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朝鎮
雲南省文山州富寧縣轄鎮
歸朝鎮地處雲南富寧縣東南部,鎮政府所在地距縣城37公里,東接谷拉,南接廣西那坡龍合、定業兩鄉和城廂鎮,西靠板侖鄉,北接洞波、者桑,國道“323”線和普廳河穿境而過,是雲南通往兩廣及沿海地區的重要通道。
2020年5月,歸朝鎮入選2020年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
歸朝鎮位於富寧縣東南部,地處東經105°45′-106°01′,北緯23°28′-23°43′之間,東接谷拉鄉,南接廣西那坡縣龍合、定業兩鄉和城廂鎮,西靠板侖鄉,北接洞波鄉與者桑鄉,國道323線和廣昆高速公路及在建的雲桂鐵路穿境而過,是雲南通往兩廣及沿海地區的重要通道。鎮政府所在地距縣城30公里,國土面積531.5平方公里。
全鎮總面積531.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2008畝(人均0.78畝),冷涼石山區、溫暖土山區、低熱河谷區各佔三分之一。最高海拔1067米(登冒冒康大山),最低海拔470米(舊寨平貫),平均氣溫21℃,年日照1919小時,年均降雨量1020毫米,境內分佈有普廳河、里呼河、架街河、孟村河、百油河5條河流和架街水庫,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經濟林果主要有八角、油桐、油茶、桔、桃、李、梨、葡萄、西瓜、扁桃等;礦產資源主要有金、錳、鐵、鈦等。全鎮主要圍繞農、林、畜、電四大支柱產業帶動經濟發展。
2007年完成農業總產值8485萬元,財政總收入12,178,767元,糧食總產量1360萬千克,人均產糧337千克,人均純收入1270元。
唐末宋初設歸朝、架街哨,明朝崇禎年間土富州移置歸朝,沈土司曾在集鎮所在地發展了3000多戶人家,統治了600多年。所轄舊寨村屬七村九弄山區中的第七村,曾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紅軍開闢滇黔桂邊區游擊根據地的中心之一。據傳說和自然特點,歸朝及附近地區存有八大風景點,即龍泉噴血(龍頭井)、象鼻卷湖(老街)、魚珠晚釣(老街)、獅台望月(莫弄)、高坡清風(高峰坡)、岩河細雨(岩河)、金印攏雲(後龍山)、百鳥朝王(里達鳥王山),普廳河沿岸碧綠繁茂的扁桃樹,婀娜多姿的鳳尾竹,旖旎寧靜的田野,優雅古樸的竹樓,構成了獨具一格的壯家田園風光。
歸朝鎮
歸朝鎮
歸朝是雲南壯族文化的發源地之一,8種壯族語言支系各有特色,龍躍村出土的石鈦證明新石器時代已有稻作文明。4000多年來,歷經帝王專制、士司統治、反帝反封建、解放革命等磨礪的歸朝壯族群眾仍然始終如一地依山傍水,建寨而居,在生產生活中創造並積澱了一整套獨具特色而又豐富完備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並世代傳承下來,以“那”文化、特色糯食、“干欄”建築、五彩壯錦、壯戲山歌、以“摩”和“雞卜”為標誌的宗教文化等六大方面為主要標誌。這些”活“的文化遺產不僅內涵深厚、發育完整、自成體系,而且神秘新奇、歷久不衰,涵蓋了歸朝壯族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是壯族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靈魂。
熱情淳樸的民風,輕快柔軟的山歌,生動有趣的壯話,熱情似火的“隴端街“,宗教色彩濃重的廟會……歸朝是一個包羅萬象、五彩繽紛的藝術寶庫,是富寧及至雲南壯族古文化燦爛篇章的重要一頁。
“那”文化
“那”(音nā)為壯族方塊字(又稱土俗字),即“田”之意,多見於壯族民間流傳的山歌,散記、道書、契約等手抄本中,是富寧2014年所收集到的204個壯族方塊字之一。富寧壯族為稻作民族,喜居水頭,其生產生活與“那”有十分密切的關係。如:傳統節日隴端節多在村邊的田間進行,壯族民間文學《田螺姑娘(后改為《螺螄姑娘》取材于田間,壯族著名舞蹈草人舞(又稱稻草舞)源於田間勞作之隙的相互嬉戲。
壯族據“那”而作、賴“那”而食、依“那”而樂。以“那”為本的稻作文化,孕育了谷種來源的經文、牛王到人間的傳說,還產生了稻穀神、田壩神等自然神根,人們據此把它稱之為“那”文化。全縣2595個自然村,以“那”字命名的就有327個,佔12.6%。壯族聚居的各地,稻作文化發達,體現在地名上的稻作文化最為著名。而在歸朝鎮境內就有將近30%。各村的“那/納”(水田)、“板/潘/版/阪”(村寨)、“布”(泉水)、“南”(水、河流)、“岜/巴”(石山)、“羅/錄/駱”(山谷)、“垌/洞”(寬廣田壩)等字的齊頭式地名的命名方式,都是古代壯族稻作文化發達的見證,歸朝鎮堪稱富寧縣壯族“那”文化的重要發源地。
百越干欄
“欄”,壯語“樓房”、“家”的意思,也稱為“干欄”。歸朝壯族人民自古以建“欄”居住而著稱,《魏書·僚傳》載:“依樹積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欄,干欄大小隨其家口數。”為何建“欄”而居?《舊唐書》說是由於“土氣多瘴病,山有毒草及沙虱、蝗蛇”。可見,欄建築是壯族先民為適應炎熱潮濕的氣候環境和對付毒蛇猛獸侵害而創造的。現今的欄多為三層,四垂檐瓦,一般是頂層儲糧,中層住人,底層放置農具和飼養牲畜,以三開間或五開間為一幢,還有建耳房、閣樓和抱廈組為一套的,家家都有望樓和曬排。歷代壯族首領受中央冊封為王、侯、土司或達官貴人,其官邱建築則是以干欄連環布局為若干相通的走馬轉閣樓,更顯舒適、安全而又氣派。位於歸朝鎮境內的舊州沈氏土司宗祠是其中的典範,其布置巧妙,氣勢雄渾,是壯族建築風格的完美體現。
風味糯食
歸朝本土最具特色的兩大糯食是“餱糯”和“餱喜”。“餱糯”,壯語“糯米飯”的意思;“餱喜”,壯族自製的一種糯米甜食。
歸朝鎮
2006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590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962元,佔總收入33.23%;畜牧業收入1251萬元,佔總收入的21.18%;漁業收入22萬元,佔總收入的0.4%;林業收入455萬元,佔總收入的7.7%;第二、三產業收入1460萬元,佔總收入的24.73%。農民人均純收入1162元,農民收入以第二、三產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74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093人(占勞動力的11.59%),在省內務工992人,到省外務工2066人。
開通自來水村委10個。架設輸電線路109公里,通電15個村委會232個村小組3796戶,自然村通電率64%;實施農網改造8個村小組。交通:通路15個村委180個村小組287公里,國道“323”線、歸谷線過歸朝段分別為28公里、22公里;有河道鐵索橋3座、平板橋4座、石拱橋1座;農用車148輛。郵電通訊:通程式控制電話12個村委會36個村小組422戶。有線電視320戶,廣播電視接收台47個,覆蓋率64%。手機用戶310戶,小靈通160戶。
水利:境內有架街水庫,有三面光灌渠10條14.7公里,田間排灌溝渠12.8公里。
能源、電氣化:15個村(居)委會315個自然村通電,自然村通電率92.4%,行政村通電率100%。建成小水窖1615口、沼氣池1347口、節能灶300口。
交通:羅富高速公路和國道323線穿境而過,是雲南通往兩廣及沿海地區的重要通道。現有鎮村公路5條150餘公里,村村公路207條700餘公里。總通路里程1580餘公里。覆蓋15個村(居)委會327個自然村,自然村通路率96%,但村村公路多屬晴通雨阻的簡易土路,道路硬化率低,有近1/2的村村公路雨季無法通車。
通訊、廣播電視:現有15個村委會213個自然村已全部通電話;4個村委會17個自然村安裝閉路電視,11個村委會226個自然村安裝電視接收器,通電視率達71%。
后州沈土司遺址位於歸朝鎮歸朝村委會後州村,清朝建村,清代富州沈土司衙門遷址於該村。沈土司移署歸朝村委會後州村小組后,建官署,辦農桑,興壯戲,給當地人民帶來了先進的文化和農耕技術,留下了許多動人的傳說和遺址,現存歷史文物有供奉觀音觀音廟、供奉關羽的武廟等三十六個遺址,清道光皇帝御賜誥命碑和埋藏了幾百年沈氏土司母親之墓仍然穩固,還有保存完好的有石獅、石豬、石象、石柱、雕花石缸、石墩及已祠堂等可供遊人參觀。
歸朝鎮
清代廣南知府李熙齡曾賦:“西峰聳秀入雲間,五色靈鷂任從還,躡頂誰攜雙蠟屐,分支又認九龍山,濃煙縹浮丹閣,密霧迷離罩翠發,定有神仙時跨鶴,此中不許俗人攀”。所謂九龍山是指矗立在普廳河下游沿岸的“者鷂山”。者鷂山位於龍紹村委會平坤村小組境內,山頂灌木叢林,長満了參天大樹,兩側嵯岈陡峻,後面高峰峻岭,九溪水穿底至峨城匯,半嶺人從鳥道樊,僅有一條從山腳而入之路,古為易守難攻的駐守之地。
“洞連八奇”、“四十八寶山”
東部百油河末端峰林谷地,古依山險,天然異景成群。有甘美村的古石畫、石墩、石床、石椅、石鍾、石碑和羊洞、牛洞、馬洞、虎洞、蝙蝠洞、糧洞、恩愛洞、避暑洞之傳聞;西邊登冒內有百丘,形狀多樣,北面黑石裸露的登冒四十八寶山,海拔1600米,隆起山脈的頂部,展開一個約千畝的丘陵盆地,邊沿起伏高圍,中間頓立各種形狀的低小丘陵,千姿百態,有小石林,還有天然水塘,有的平滑如板,中部有一條小溪,其中南端有一個10米高的山溪瀑布,朝綠蔭塘飛瀉,水碧綠,冷如冰,古詩曰:“步步升高上山巔,四望眾山皆下眼,山頂何來百丘地,乃是古代準平原”之讚美。
歸朝有武廟、觀音廟、城皇廟、龍王廟四大廟,每月農曆初一和十五都有眾多信徒前來朝拜,香火旺盛,與八景名勝交輝相映,充分體現壯族的道教和佛教文化。
全鎮共有各級各類學校52所。52所學校中,幼兒園1所,小學49所,初中一所,省級示範性成技校1所。在校生總數5987人,其中幼兒園幼兒78人,小學生4148人,初中生1716人,成人函授中專班45人;教職工總數340人,其中幼兒教師6人,小學教師250人,中學教師83人。2006年11月,全鎮“普實”工作通過省、州兩級政府驗收,實驗開出率達到90%以上。2006年12月,全鎮“兩基”工作順利通過了州人民政府複核。
全鎮現有農戶8458戶,共鄉村人口40500人。其中農業人口26750人,勞動力26682人。全鎮以壯族為主,居住著漢、壯、瑤等3種民族。
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5273人,參合率86.9%。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室和鎮衛生院。2013年,全鎮共有村衛生室14所,鎮級衛生院1所。
2020年5月,歸朝鎮入選2020年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