔枝、龍眼等農產品也遠近馳名。
官山大桔生長在風光旖旎、山清水秀的廣東省生態示範村——官山村。該村遠離城市的喧囂,遠離工業污染,勝似世處桃源。這裡出產的大桔清甜多汁,皮薄易剝,堪稱“桔中之王”,是居家品嘗和饋贈親友的的佳品。
三黃雞公庄鎮出產。因其羽黃、咀黃、腳黃而名。特點:粗食粗養、抗病能力強;肉質肥厚,皮脆嫩滑,尾油足而不膩,骨酥軟而甘香,為宴客佳肴。
公庄鎮
公庄鎮
拔山鎮
公庄郵政儲蓄、郵政快件、特快專遞等郵政服務一應俱全,方便快捷。通訊建設達國際先進水平,開通DDN、LAN、ADSL,程式控制式電話機容量達2萬門,互連網服務進入千家萬戶。鎮內有多家移動通訊服務網點,行動電話信號穩定。
公庄鎮委鎮政府非常重視教育。截至2008年底,公庄鎮有公辦中學兩間:公庄鎮第一中學和博羅縣三鄉中學(完中),公辦小學8間,教學點4個,公辦幼兒園1所,民辦幼兒園+小學一所。2008年,公庄鎮投入2000多萬元創建廣東省教育強鎮,完善了學校軟硬體建設,營造了良好的育人環境,並於2008年12月17日通過省創強專家組驗收,成為博羅縣第一個教育強鎮。
公庄鎮
2006年12月,鎮委、鎮政府根據舊城市總體規劃與全鎮經濟社會發展現狀不相適應的狀況,重新修編城市總體規劃,2007年6月人大例會表決通過。總體規劃期限至2025年,近2006~2011年,遠2012~2025年。規劃發展定位是:建設成為惠州市中心城鎮。發展思路是:謀求經濟、社會、城市和環境協調發展,不斷擴大城鎮建設規模,力爭5年內城鎮建設區面積從現有的1.6平方公里擴大到4.6平方公里,10年內城鎮建成區面積達再擴大到8平方公里。工作目標是:完善規劃、加大投入、突出重點、把城市結構拉開,以新行政中心區為建設發展龍頭,有序地配套和促進周邊建設,積極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整治工作,實現城市化水平的明顯提升。新城市總體規劃以省道金龍路為軸線,獺子為中心,東至寨崗、南至桔子、西至溪聯、北至石橋頭的長帶發展模式。形成東南區無污染工業區,西區布置高品質住宅區、休閑用地結合人文景觀;北區重工業區,寺前嶺布置行政中心區、休閑及居住為主的城市空間布局;形成以行政中心為中心,四家曾、陂頭神、松園圍、橫嶺、梅州圍等村為依託的特色鮮明、優勢互補、功能完善的城鎮網路體系。
2005~2007年,全鎮投入2475.08萬元,完成村道硬底化83.25公里;投入1029萬元,完成公庄河、利山河及鎮內部分水利設施建設;投入180萬元,建成車站綜合樓和停車場;投入3000萬元,建成日供水量3萬立方米的長源自來水廠;投入130萬元,完成勞動技術培訓中心大樓主體工程;投入310萬元,建成公路養護中心大樓;投入210萬元,建成文化藝術服務中心大樓;投入300萬元,完成新敬老院大樓主體工程;投入1200萬元,完成富庄花園小區樓房主體工程;投入700萬元,完成廣場一路、二路建設;投入300萬元,完成舊城改造工程;投入400萬元,完善新規劃中心區的排污排洪工程。到2007年底,墟鎮建成區面積1.6平方公里;鎮內建有水力發電站8座、110千伏和220千伏輸變電站各1座,年供電量達5億千瓦時,發電量達700萬千瓦時;建有日供水量3萬立方米自來水廠1間,可提供充足的工業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程式控制電話裝機容量20000門,用戶達9000戶;有郵政所1間,可提供快速便捷的郵政傳遞服務。
公庄山水秀麗,物阜景勝,有良好的生活環境和豐富的旅遊資源。鎮內有大小水庫5座,有省級生態旅遊公園一個,古村落、古文化遺跡眾多,文化底蘊深厚,特別是客家文化源遠流長,特色飲食享譽全市。鎮內建設有賓館、酒店、中心市場、購物中心等,非常適合休閑度假。
公庄鎮
公庄鎮
公庄鎮
2005年,全鎮工業總產值80960萬元,工業增加值11747萬元。2006年,全鎮工業總產值97029萬元,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8356萬元,佔29﹪;工業增加值8750萬元。2007年,全鎮工業總產值137267萬元,其中規模以上企業52294萬元,佔40.9﹪;工業增加值27074萬元;同時全鎮工業經濟的發展帶動用電量大幅攀升,全年全鎮用電量達2.3億度,同比增長92﹪。
公庄鎮
藍坪 | 明末清初年間,曾、葉、張等姓氏兄弟從興寧遷入定居后,當時靠種植藍(染布原料,草木科)為生,人們以藍而稱當地為藍坪。 |
鵲樓 | 原名亞鵲藪。明朝中期,葉氏兄弟從公庄下埔村遷入定居,因當地遍長木棉樹,喜鵲(當地人稱亞鵲)喜歡在木棉樹上作巢,人們便以常見的亞鵲巢為村名,稱亞鵲藪。1955年冬成立高級農業合作社時,人們認為此名不雅而改村名為鵲樓。 |
黃陂 | 原名黃陂圍。元朝初期高氏兄弟從興寧黃陂遷入定居,故而得名。 |
大陂 | 明朝中期,賴氏兄弟從五華遷入定居,因當地水源充足,旱澇保收,是大坑口水源的頭陂,故當地人取地名為大陂。 |
維新 | 原有維有墩和出頭瀝。土改時,黃陂、維有墩、出頭瀝合併設為維新鄉府。1965年維有墩和出頭瀝合併為一個大隊時,幹部群眾認為按原鄉府名稱為維新。 |
橫嶺 | 清朝期間,興寧、五華人遷入定居,由於所居住的小山坡位於公庄南面,故稱南嶺,又由於小山坡東西走向,故又稱之為橫嶺。 |
南梅 | 原名南坑。清朝乾隆年間鄒、葉、賴、張等姓氏兄弟分別從興寧、五華、和平等地先後遷入定居。因居住地是條坐北向南的長山坑,故取地名為南坑。后與楊梅水等村合併鄉時改稱南梅。 |
梅州圍 | 明朝中葉,梅州市梅江區、梅縣區有10多種姓氏兄弟先後遷入定居,由於當時此地一片荒涼,荒草叢生,當時定居人數不足百人,為預防人畜傷害,人們聚居於四甲圳邊。因當地人姓氏較多,人稱梅花姓,因稱當地為梅州圍。 |
溪聯 | 清朝同治年間,高氏祖上從福建遷入定居,解放后公庄設區,當時溪口、三墩、墩子、焦坑等村合為一鄉,故稱為溪聯。 |
溪口 | 明朝中期,王氏兄弟從惠州遷入定居,因當地有一彎彎曲曲的小溪直流入公庄河口,故取地名為溪口。 |
獺子圩 | 明朝明神宗初年,五華人遷入此地開設鐵店,逐步成貿易集市。因該地當時地形貌似動物“獺”形而得名。 |
四家曾 | 清朝年間,五華長樂人遷入此地定居,因當時以張、蘇、曾、楊四姓為多,故取名為四家曾。 |
寨崗 | 宋朝年間江西省吉安府吉水縣人遷入此地定居。當地有一山似獅嶺,人們在山腳紮寨居住,故取名寨崗。 |
松園圍 | 清朝嘉慶年間,公庄桔子圩人遷入此地,因當地遍長松樹,故取地名為松園圍。 |
陂頭神 | 清朝期間,當地開明紳士劉老爺修建八甲陂頭和八早圳,解決了當地農業灌溉難題,人們為紀念他,在上黃屋處為他樹碑立神,後人稱之為陂頭神。 |
桔子圩 | 雅稱“小惠州”。明朝光字年間(1530年)成圩。因此圩所在地有數十畝桔樹,且有公庄河環繞而過,故當地取名“桔水圍”。每年桔子成熟季節,桔子多在此圩上市,得名“桔子圩”。明朝崇禎年間(1629年),此圩遷至河東側地,仍沿用“桔子圩”。因此地處公庄河中游,當時水深河寬,水運便利,商船往返石龍、惠州等地頻繁,頗有惠州景觀,故又稱“小惠州”。 |
壩子 | 明朝中期,有石氏、吳氏兄弟從興寧遷入定居,后黃、許、駱、陳等姓氏兄弟陸續從龍川、興寧等地遷入。為解決當時農業灌溉難問題,人們修建河壩,故取名壩子。 |
南溪 | 元朝末年,外地人遷入此地定居,因此地位於公庄南面,且有一條小溪繞村流過,故而得名。 |
藹崗 | 原名矮江。相傳原有江氏一書生,個子很矮,人稱“矮江”。因其辦事公道,村裡凡有大小事情均叫“矮江”來辦,久而久之,人們便把當地稱為“矮江”。后因此地姓氏較多,為求和氣,不用“江”氏,而改為“藹崗”。 |
白沙崗 | 明朝中期,林氏兄弟從公庄下陂桔園遷入當地定居於一個小山崗上,因山崗上原住有白、沙兩姓,故稱之為“白沙崗”。 |
近石 | 清朝中期,朱氏兄弟從公庄老朱屋村遷至此地定居,因居住地石頭較多,且臨近一大石,故取地名為“近石”。 |
官山 | 明朝末年,吳氏從興寧遷入定居,古傳“沒有官山,先有吳屋”。官山來由是因此地有一高山名叫“天子嶂”,相傳山頂原有一座會出天子的墳地叫“天子墳”,當朝皇帝得知后,派出瞻天師給予毀掉。因出天子的地方附近的人較易做官,故人們稱之為“官山”。 |
鎮委書記、人大主席陳裕聰:主持鎮委、人大全面工作。
公庄鎮
鎮委副書記、鎮長朱易彬:主持鎮政府全面工作。
鎮委副書記:協助書記主持鎮委日常工作,配合書記、鎮長抓招商引資工作;分管黨務、黨群、組織、人事、政法、維護穩定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信訪、政協、黨校、老幹部、工會工作,聯繫水東陂林場。
分管單位:組織辦、黨校、派出所、交警工作站、信訪辦、綜治辦、司法所、政協聯絡組、工會。
鎮委委員、副鎮長朱光華:分管農林水、三防、移民、新農村建設,聯繫水東陂水庫。
分管單位:農業辦、水利所、林業站、農經中心、農技推廣站、畜牧獸醫站、農機站、長源自來水廠。
鎮委委員、紀委書記陳海明:分管紀檢、監察、黨風廉政建設、鎮機關考勤考核和電力、交通工作。
分管單位:紀委辦、考核辦、交通辦、供電所、220千伏變電站、110千伏變電站。
鎮委委員、武裝部長石元輝:分管教育、衛生(含愛國衛生)、科技、武裝(含人防)、民兵和鎮房地產開發公司工作。
分管單位:教衛辦、中心小學及屬下各學校、公庄一中、三鄉中學、英才學校、衛生院、上坪醫院、武裝部、鎮房地產開發公司。
鎮委委員劉錦輝:分管行政、計劃統計、黨務、組織、人事、老幹部和外出鄉賢工作。
分管單位:黨政辦(車隊、餐廳、統計)、組織辦、外出鄉賢辦、老幹部活動中心,聯繫老戰士聯誼會。
鎮委委員劉桂英:分管青年、婦女、兒童和計劃生育工作。
分管單位:婦聯、團委、計生辦、計生服務中心。
鎮委委員范偉雄:分管環保、第一、第三產業招商引資和統僑工作。
分管單位:第一招商辦、環保辦、統僑辦。
鎮委委員許貞棋:分管公安、消防工作;協助黃冠偉副書記分管政法工作。
分管單位:派出所、消防隊。
鎮委委員黃偉健:分管宣傳、文化、體育(含老人體協)、廣播電視,第二產業招商引資工作。
分管單位:文化服務中心、廣播電視站、郵政支局、惠州日報(公庄)發行站、第二招商辦。
副鎮長田敬東:分管財貿、民政、鎮屬水電站管理工作。
分管單位:財政所、社會事務辦、鎮屬水電站、國稅分局、地稅分局、工商銀行、工商所、農村信用社、保險公司、商業公司、供銷社、糧所、食品公司、福利院、老人康樂中心。
副鎮長劉志偉:分管第二產業、質量監督、打假打私、勞動和社會保障、經貿、安全生產、食品安全、國土、電信、移動、聯通。
分管單位:經濟發展辦(含物價、生豬協調)、安監辦、社保所、經濟發展總公司、國土所、勞動管理所、鎮域內資工業企業、電信支局、移動公司、聯通公司。
鎮人大副主席、綜治辦專職副主任駱國行:協助鎮人大主席分管人大日常工作;分管綜治、信訪、維穩工作,規劃建設和城市管理(含環境衛生)工作。
分管單位:人大辦、綜治信訪維穩中心、信訪辦、司法所、村建辦、環衛所、綠化所、城監隊、公用事業管理所、房管所。
工會主任楊國華:分管工會工作。
正科級幹部丁運良:協助鎮委委員、副鎮長朱光華分管農林水面上工作。
鎮長助理李橋如:協助鎮委委員、紀委書記陳海明分管交通工作。
副科級幹部溫國平:協助分管大項目工作。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39188 |
男 | 20329 |
女 | 18859 |
家庭戶戶數 | 10179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37627 |
家庭戶男 | 19252 |
家庭戶女 | 18375 |
0-14歲(總) | 10341 |
0-14歲男 | 5352 |
0-14歲女 | 4989 |
15-64歲(總) | 24654 |
15-64歲男 | 13140 |
15-64歲女 | 11514 |
65歲及以上(總) | 4193 |
65歲及以上男 | 1837 |
65歲及以上女 | 2356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34487 |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公庄鎮常住人口為4161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