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梅葉冬青的結果 展開

梅葉冬青

冬青科冬青屬植物

梅葉冬青(學名:秤星樹),即崗梅,為冬青科冬青屬植物。落葉灌木,高3m。具長短枝和淡色皮孔。葉在長枝上互生,短枝上簇生;托葉小,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4~6cm,寬2~3.5cm,邊緣具鋸齒,葉面綠色,被微柔毛,背面淡綠色,無毛。花單性,雌雄異株,雌花單生於葉腋內;花冠白色,基部合生。花期3月,果期4-10月。生於山地疏林或路旁灌叢。分佈於我國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香港。

秤星樹的核果球形,初時青色,成熟后紫黑色,果梗較長,長2~3cm。其小枝光滑呈褐色貌似秤桿,皮孔斑點像似秤點而得名“秤星樹”。

物種簡介


梅葉冬青
梅葉冬青
“崗梅”名稱的由來源於梅葉冬青生長在山邊但習性像梅花;“燈秤花”的名稱由來源於本種植物小枝光滑呈褐色貌似秤桿,皮孔像似秤點而得名。
asprella意為“具粗糙鱗片的”。本種為冬青科內少數會落葉的品種之一,花期1~3月,果期3~6月。
屬冬青科(Aquifoliaceae)。

形態特徵


梅葉冬青
梅葉冬青
落葉灌木,高達3米;具長枝和宿短枝,長枝纖細,栗褐色,無毛,具淡色皮孔,短枝多皺,具宿存的鱗片和葉痕。
葉膜質,在長枝上互生,在縮短枝上,1-4枚簇生枝頂,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3-)4-6(-7)厘米,寬(1.5-)2-3.5厘米,先端尾狀漸尖,尖頭長6-10毫米,基部鈍至近圓形,邊緣具鋸齒,葉面綠色,被微柔毛,背面淡綠色,無毛,主脈在葉面下凹,在背面隆起,側脈5-6對,在葉面平坦,在背面凸起,拱形上升並於近葉緣處網結,網狀脈兩面可見;葉柄長3-8毫米,上面具槽,下面半圓形,無毛;托葉小,胼胝質,三角形,宿存。
雄花序:2或3花呈束狀或單生於葉腋或鱗片腋內,位於腋芽與葉柄之間;花梗長4-6(-9)毫米;花4或5基數;花萼盤狀,直徑2.5-3毫米,無毛,裂片4-5,闊三角形或圓形,嚙蝕狀具緣毛;花冠白色,輻狀,直徑約6毫米,花瓣4-5,近圓形,直徑約2毫米,稀具緣毛,基部合生;雄蕊4或5,花絲長約1.5毫米,花藥長圓形,長約1毫米;敗育子房葉枕狀,中央具短喙。雌花序:單生於葉腋或鱗片腋內,花梗長1-2厘米,無毛;花4-6基數;花萼直徑約3毫米,4-6深裂,裂片邊緣具緣毛;花冠輻狀,花瓣近圓形,直徑2毫米,基部合生;退化雄蕊長約1毫米,敗育花藥箭頭狀;子房卵球狀,直徑約1.5毫米,花柱明顯,柱頭厚盤狀。
果球形,直徑5-7毫米,熟時變黑色,具縱條紋及溝,基部具平展的宿存花萼,花萼具緣毛,頂端具頭狀宿存柱頭,花柱略明顯,具分核4-6粒。分核倒卵狀橢圓形,長5毫米,背部寬約2毫米,背面具3條脊和溝,側面幾平滑,腹面龍骨突起鋒利,內果皮石質。
花期3月,果期4-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400-1000米的山地疏林中或路旁灌叢中。全日照,生長適溫20℃-28℃。喜疏鬆壤土。喜濕潤。

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東南部、台灣、菲律賓呂宋、琉球等地也有分佈。中國國內分佈於廣東、廣西、福建、台灣、江西、湖南等地。多生長於山坡草叢、路旁及次生林綠野徑旁等環境,生長在海拔400~1,000米的地區。性喜高溫,全日照或半日照均可,以腐植質土壤生長最佳,多以種子繁殖。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播種苗場地
應選擇疏鬆、肥沃、便於排灌的地塊,667m施入腐熟有機肥1500-2000t,與土拌勻,把地整成寬100cm,高25cm的畦,畦面應耙細整平。
扦插地
①、搭建好蔭網棚;②、取純凈黃泥土與凈河沙按各50%比例混勻,再把混好的土作成高25cm、寬100cm的畦,畦面應耙細整平。
栽種地
梅葉冬青對生長的土壤結構要求不嚴,但不宜選擇長期積水的地塊,在選好栽種梅葉冬青的地塊按1.5-2m的株行距種植。採用挖穴栽植,穴長、寬、深各50cm,每穴施入無害處理的腐熟有機肥5-10kg。並與穴土混勻。
繁殖方法
可採用種子繁殖和扦插繁殖。
種子繁殖
6月份左右將成熟的種果採收回,隨采隨播。播種時去除果皮,把己去果皮的種子均勻撒播於已準備好的苗床(60-80g/m),並蓋1cm厚的細土。插種應保持土壤濕潤直至種苗移栽,並及時除草;當種子出土長至2-3cm時應及時間苗,以去弱留強為主,每月追施腐熟的人畜尿2-3次直至種苗出土。種子繁殖發芽率一般在60%左右。
扦插繁殖
扦插時期一般在陽曆1-8月份,以春季為好。把取回的枝條剪成8-10cm長的插條,扦插下端剪成斜口,上端與芽點處剪成平口,然後把剪好的枝條放進稀釋好的生根粉(按說明濃度)溶液中浸30-60分鐘,后扦插於整好的苗床上,扦插株行距一般3cm×5cm為宜。扦插深度以枝條2/3為宜。扦插后至移栽時土壤必須保持濕潤,並應及時除草,當扦插枝條根長3-6cm時,每月可追施腐熟的人畜糞尿2-3次直至種苗出土。梅葉冬青扦插發芽率最高可達95%,髮根率一般在15%左右。
移栽定植
當種苗長至15-20cm時即可移栽。起苗頭天傍晚苗床應淋透水,起苗時應盡量把根系保持完好。然後把起好的種苗栽種於已挖好準備的穴內,每穴1-2株(弱小苗2株),種植深度以蓋住原有根係為宜,植后並把土壓實,同時淋透定根水
植后管理
定植后應適時除草,如遇天旱應適量淋水以利梅葉冬青快速生長。定植后第2年在植株外沿滴水線施入腐熟無害化處理有機肥5-10kg/株。以後每隔2年追施1次腐熟無害化處理有機肥。
病蟲害防治
經過多年栽培,發現梅葉冬青病蟲害較少,主要以蚜蟲為害嫩梢為主。可用蚜虱凈1000倍液或金科1500倍液噴霧,均可起到良好效果。

主要價值


梅葉冬青根(崗梅根)、葉入葯;
根部性味苦、甘,性寒,歸肺、肝、大腸經,無毒,能清熱解毒,活血,生津,可治感冒、眩暈、頭痛、咽喉腫痛、百日咳、淋病及跌打損傷等。
葉性味苦、甘,性寒,歸心、肺、肝經,清熱解毒,可治感冒及跌打損傷等。葉含熊果酸,對心絞痛及冠心病有治療作用。為涼茶廿四味之原料之一。
1998年香港中文大學的中醫學院曾研製出“三冬茶”,梅葉冬青就是其中的用料之一。

化學成分

黃酮類皂甙、三萜類。

採收加工

根、莖、葉,夏秋採收,鮮用或曬乾。

植物文化


本種為冬青科內少數會落葉的品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