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條約

維也納條約

1815年3月25日的維也納條約(又稱“全體同盟條約”),當時奧地利、英國、普魯士與俄羅斯同意投入15萬人上戰場對抗拿破崙。

詳細信息


歷年條約
維也納條約可能是指以下的條約之一:
·維也納條約(1606年):神聖羅馬帝國、匈牙利-宗教自由。
·維也納條約(1656年):在第二次北方戰爭中的奧地利-波蘭同盟,無效。
·維也納條約(1657年):在第二次北方戰爭中的奧地利-波蘭同盟,有效。
·維也納條約(1725年):奧地利、西班牙。
·維也納條約(1731年):英國、奧地利-結盟。
·維也納條約(1738年)(或稱為“維也納和約”):眾多政黨-解決波蘭王位繼承戰爭
·維也納條約(1809年)(也稱為“申布倫和約”):法國、奧地利-緊隨奧地利在拿破崙戰爭中的勝利而簽訂。
·維也納條約(1815年):可再細分成以下兩個條約
1。(參見en:wikisource:Declaration at the Congress of Vienna)
2。1815年6月9日的維也納條約(又稱“維也納會議最終方案”),包含了所有在會議上各個歐洲勢力簽訂的個別條約。
·維也納條約(1864年):奧地利、普魯士、丹麥-結束第二次石勒蘇益格戰爭(普丹戰爭)。
·維也納條約(1866年):奧地利、法國、義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