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錦曲
織錦曲
《織錦曲》是唐代詩人王建的作品。此詩是一首描寫織錦女工的詩,詩人通過女織錦工的辛苦勞動和統治者的荒淫奢侈的對比,突出了封建社會的腐朽和墮落。全詩語言平白流暢,敘事逐層深入,寓意深刻,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對封建統治者濫用民力的強烈不滿之情。
《織錦曲》是一首描寫織錦女工的詩,詩人通過女織錦工的辛苦勞動和統治者的荒淫奢侈的對比,突出了封建社會的腐朽和墮落。
“大女”二句點出這是一個織錦專業戶。詩中的“大女”名列供進簿,足見她織錦技藝高超,同時也是她艱苦生活的開端。“長頭”寫官家對絲錦的質量要求高。管家對“起樣”的精挑細選,說明官府對織品的花色圖案要求很高,每個織女若要從中脫穎而出,必須具備很高的技術。“回花”二句再次說明“大女”技藝的高超,同時也暗示了織錦過程中所存在的困難。“紅縷”二句表現織錦女的辛勤勞動和織錦工藝。前句表明大女所選絲料的精細,后句則表明了大女所織花樣的逼真動人。這不僅描繪了錦紋艷麗,更點出其織成不易。“一梭”二句具體描述織錦女的辛苦。“重”字表示了梭聲的重複,連續不斷。“不停”則表明織錦女連休息的時間也沒有,突出了織錦女勞動的繁重和辛苦。“窗中”二句從側面表現織錦女工的勞累。“睡髻偏”“橫釵欲墮”這不雅的睡態突出了織錦女的困疲已經到了無法忍受的地步,可以想見如此繁重的勞動帶給她的巨大痛苦和折磨。“合衣”二句突出織錦女休息時間的短促,也說明她們辛苦的勞作絲毫不敢鬆懈、擔心在限期內不能完成任務而受到官家責難的心理。“一匹”二句不僅表現了織錦的珍貴,更突出了當時官府作坊的殘暴和織工們對官府的畏懼心理。“錦江”二句言進貢的織錦全為宮中的人所享受。“涸”字不僅僅是在說河水幹了,而且深刻地揭示了在官府不顧生產條件,加重賦稅、大肆掠奪的情況下,百姓們也“乾涸”了。可見“單絲羅”這種極致輕薄的絲織品在上流社會宮廷女性中非常流行,這就更加重了織錦女工的苦難。“莫言”二句運用對比,深刻地揭露了統治者的荒淫奢侈,為了個人享樂,絲毫不愛惜民力。這些描寫也反映了織錦女工被統治階級所壓迫,不僅凝結了心血和創意的織品不能自由拿去兌換應得的酬付,更要付出青春和自由的代價。
全詩語言平白流暢,敘事逐層深入,寓意深刻。詩中巧思精技的織錦戶悲慘的遭遇,與所描繪的精美織錦相襯相對,反映了唐代社會不同階層間物質財富分配的巨大差異,對專制的封建社會制度之不公作出了有力的控訴。
王建是中唐詩人,此詩當作於唐德宗建中至貞元年間。當時絲綢織造業方面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都取得了空前進步。據《太平廣記》載,唐代中後期,織錦工藝又有新的發展,這時織錦的花樣也與以前大不相同。中唐時期,除了設有以少府監下的織染署為代表的官營機構外,也有大量民間從事絲綢生產的手工作坊和個體農婦,另外還有一種官府控制、散點生產的織造戶。此詩反映的就是有著超群技藝卻遭受不公待遇的紡織精英——織造戶的生活。
王建(765年—835年),字仲初,許州潁川(今河南省許昌市)人,唐朝大臣、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