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寧縣

雲南省文山州轄縣

富寧縣為雲南省文山州下轄縣。民國時期設富寧縣,系因元時曾於此置過安寧州,后又將安寧州併入富州,故名。

富寧縣位於雲南省東南部,南與越南河江省接壤,東部和北部分別與廣西百色右江、西林田林那坡靖西五縣(區)毗鄰,西與文山州的廣南麻栗坡兩縣相連,地處兩國三省十縣結合部,國道323線貫穿縣境,是雲南通往廣西、廣東等沿海地區的重要門戶。

2017年,富寧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64174萬元,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220049萬元,增長6.0%,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290514萬元,增長14.5%,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353611萬元,三次產業結構為25.5:33.6:40.9。

截至2013年,富寧縣幅員面積為5352平方千米,下轄13個鄉鎮;戶籍人口為418259人,有6種民族。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0年5月16日,雲南省人民政府發布通知,正式批准富寧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歷史沿革


富寧縣境,古為句町縣地。
遠眺富寧縣
遠眺富寧縣
西漢,隸牂牁郡。
蜀漢,隸興古郡。
隋朝,屬南寧州總管府地。
唐代,前期為僚子部,隸嶺南道,後為黔中道地。
宋朝,初屬邕州,皇祜五年(1053年)後為特磨道地。
元代,至元十四年(1277年),境內置富州、安寧、羅佐三州,屬廣南西路宣撫司。
明初,安寧、羅佐併入富州,屬廣南府;洪武十七年(1384年)建富州城,治所在普廳(今縣城);崇禎中州治所移駐皈朝(今歸朝鎮駐地),仍稱富州,又稱土富州。
富寧縣農村風光
富寧縣農村風光
清朝,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設廣南府分防普廳塘經歷,駐普廳;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州治所從皈朝移駐普廳,稱富州廳撫彝府,同時改普廳塘經歷為巡檢,移駐剝隘(今剝隘鎮駐地),仍為廣南府節制。
民國元年(1912年)改為富州縣,屬雲南蒙自道;民國十六年(1927年),以古富州、安寧州各取一字組合命名富寧縣,屬雲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區;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隸雲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區(駐文山縣);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6月,改富寧縣為二等縣;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隸第四行政督察區(駐硯山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仍稱富寧縣,1960年屬文山專署,1958年改屬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富寧縣位於雲南省東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05°13'-106°12'、北緯23°11'-24°09'之間。南與越南河江省苗旺、同文兩縣接壤,東部和北部分別與廣西百色右江、西林、田林、那坡、靖西五縣(區)毗鄰,西與文山州廣南、麻栗坡兩縣相連。縣境東西相距最寬109.89千米,南北相距最長108.78千米,幅員面積為5352平方千米。縣城所在地距州府駐地234千米,距省會昆明市565千米,距中越邊境70公里。

地質地貌

富寧縣地處滇東南岩溶高原東部邊緣,地質屬川滇黔經向構造帶與青藏滇緬“歹”字型構造體系的交匯部位。雲嶺東延的結露山脈(六韶山)自西向東控制全境,四大山系(木洪、拜子、朱家、坡飄)南北縱橫,360座山峰為天然屏障。富寧縣國土面積中,山區面積佔96%,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並列,其中:高原分佈於西南部,山地分佈於中北南部,丘陵分佈於東北部,盆地分佈於新華、普陽、木杠。境內海拔最高為西部木洪山,為1851米。

氣候

富寧縣山水美景
富寧縣山水美景
富寧縣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春溫高於秋溫,雨熱同季,立體氣候明顯,有四季之分,但不明顯。年總積溫為7227℃,年平均氣溫為19.8℃,最高溫為39.5℃,最低溫為–3.7℃。日照時數1641小時,年均無霜期338天,最長無霜期364天,最短無霜期258天。年平均降雨量1103.5毫米,最高降雨量為1457.6毫米,最低降雨量為763毫米。縣域年平均風速在6-8m/s,最大風速高達14m/s。

河流水系

富寧縣境內有5條主要河流和29條大小支流,主河道全長555.8公里。東北部普廳河、那馬河和西洋江屬珠江水系,西南部郎恆河和南利河屬紅河水系。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富寧縣建設
富寧縣建設
截至2013年,富寧縣已探明的礦產有煤、金、鐵、銅、銻、錳、鈦等19種,礦床(點)有110餘處。其中,鐵礦點主要有板侖毛尖山—那納97.135萬噸,新華橋樂—莫勺69.8萬噸,板侖洞哈58.58萬噸,板侖牙牌—安定42.6萬噸,新華牙牌東段23.87萬噸,新華牙牌山21.84萬噸,板侖坤洪21.49萬噸,板侖那納18.81萬噸等;鈦礦點有田蓬上冶12.41萬噸,田蓬達嘎上寨12.41萬噸,新華沙莫9.1萬噸,里達牛場7.43萬噸等;錳礦點主要有板侖各門29.58萬噸,花甲大寶山22.55萬噸,新華力追麻里山20.18萬噸;鉛鋅礦點有花甲安農1.38萬噸;銻礦點有里達銻礦床1.07萬噸,新華格當銻山寨子約0.3萬噸;鋁土礦點有谷拉谷桃150萬噸;煤礦點有木央普陽7846.31萬噸,木央木樹146.73萬噸,木央木杠174.75萬噸;金礦點主要有新華那坪12865.28公斤,那能金礦3639.87公斤,者桑那谷332.19公斤,者桑鵝雞山263.1公斤,者桑那抖255.63公斤,洞波馬列安那228公斤等。

水能資源

南利河
南利河
截至2013年,富寧縣境內地表水資源量28.19億立方米,過境水資源量38.3億立方米。境內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84.48萬千瓦,可開發利用超過60萬千瓦,其中可開發裝機500千瓦以上水能48.27萬千瓦。各主要河流水能理論蘊藏量和可開發500千瓦以上裝機為:普廳河36.04萬千瓦、14.56萬千瓦,那馬河16.1萬千瓦、8.41萬千瓦,西洋江10.04萬千瓦、9.86萬千瓦,郎恆河11.25萬千瓦、6.78萬千瓦;南利河11.05萬千瓦、8.66萬千瓦。

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富寧縣下轄6鎮7鄉,分別為新華鎮、歸朝鎮、剝隘鎮、里達鎮田蓬鎮木央鎮、板侖鄉、谷拉鄉者桑鄉那能鄉洞波瑤族鄉、阿用鄉、花甲鄉。共有141個村、4個社區,2567個村民小組。

人口民族


人口

富寧縣少數民族
富寧縣少數民族
2013年末,富寧縣有戶數95026戶,戶籍人口為418259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317456人,占人口總數的75.9%。分性別人口看,男性人口為217449人,男女性別比為108.3:100。分民族人口看,壯族231527人,漢族100803人,瑤族43089人,苗族29005人,彝族13355人,仡佬族126人。常住人口為41.5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為12.91萬人,鄉村人口為28.6萬人,城鎮化率31.1%。

民族

截至2013年,富寧是多民族聚居地,境內居住著壯、漢、苗、瑤、彝、仡佬6種民族。

政治


縣委書記:陳家興
縣長:陸勇

經濟


綜述

富寧縣城建
富寧縣城建
2020年5月16日,雲南省人民政府發布通知,正式批准富寧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2017年,富寧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64174萬元,比2016年增長10.0%。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220049萬元,增長6.0%,拉動GDP增長1.6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290514萬元,增長14.5%,拉動GDP增長4.9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353611萬元,增長8.8%,拉動GDP增長3.5個百分點。分季度來看,全縣生產總值一季度增長10.1%,二季度累計增長10.3%,三季度累計增長9.5%,四季度累計增長10.0%。三次產業結構由2016年的27.0:32.4:40.6調整為25.5:33.6:40.9。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提高到20529元,增長9.6%。
2017年全縣非公經濟實現增加值459107萬元,增長10.6%,佔全縣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3.1%,降低0.4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富寧縣民族
富寧縣民族
2017年,富寧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60098萬元,增長6.0%,其中農業產值168627萬元,增長4.5%;林業產值48192萬元,增長3.1%;牧業產值109162萬元,增長3.6%;漁業產值30586萬元,增長33.8%;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3531萬元,增長5.0%。
全年共完成糧豆總播種面積66.7萬畝,增加0.2萬畝;實現糧食總產量15.8萬噸,增長1.6%。累計發展油茶50.7萬畝,減少3.7萬畝,本年產量6671噸,增加1220噸;累計發展八角50.4萬畝,減少1.4萬畝,本年產量6551噸,增加509噸;甘蔗種植面積29.2萬畝,減少6.7萬畝,產量109.5萬噸,減少18.8萬噸。
全年累計肥豬出欄51.8萬頭,增加0.1萬頭;肉牛出欄10.8萬頭,減少0.3萬頭;羊出欄2.7萬隻,減少0.08萬隻;家禽出欄250.2萬隻,減少5萬隻;年末實現大牲畜存欄23.4萬頭,減少1.7萬頭;豬存欄38.8萬頭,減少0.7萬頭;全年肉類總產量5.25萬噸,減少0.03萬噸,其中豬肉產量3.81萬噸,增加0.03萬噸。全年發展網箱養魚2500畝,水產品產量2.91萬噸,增長17.9%。

第二產業

2017年,富寧縣實現工業總產值791672萬元,增長18.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產值441558萬元,增長21.6%。從重點行業看,採礦業完成產值159377萬元,增長20.9%,其中煤炭開採業完成產值61621萬元,增長37.3%;製造業完成產值564391萬元,增長16.1%;水、電力生產和供應業完成產值67904萬元,增長30.6%,其中電力生產和供應業完成產值62331萬元,增長31.7%。全縣工業實現增加值141127萬元,比上年增長16.4%,其中規上工業實現增加值增長18.0%。
建築業實現增加值150086萬元,增長15.0%,對全縣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20.3%,拉動全縣經濟增長2.0個百分點。

第三產業

富寧縣農村生活
富寧縣農村生活
2017年,富寧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27866萬元,增長12.1%。按銷售單位所在地分,城鄉消費趨於同步增長:城鎮實現零售額263178萬元,增長12.6%;鄉村實現零售額164688萬元,增長11.3%,城鎮增速高於農村1.3個百分點。按消費形態分,餐飲業收入完成107687萬元,增長13.2%;商品零售完成320179萬元,同比增長11.7%。
全年全縣公路運輸總周轉量33106萬噸公里,增長19.9%。
全年郵電通信業務收入24044萬元,增長20.2%。年末城鄉固定電話用戶11560部,下降27.1%。行動電話用戶324380戶,增加57471戶,行動電話普及率每百人75.4部。
2017年未,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973249萬元,增加118394萬元,增長13.8%。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633315萬元,增加95436萬元,增長17.7%。存貸比為65.1%,上升2.2個百分點。

文化


壯族禮儀風俗
富寧縣民俗活動
富寧縣民俗活動
嬰兒降生,賓客們送油炸粑粑數百個或糯米飯5公斤;迎親結婚,男方備酒、肉、糯米飯送到女方家為禮。女方陪嫁物以大米製品為貴,用紅布包小竹籮,裡面放上糯米飯,到夫家后次早將米和飯一起蒸熟,新郎新娘與婆家人分食,表示今後豐衣足食。祝壽,兒女送豬一頭,壽席一桌,壽幛一面,魂米一包,親戚或村人送雞、肉、米、酒共慶。喪葬,親生兒女將一枚錢幣和少量米塞入死者口中,一會再掏出分別裝入土罐保存下來,意為給子孫留下金倉銀庫;然後用柚子葉煮水洗屍消毒、梳發、更換新裝,意為生得其所,死得乾淨。
壯族飲食習俗
富寧壯族的飲食文化,與稻作生產相關,“餱糯餱喜”是明顯的飲食特徵。五彩花糯米飯是一種以天然植物色素加工製作而成的糯米飯,是“餱糯”中最有特色的一種。
壯族傳統節日
“瓏端節”是代表性的節慶,從壯族同胞在稻田耕作中的和諧共助精神演變而來。每年農曆2至3月,活動當天,群眾們穿著新裝,成群結隊來到東道主指定的山場和田壩過節,殺豬宰羊、載歌載舞、自編自演土戲。過節時,既祭神,又開展各種各樣的社交和文娛活動。

交通


公路

富寧縣鄉村公路
富寧縣鄉村公路
2017年,富寧縣公路通車里程9144公里,全縣境內等級公路2973公里,高等級公路112.4公里,鄉鎮公路硬化率100%,村委會公路通達率達100%,村小組公路通達率100%。

水路

富寧港是國家交通部規劃的珠江水系16個重點港口之一,位於富寧縣剝隘鎮,總佔地面積5.67平方公里;規劃建設客運港區、集裝箱港區、雜貨件港區、散貨港區等4個港區。

社會


教育建設

富寧縣民族中學
富寧縣民族中學
2017年,富寧縣有各類學校在校學生85105人,比2016年增加2130人,增長2.6%。其中普通中學在校學生28163人,增加1280人;增長4.8%;初中在校學生數20425人,增加966人,增長5.0%;職業中學在校學生1329人,增加406人,增長44.0%;小學在校學生41934人,增加110人,增長0.3%。普通小學學齡兒童凈入學率99.9%;初中學齡人口毛入學率99.3%;高中畢業生升學率95.08%,提高5.01個百分點;高考上線率92.58%,降低2.89個百分點。全縣教職工人數4946人,增加164人,其中專任教師4516人,增加214人。全縣年末校舍建築面積84.7萬平方米,增加12.7萬平方米。

文化建設

2017年,富寧縣共為群眾演出78場,比上年增加8場,觀眾6.8萬人次,增加0.7萬人次;送電影下鄉放映1789場,增加21場,觀眾31.5萬人次,增加0.4萬人次。富寧電視台全年製作專題片24部,減少12部。年末全縣有線電視光纜總長957公里,有線電視入網用戶達9148戶,減少1612戶。廣播覆蓋率為100%,電視覆蓋率98.9%。全年舉辦群眾體育活動10次,參加人數2.1萬人次,減少0.1萬人次。

公共衛生

2017年,富寧縣有衛生機構20個,有病床1148張,減少438張,其中醫院床位數507張,減少481張。年末有專業衛生技術人員750人,增加3人,其中執業醫師及執業助理醫師242人。

旅遊


清華洞旅遊區
富寧縣風景
富寧縣風景
清華洞旅遊區位於富寧縣城西郊5公里許的峽谷內,洪門河沿底流出。洞分三台,一台為底洞,寬數百平方米,暗河通洞口,匯入洪門河,長600餘米,寬10餘米。二台洞寬敞空闊,洞中有洞,鐘乳石形態怪異。三台洞為上洞,寬約千餘平方米,辟有平台舞廳及其他服務設施。
普陽瀑布
普陽瀑布位於富寧縣木央鄉普陽村,距縣城44公里,在南利河上游。瀑布兩側,峭壁如削,怪石睜峙。山上林木蔥籠,野花爛漫,清香溢於幽谷。
馱娘江景區
馱娘江景區位於雲南省富寧縣剝隘鎮境內,地處雲、桂兩省(區)交界。馱娘峽左岸是一高大的原始岩林山,右岸是一座高聳入雲的岩石山。

名優特產

剝隘七醋
剝隘七醋為地方特產,因醋從泡米、發酵到攪動各道工序,各需7天,故得名。
富寧八角
富寧八角,地理標誌產品。種植始於清康熙末年,引種於廣西。栽培面積居中國縣級第三位,產量居中國縣級第二位,質量在制標會上評為第一位。

代表人物


方玉潤(1811—1883)字友石(黝石),自號鴻蒙子,雲南寶寧(今雲南廣南)人,清末文學家。嗜學好古,擅長書法,尤喜摹寫鐘鼎文。青年時,補縣學廩膳生,咸豐年間(1851—1861)應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之聘為慕僚,參與協助軍事。十年間他寫了《運籌神機三略·論智、守、戰》和《平亂策》,僧格林沁待他甚厚,然而他性情耿介,淡於名利,同治二年(1863)他擬解甲歸漠,友人將其人其文薦給兩江總督曾國藩。
李熙文(1843-1876),字叔豹,文山縣開花鎮人。清同治甲戌補選進士、點翰林院庶吉士。熙文少年隨父旅跡近大半中國,歷經-艱辛,體察民間疾苦,陶冶成當時較著名的青年詩人。生前所寫詩文較多,今尚存《古蓮齋詩草》和《經吹堂新稿》,編成《李叔豹詩集》,計134首,收入《雲南叢書詩集》之六十六。
劉祖武(1886-1922)-雲南文山歷史名人,1886年生於雲南省文山州硯山縣阿猛,字希周,號繼之。劉祖武是滇軍將領。1904年留學日本,加入同盟會。1908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回國后參與創辦雲南講武堂。辛亥革命時參加雲南重九起義。后歷任雲南護國軍梯團長、代理雲南督軍、雲南省代省長等職。
黃文武,男,壯族,1961年5月生,富寧縣人,現在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當選為州長。
高文亮,1963年4月出生在雲南省硯山縣平遠華僑農場的一個幹部家庭。父親高世鋒,1947年參加革命,在淮海戰役、解放中原和西南的槍林彈雨中立過戰功。從高文亮記事起,父親就經常給他講革命傳統,講戰鬥故事,教育他向黃繼光、董存瑞等英雄模範人物學習。

獲得榮譽


2020年2月,獲“2020中國食品安全百佳縣市”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