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豐鎮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轄鎮

黃豐鎮,素有“柑桔之鄉”的美譽,面積40.38平方公里,轄18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是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著名的柑桔生產基地。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黃豐鎮常住人口為12726人。

全鎮柑桔面積已達3.5萬畝,100餘萬株,年產量7.5萬噸,銷售收入突破3億元。品種早、中、晚熟齊全。99年全鎮推廣水稻保溫旱地育秧2000畝,水稻寬窄行栽培8000畝,水稻免耕9000畝,家禽70萬隻,年產成魚60萬公斤,產魚繭20萬公斤,形成了優質糧食基地、優質水果基地、水產養殖、優質蔬菜、筍用竹、畜牧業六大支柱產業。為確保農民增收,該鎮決定再調出糧食麵積5000—10000畝,再建規模化、商品化名、優、特、新水果基地。

歷史沿革


黃豐鎮
黃豐鎮
1953年3月,黃豐鄉第5保(今江口鎮白蠟村)劃歸永豐鄉。
1955年11月,新豐鄉併入黃豐鄉。
1996年,黃豐鄉改黃豐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黃豐鎮轄1個社區、9個行政村;設47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黃豐鎮轄2個社區、4個行政村:豐華社區、新豐社區、合力村、團結村、共和村、雙塘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黃豐鎮地處彭山區東部,東與仁壽縣視高街道接壤,南與富牛鎮連界,西與江口街道毗鄰,北與江口街道和仁壽縣視高街道相連,行政區域面積40.3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黃豐鎮境內屬於典型的淺丘地區,多長丘山。

氣候特徵

黃豐鎮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其特點是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夏季長,無酷熱,多夏旱,少伏旱,每年有不同程度的洪澇,冬無嚴寒少霜雪,春季氣溫回升早,但多寒潮低溫,秋多綿雨降溫快。多年平均氣溫16℃,極端低溫-3.6℃;極端高溫37.8℃。無霜期年平均301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217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000.61毫米。

水文

黃豐鎮境內有金魚寺河,位於境內東南部,發源於江口插旗山和錦江鄉的九龍山,繞經仁壽縣裡仁鄉在黃豐鎮合流直達眉山太和場注入岷江。該河流域面積180平方千米,徑流量0.7億立方米,全長27.1千米。此河夏秋多水,冬春斷流,河床上窄下寬,屬季節性徐水排洪河道。

自然災害

黃豐鎮最嚴重的一次水災發生在1947年5月,境內350戶1200人受災,死亡所牲畜150頭(只),傷270頭(只);損毀房屋700間;農作物受災面積1324畝,無收成100畝;1973年山洪暴發,部分農房毀壞,農作物受災面積上千畝,其中百餘畝無收成;1984年7月29日,降雨248.8毫米,山洪暴發,房屋被淹沒172間,垮塌871間,衝垮田坡1201條,塘壩30座,地坡710條,糧食作物受災面積1186畝,減產14.9萬千克,沖走魚苗61.2萬尾,損失成魚0.6萬千克;1995年8月10—12日,連降暴雨,山洪暴漲。全鎮受災110戶350人,倒塌房屋150間,毀壞公路200多米,橋、涵洞10餘處,沖毀灌溉渠道10處,長200米,淹沒水稻、玉米、紅苕等糧食作物面積9000多畝,損失糧食13.8萬千克,毀壞田地150畝,損失魚苗200萬尾、成魚15萬千克。最嚴重的旱災發生在1939年春旱,小麥減產70%,油菜、豆類作物分別減產80%和85%;1943年5月,遭受歷史上少見的乾旱,塘、冬水田多數乾涸,全鄉2086.4畝稻田只栽插1456.3畝;1963年大旱,農作物受災面積1143畝,糧食作物減產三至五成者達672畝,損失糧食數萬千克;1973年3月,遭受歷史罕見的乾旱,塘、庫乾涸,冬水田多數龜裂,打井抗旱,小麥受災面積近千畝,其中數十畝無收成;1986年,大春作物遭受嚴重夏旱,受災面積6488畝,其中水稻受災面積4053畝,玉米受災面積2135畝,糧食作物減產108.6萬千克,其中水稻、玉米分別減產80.3萬千克和25.1萬千克;1994年連續出現春旱、夏旱、伏旱,旱情時間之長,危害之大,在歷史尚屬罕見,從1月到8月中旬,總降水量僅313.4毫米,比上年同期少231.8毫米,少24%,其中1—5月降雨101.5毫米,比多年平均少94毫米,水稻田大部分斷水、乾裂,玉米、紅苕、蔬菜、甘蔗等作物多數萎蔫,部分村民和牲畜飲水困難有。最嚴重的低溫凍害發生在1928年12月,大雪,雪厚3寸許,部分耕牛凍死;1975年秋末冬初,陰雨綿綿,急劇降溫,連續數日氣溫在-2℃~3℃,屋檐吊冰凍條,樹梢被凍死,小麥只能大撒播,小春作物大幅度減產,是歷史上罕見的低溫凍害。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2011年,黃豐鎮有耕地面積18641畝,其中水田15772畝,旱地2849畝。

人口民族


2011年末,黃豐鎮總人口18043人。總人口中,男性9701人,佔53.77%;女性8342人,佔46.23%;14歲以下1913人,佔10.6%;15—64歲12815人,佔71%;65歲以上3315人,佔18.4%。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有回、藏、彝等少數民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13.01‰,人口死亡率8.25‰,人口自然增長率4.7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47人。
2017年末,黃豐鎮常住人口為15740人。
截至2018年末,黃豐鎮戶籍人口為17871人。
2021年7月,根據眉山市彭山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黃豐鎮常住人口為12726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黃豐鎮完成財政總收入300萬元。
2018年,黃豐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1個。

第一產業

2011年,黃豐鎮實現農業總產值3.5億元。
2011年,黃豐鎮生產糧食1111.4噸,其中水稻755.7噸,小麥267.3噸,玉米88.3噸。2011年,柑橘種植面積3.5萬畝,產量6.5萬噸,主要品種有不知火、青見、紐荷爾、壽柑、夏橙等。
黃豐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兔為主。2011年,生豬出欄2.3萬頭,家禽出欄148萬羽。

第二產業

2011年,黃豐鎮有工業企業6家,職工74人;工業總產值1500萬元,比上年增長3.4%,實現工業增加值1000萬元。

第三產業

2011年末,黃豐鎮有商業網點435家,職工523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3億元,比上年增長43%;城鎮集市貿易市場2個,年成交額4000萬元。
金融業
2011年末,黃豐鎮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99104萬元,各項貸款餘額2228萬元。

社會


教育

2011年末,黃豐鎮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345人,專任教師11人;小學1所,在校生503人,專任教師51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335人,專任教師41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文化事業

2011年末,黃豐鎮有文化藝術團體1個,鎮文化站1個,文化活動中心1個;村農家書屋8個,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藏書15萬冊;文化從業人員12人。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戶3000戶,其中數字電視用戶10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2011年末,黃豐鎮有小運動場11個,籃球場7個。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黃豐鎮有衛生院1個,村合作醫療站9個;病床28張,固定資產總值27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22人。2011年,醫療機構完成診療2.3萬人次。農村安全飲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75%。

社會保障

2011年,黃豐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3戶,人數38人,支出9.12萬元,比上年增長18%,月人均200元,比上年增長15%;城市醫療救助3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500人次,共支出7.5萬元,比上年增長5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015戶,人數1407人,支出168.8萬元,比上年增長23%,月人均100元,比上年增長18%;農村五保集中供養85人,支出15.3萬元,比上年增長3.8%;農村五保分散供養33人,支出6萬元,比上年增長5%;農村醫療救助483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500人次,共支出7.5萬元,比上年增長30%;農村臨時救濟1513人次,支出20萬元,比上年增長35%。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00人,撫恤事業費支出78萬元,比上年增長43%。福利企業3個,安置殘疾職工12人,福利企業產值1000萬元。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黃豐鎮有郵政代辦所1個,農村投遞路線單程長84千米。電信服務網點1個;固定電話用戶320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達到70%;光纜線路總長達150千米,網際網路埠總數1200個,寬頻接入用戶1200戶。

交通


2011年,黃豐鎮有縣道江新路過境,境內長15千米。境內硬化村道134千米,實現村村通硬化路。

文化


地名由來

黃豐鎮因鎮人民政府駐黃豐場而得名。

非物質文化遺產

黃豐草龍傳統製作技藝被列入為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獲得榮譽


2021年2月19日,黃豐鎮被評為2020年度四川省鄉村振興先進鄉鎮。
2021年1月21日,黃豐鎮上榜2020年度四川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先進鄉鎮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