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仇兼瓊

章仇兼瓊

徠章仇兼瓊(?—750年),複姓章仇,魯郡任城縣(今山東嘉祥縣)人,唐玄宗時大臣。

初任殿中侍御史,出為益州長史、司馬。攻取吐蕃安戎城,累官至劍南道節度使。治理蜀地,德政頗多,政績斐然,民常懷其恩惠。捐資助建樂山大佛。因交好楊貴妃和楊國忠,薦為戶部尚書、殿中監。天寶十年(750年)去世,謚號為忠。

人物生平


開元二十七年(739年)章仇兼瓊任尚書主客員外郎,遷任益州司馬、劍南防禦副使。
時益州長史、劍南防禦使張宥身為文官,不懂攻戰之策,章仇兼瓊遂專掌軍事,並向唐玄宗上奏攻取吐蕃安戎城之策。
唐玄宗遂以提升章仇兼瓊知益州長史事,代張宥節度劍南道,並親自為章仇兼瓊謀划取城之計。
開元二十八年(740年)春,章仇兼瓊秘密與安戎城中吐蕃翟都局及維州別駕董承宴等通謀。
三月,翟都局等人作為內應,放唐軍入城,盡殺吐蕃將士,安戎城落入唐軍手中,章仇兼瓊任命監察御史許遠率兵鎮守。唐玄宗聞報后大悅。
十月,吐蕃又引兵攻打安戎城及維州,被章仇兼瓊派將擊退,唐玄宗下詔改安戎城為平戎城。
天寶四年(745年),因楊貴妃有寵,時任劍南節度使的章仇兼瓊任用楊國忠為賓佐,提拔他為監察御史,並以蜀中精美貨物讓楊國忠帶往京城長安,打通楊貴妃姐妹的關係。
天寶五年(746年)五月,鮮於仲通接替章仇兼瓊任劍南節度使。章仇兼瓊被楊家引薦,入京擔任戶部尚書、殿中監等職。
天寶十年(750年),章仇兼瓊卒,予謚曰忠。同年立碑,檢校倉部郎中馮用之撰文,左衛率府兵曹參軍、集賢院待制蔡有鄰八分書。
據唐代韋皋《嘉州凌雲大佛像記》,四川樂山大佛於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開始動工,期間因主持人海通和尚去世而一度中斷。
時任劍南西川節度使的章仇兼瓊捐贈俸金,工程才得以繼續。章仇兼瓊遷任戶部尚書,工程再次停工。

姓氏淵源


據《元和姓纂》所載:章仇,為齊國公族姜氏之後。
《全唐文》卷三百二,韋述所撰《贈東平郡太守章仇府君神道之碑》記載:秦漢之際,雍王章邯,為漢所並,子孫避居仇山,因號章仇氏,遷居草原。
北魏時,章仇馥率族人始歸中原,仕至寧南大將軍、徐兗青齊相五州刺史。章仇馥官任城郡守時,遂定居於任城郡,成為任城人。

家族成員


• 六代祖:章仇馥,任城郡守
• 高祖:章仇夔羲,魏郡太守。
• 曾祖:章仇秉政,萊州刺史。
• 祖父:章仇孝方,博陵郡錄事參軍,贈汲州司馬。
徠• 伯父:章仇崇節,麻城令,贈楚州刺史。
• 父親:章仇玄素,將仕郎,贈東平郡太守。

史不立傳之謎


無論《舊唐書》還是《新唐書》均不予此人立傳,這裡面繞不過去的原因的就是:他舉薦了楊釗(天寶九年玄宗賜名“楊國忠”)。
當時的楊釗在他手下做幕僚,頗有機智,能舉一反三,做事妥帖,甚得兼瓊喜愛。即使立功一世,然遺害千秋,古人著史,其意即為後人鑒,章仇兼瓊並非奸佞,然種此大禍,已不得立傳了。所以,我們只能從唐朝史籍的隻言片語中了解到這個人。

軼事典故


唐天寶中,章仇兼瓊為劍南節度,數載入朝。蜀川有張夜叉者,狀如狂人,而言事多中。兼瓊將行,呼而問之。夜叉云:“大使若住蜀,有無涯之壽。若必入朝,不見其吉。”兼瓊初甚惶懼,久之曰:“安有是耶?”遂行。至漢州,入驛,墮馬身死,獨心上微暖。彭州刺史李先令洛陽尉馬某,送藥酒,罨葯兼起居。洛陽去漢州五十里,奉命便行,至漢洲入驛,到兼瓊所,忽然顛倒而卒。后兼瓊乃蘇,雲地下所由以馬尉見。馬氏亦死,便至其家。家人驚異,云:“適爾奉命,還何遽也!”不言,視天太息。其妻再問:“儐従何在又不把笏,何也?”馬殊不言,遽揮使去,因流涕言:“已代章仇大使死,適於地下苦論,地下所由並為他,無如之何自念到官日淺,遠客孤弱,故還取別。”舉言悲號,又謂其妻曰:“無苦,我代其死,彼亦當有深恤。無憂不得還鄉。但便爾倉卒,死生永隔,以此為恨耳。”言訖不見。子等初猶恍然疑之,尋見床舁屍還。兼瓊翌日還成都,賻馬氏錢五百萬。又敕彭州賻五百萬,兼還四年秩祿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