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蠅科
環裂亞目下的一科
雙翅目環裂亞目有縫組無瓣類中的1科。體小,複眼紅徠色,觸角第3節圓形或橢圓形,觸角芒羽狀、櫛狀或具分枝毛。前緣脈具2個破摺痕。亞前緣脈細弱,臀室小。世界性分佈,目前已知約2500餘種,分隸於橫眼果蠅亞科與果蠅亞科的57屬;中國迄今有記錄者計17屬180餘種。

果蠅科
成蟲常見於熟透的瓜果及腐敗植物上,舐吸糖蜜物質以補充營養,併產卵於發酵爛果的表面,每雌產卵量在200~700個左右。幼蟲喜孳生於腐爛的果實、垃圾或醋缸等場所,多數以爛果中的酵母為食,少數有潛葉、潛莖的習性或捕食蜘蛛卵及介殼蟲。幼蟲經由3齡發育成熟進入蛹期,再經若干天后羽化成蠅。果蠅的生活周期一般較短,完成1個世代所需的時間,視種類和生態環境而異。產於中國華南諸省的黑腹果蠅,多發生於瓜果攤、廚房及倉庫等發酵場所;分佈於東北的櫻桃果蠅常輕度為害蘋果。
果徠蠅屬中的一些種類,尤其是黑腹果蠅自1900年以來,一直作為理想的動物遺傳學研究材料而著稱。在細胞遺傳學的發展史上,摩爾根學派由於選用了果蠅作為動物試驗材料,而獲得了很大的成功。果蠅易於飼養,繁殖快,生活史短,具備動物遺傳學研究材料所需要的條件;在飼養過程中,它能自發地和不斷地出現大量變種,從而為研究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同時,它的細胞染色體數目僅為8個,4對染色體(3對大型和1對小而圓點形染色體)的形態、大小及著絲點位置等均易於區別,特別是幼蟲唾腺細胞保留期間的多線染色體,其體積不僅比一般細胞染色體大百餘倍,而且沿著其長度又帶有大小深淺不同的橫紋斑,把染色體的不同區域標記起來。鑒於果蠅的這些優點,極大地促進了細胞遺傳學的飛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