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春酒的結果 展開

春酒

漢語詞語

春酒,漢語詞語,拼音chūn jiǔ,出自《儒林外史》,指春季釀製的或春季釀成的酒;也指民間習俗,春節時宴請親友叫吃春酒。

詞語出處


《儒林外史》第十一回:“正月十二時,婁府兩公子請吃春酒。”

引證解釋


1.冬釀春熟之酒;亦稱春釀秋冬始熟之酒。
《詩·豳風·七月》:“為此春酒,以介眉壽。”毛傳:“春酒,凍醪也。”孔穎達疏:“此酒凍時釀之,故稱凍醪。”
馬瑞辰 通釋:“春酒即酎酒也。漢制,以正月旦作酒,八月成,名酎酒。周制,蓋以冬釀經春始成,因名春酒。”
《文選·張衡》:“因休力以息勤,致歡忻於春酒。”李善 註:“春酒,謂春時作,至冬始熟也。”
唐·杜甫《野望》:“金華山北涪水西,仲冬風日始凄凄。山連越巂蟠三蜀,水散巴渝下五溪。獨鶴不知何事舞,飢烏似欲向人啼。射洪春酒寒仍綠,目極傷神誰為攜。”
蘇軾《武昌西山》詩:“憶從樊口載春酒,步上西山尋野梅。”
宋 蘇軾《浣溪沙》詞:“廢圃寒蔬挑翠羽,小槽春酒凍真珠。”
清 方文《田家》詩之一:“有客提春酒,相要坐水邊。”
2.指春節期間的飲宴。
沙汀《淘金記》十七:“破五以後是私人請春酒。”
聶紺弩《怎樣做母親》:“又是過年,可是不是除夕,大概是初三或者初五……父親不知從誰家裡吃了春酒回來,感覺得身上不舒服。”

詞語分解


春指一年的第一季。
酒指用高粱、米、麥或葡萄等發酵製成的含乙醇的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