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江街道

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轄街道

湖南省衡南縣車江街道辦事處,下轄12個行政村、3個社區,地域面積89.4平方千米,總人口5.3餘萬人,屬衡南重鎮,交通區位優越、文化底蘊深厚、物產資源豐富、自然風景優美、經濟繁榮活躍。2019年12月26日,車江街道辦事處舉行揭牌成立儀式。

歷史沿革


車江街道
車江街道
早在清朝乾隆年間,車江隸屬二十八都與三十都,新中國建立初期為衡陽市第一區。
1961年定名為車江區。
1995年撤區並鄉建鎮,系衡南縣最早的建制鎮之一。
2016年被雲集鎮合併命名為雲集鎮車江片區。
2019年10月31日,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省民政廳批複同意衡南縣撤銷雲集鎮和廖田鎮,設立雲集、車江和向陽橋3個街道。車江街道轄3個社區和12個建制村,街道辦事處機關駐大橋社區車銅路45號(原雲集鎮車江片區便民服務中心)。
2019年12月26日,衡南縣車江街道辦事處舉行揭牌成立儀式。縣政協主席梁國雄出席揭牌儀式。唐榮華同志致辭,唐雲同志主持揭牌儀式。車江街道辦事處的成立,是車江街道發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地理環境


衡南縣車江鎮位於衡陽市南郊、北靠雁峰區,南鄰松江鄉,西接硫市鎮,東頻湘江。是衡陽市中心衛星城鎮之一。耕地面積32944畝。
車江片區地理區位優勢十分明顯,原鎮政府北距衡陽市中心僅16公里,東距衡南縣城雲集鎮僅8公里,東南距衡陽南嶽機場僅5公里。

自然資源


車江鎮境內礦藏豐富,地下蘊藏大量的鐵、銅、煤、硅、石灰石,鈾等礦石。唐朝時曾在霞山嶺開過銅礦,著名的車江鎮銅礦就坐落在鎮旁。

特色資源

生薑、大蒜、薴麻,素有“三大寶”之譽。紫皮大蒜個小味辣,香氣濃,年種植面積3500畝,年產量2100噸以上,著名的車江鎮“茯蒜”銷往中國各地。優質薴麻“湘薴二叼號”種植面積6000畝,年產量1500噸以上,纖維支數達到2000-2500支,成為鎮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茶干、迎豐兩村煤炭儲藏量較大,熱量都在6000大卡以上,鐵礦石、石膏礦等都有很高的開採價值。車江鎮的森林資源80%為人造林,總面積超過5萬畝,其中濕地松3.5萬畝,大都進入采脂期,杉樹1.5萬畝。湘江的主支流洣水河橫貫車江鎮全鎮,境內河道8.5公里,由於水流落差較大,修建水電站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行政區劃


車江街道辦事處下轄12個行政村、3個社區,3個居委會,273個村民小組,6582戶。

人口民族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42946
22412
20534
家庭戶戶數11807
家庭戶總人口(總)42269
家庭戶男22016
家庭戶女20253
0-14歲(總)9958
0-14歲男5416
0-14歲女4542
15-64歲(總)30114
15-64歲男15590
15-64歲女14524
65歲及以上(總)2874
65歲及以上男1406
65歲及以上女1468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42692

政治


黨政領導

黨工委書記:唐榮華(2020.01-) 
辦事處主任:唐雲(2020.01-)

經濟


綜述

車江街道
車江街道
車江鎮境內礦藏豐富,地下蘊藏大量地鐵、銅礦石及煤、鈾等,開採歷史悠久,唐朝時曾在霞山嶺開過銅礦,著名的車江銅礦就坐落在鎮旁。
車江鎮水利條件較好,全鎮有小型水庫60餘座,並有中型電灌站1座,渠道縱橫交錯,農田灌溉基本實現自流化。城鎮建設初具規模,程式控制電話已開通聯網,自來水、供電、有線電視和文化娛樂設施齊全。車江鎮農業水利條件良好,全鎮有小型水庫60餘座,並有中型電灌站1座,渠道縱橫交錯,農田灌溉全部實現自流化。農產品品種豐富,已形成優質稻、瘦肉豬、魚、美國提、黑美人西瓜及各類時鮮蔬菜等綠色環保農產品基地。
2006年全鎮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603元。車江鎮經濟發展迅速,“歡迎來車江,一切好商量”是投資招商的理念,經濟發展環境寬鬆。鄉鎮企業、民營經濟發展迅速,現有鄉鎮民營企業1465個,其中年產值10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6家。主要名優產品有“車江牌”汽缸訂墊,“恆暉牌”電線電纜,氟化鹽、三笨等系列化工產品。2006年全鎮完成工業總產值45050萬元。
2008年工業總產值1.26億元,實現國地兩稅總收入582萬元,創歷史最好水平。年產值突破1000萬元的企業有邦友化工、瑞通機械、桓暉電纜、鑫誠實業、華森實業等公司;主要名優產品有桓暉牌電線電纜、氟化鹽、三苯等系列化工產品,其中氟化鹽、三苯遠銷巴基斯坦、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農業科技發展迅速,農林牧副資源較為豐富,2008年農業糧食總產量29213噸,農業總產值1.900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189元。
車江鎮積極推行投資優惠政策服務承諾,寬鬆的投資環境已成為吸引客商眼球的一張亮麗名片。先後引進鑫盛銅造廠、恆星硫鐵選廠、順成信鴿飼料公司和核桃種植公司四個項目落戶該鎮。
車江鎮一方面充分利用地處近郊的區位優勢和自然資源,採用會議、廣播、公開信、有線電視等多種形式,向社會各界人士推介車江的投資環境,建立和完善車江鎮人脈資源庫,通過電話、信函、登門拜訪等加強聯繫和感情交流,極力促成他們回鄉投資。另一方面積極推行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和服務承諾。項目落戶后,嚴格按簽約合同落實用地、環評和報建等各項收費。從項目建設到企業投產,均實行一個項目、一個領導聯點、一個專班服務、一個辦法考核,及時幫助企業解決各種問題和困難,積極協調處理矛盾和糾紛,使投資者順心。該鎮完成基礎設施投入3000多萬元,先後修建硬化鎮村公路40多公里,完成農田整理、農業綜合開發5000多畝,硬化主幹渠20000多米;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引進企業11家,合同投資近4億元,完成投資4000萬元;城鎮化水平日益提高,是06-07年度市重點建設鎮;黨的建設不斷加強。

招商選資

變招商引資為招商選資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以來,衡南縣車江鎮樹立“抓發展,就要抓項目;抓科學發展,就要抓大項目、好項目”的理念,改變過去“土地招商”的經營方式,樹立“科學招商”、“招商選資”的理念,重點引進“三高一少”項目,即注重招引稅收高、科技含量高、資金投入密集度高和佔地面積少的企業。2011年四月份,一個投資規模1000多萬元的項目尋求在車江落戶。但該鎮黨委、政府在了解到該項目的引進會給環境帶來較大污染時,委婉地謝絕了這個主動找上門來的項目。另外,2011年4月份,車江鎮還及時關停了2個污染嚴重的企業。正是在這種科學理念的指導下,車江鎮2011年共引進了綠色環保型企業湖南海雁水泥有限責任公司、衡南浩源化工貿易有限公司、恆星鐵粉選廠和新長沖採石場,總投資達9050萬元,預計今年可實現稅收2000萬元。

交通


交通通訊便利,衡棗高速公路,省道214線橫貫其境,萬雲公路將車江鎮和縣城雲集鎮連為一體。

社會


車江街道
車江街道
城鎮建設初具規模,程式控制電話開通聯網,自來水、供電、有線電視和文化娛樂設施齊全。文明創建效果顯著,2006年被市政府評為“文明鄉鎮”。
新時代,新征程,新起點,車江街道將在思想上、行動上與縣委、縣政府保持高度一致,緊緊抓住來之不易的發展機遇,以更加寬廣的眼界、更加有為的姿態和更加實幹的精神,緊扣自身特色,集思廣益,借智借力借勢,謀划好未來發展,全力推進“四區一花園”建設,發揮好現有的鄉村振興示範點建設的引領帶動效應,加快融城步伐,釋放經濟活力,大力發展全域旅遊,發展現代農業,改善人居環境,將車江建設成衡南縣的“臨空經濟發展區、鄉村振興示範區、產業轉移的先行區、生態環境支撐區”,以此推動車江街道各項工作走在全縣前列,以優異的成績兌現“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政治擔當和神聖職責

學校名錄

衡南縣車江鎮中學
衡南縣車江鎮友誼完小
衡南縣車江鎮實驗小學
衡南縣車江鎮鐵市初中
車江鎮豐富完小
車江鎮南泥灣完小
車江鎮古城完小
車江鎮沙龍小學
車江鎮白水完小
車江鎮神龍完小
車江鎮勝力完小
車江鎮花橋完小
車江鎮鐵市完小
車江鎮一平學校
湖南省衡南縣第二中學(衡陽市重點高中)

旅遊


人文景觀

車江街道
車江街道
生機盎然的車江鎮東南距衡陽南嶽機場僅5公里,還以其優美的自然風光,獨特的人文景觀而聞名遠近。境內的七里山,婉蜒盤亘;海拔538米的石牛峰,巍峨秀麗;市級文物單位炎帝神農祠,被當地群眾稱為“第二南嶽”,常年遊客、看客不斷;鐵市泉塘的溫泉池,金星七板橋的滴水洞,煙霞幽崖,勝境迷人;湘江河畔資金堡下灣,有全市唯一的商周時代古村落遺址;雲集窯址是全縣最大的宋元時期的古窯址。30年代曾代表中國第一個出國參加國際奧林匹克田徑項目比賽並載譽而歸的我國著名短跑選手李森便誕生於此。

獲得榮譽


被評為全縣先進基層黨組織,先後榮獲市文明鄉鎮、縣文明機關等榮譽20多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