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務新政
洋務新政
在晚清洋務新政背景下,江順詒雖屈居下僚,然能以通時務、達事權為奮鬥目標。在中外文明比較中,除了對基督教有所批評外,對西洋商業文明、政治制度等多持肯定態度。
目錄
洋務新政對武威的影響
鴉片戰爭后,隨著形勢的發展,統治階層中一部分人轉化為狂熱的洋務派,認為只有“興辦實業,堅甲利兵”,才是“強國禦侮”之道。伴隨著這一思潮而來的是機械、兵工等工業的興起。武威雖地處邊陲,但洋務新政對當時武威的影響也是巨大了。一八七九年(光緒五年),任甘州兵備道的鐵珊(滿族),就曾不遺餘力,倡導新學,提倡“牧羊以興實業,試種牛痘以惠嬰孩”。於是《牛痘 新書》等小冊子風行一時,一八八三年(光緒九年)任涼州府知府的陳才芳,教民栽桑養蠶,調陝西漢中工人來涼收繭紡織,傳授養蠶繅絲之法。一八九四年(光緒二十年)武威舉人丁春華“擬改良農業,築園數畝,植桑數百,振興蠶業”,並試種棉花。到一九0八年(光緒二十四年)武威縣知事梅汝楠,更是大力提倡新政,如設立農業試驗局、巡警學堂等。但以上諸多措施,僅局限於個人的願望和努力未能引起社會的足夠重視和支持。加此,凡此新舉,多因人罷而事廢,未能收到顯著效果。
簡述洋務新政的主要內容
(1)1861年,清政府設立總理各國事物衙門,作為綜理洋務的中央機關。(2)洋務派自19世紀60年代開始興辦洋務,並從近代軍事工業著手。洋務派興辦軍事工業的目的,首先是為了鎮壓太平天國起義,同時也包括加強海防和邊防,抵禦外國侵略的目的在內。(3)從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洋務派興辦的洋務事業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興辦近代企業。30餘年中,洋務派先後興辦規模不等的兵工廠達24個。從19世紀70年代開始,洋務派除了繼續興辦軍事工業企業以外,還開始興辦民用企業。經營輪船、電報、採礦冶鍊(當時稱為輪、電、礦)與紡織工業四個部門。二是建立新式海陸軍。三是創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