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埔村
塘埔村
塘埔村,古稱鳳坡,始創北宋。明正德年間,由潮陽夏林出祖之東江公傳宗,為黃氏村落。村瀕榕江北河之濱,位於漁湖東部,與水葫蘆縮腰處。有“塘埔官渡”系古官道要津,有“榕東大橋”接206國道通潮汕機場。村之東面襟榕江西岸,江之領域上至神籃宮,下至家山東升塭,河裡至江心。從南而西而北與東升,隴上、全美、團友、官洋、劉厝、陶厝巷等村接壤。全村人口7000多人(還有旅外人口)。清代宗親黃武賢任雲南提督,到本村祠堂懸掛“建威將軍”匾額。本村現隸屬揭陽市空港經濟區鳳美辦事處。
塘埔村是榕江一顆耀眼明珠。這裡江河交匯、沃野廣闊,昔有“魚米之鄉”美譽;明朝後期,先祖便創設“塘埔狀元漁區”,是榕江三大古漁區之一;清末年間,便用簡單機械和精細手工,造出塘埔剪刀,開漁湖五金工藝之先河;20世紀50年代初,培育出“塘埔矮”水稻良種,為當時廣東水稻的當家品種,好評如潮。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形成了五金、模具、塑料、電器等四大支柱產業的工業村,在揭陽市甚為著名。1998年被省授予“廣東鄉鎮百強村”。著名畫家關山月大師為本村手書:“塘埔工業村”。
塘埔村人文鼎盛,宋有夫子陳希伋,開潮州“士知向學”之先河;今有名流黃麗松,為香港“華人治校”之先鞭,夙負美稱,史乘交輝,世人景仰。
![塘埔村](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e/4/me4b7c1202ddc50c88a04bc18fb556b59.jpg)
塘埔村
塘埔村以農業生產為主,主種水稻、橄欖及其他經濟作物。外資企業啟泰眼鏡廠在我村落戶,解決了近鄰幾百個勞力出路。村北有晉建海陽縣城於彩鳳嶺之碑記“彩鳳嶺”石碑,“黃蜂採花”東晉墓二處和明貴州布政使鄭氏及其父墓葬二處。
塘埔:距鎮駐地3.7華里,東與神前接壤,南望金光,西與獅峰為鄰,北與硯田、新溝交界,方圓2.68平方公里,耕地女3畝,230戶,1151人。
塘埔:164戶,819人,林、柯二姓。林姓:明萬曆八年庚辰(1580年)始祖長江公關自饒平縣。柯姓:始祖智而公於明崇禎三年來自楓溪。
烏石嶺:在塘埔村北1華里,14戶,87人。林姓,始祖充賢公是龍船后無隆公之子。
祠堂:34戶,150人。在塘埔村北1華里。林鄭二姓,林姓:清嘉慶年間來自塘埔村龍船后。鄭姓:抗日時期由潮州市區搬來。
塘內:16戶,95人。在塘埔村東北1.5華里處,吳、林二姓。吳姓:始祖祈山公於清道光三年癸未(1823年)來自鋪頭塘仔尾。林姓:清道光年間,來自塘埔。
石亭:由烏石嶺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