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溥侗

“民國四公子”之一

愛新覺羅·溥侗(1877年8月16日-1952年6月),字后齋(一作厚齋),號西園。京劇名票(票友),別號紅豆館主,“民國四公子”之一。世人尊稱為“侗五爺”,溥侗精於古典文學和文物鑒賞,並通曉詞章音律。1952年6月病故於上海,並在上海樂園殯儀館開了追悼會。

人物生平


生於光緒二年(1876年),因排行老五,內外行尊稱其為“侗五爺”而不呼其名。
從小酷愛崑曲與京劇,因是清室宗親家中富有,又兼常接觸一些當時的京昆著名藝人,再加本人悉心鑽研,刻苦練功,遍訪名師,終於達到了文武昆亂不擋,六場通透的化境。
自幼在上書房按部就班地讀經史,學作詩文,鑽研琴、棋、書、畫,收藏金石、
愛新覺羅·溥侗個人照
愛新覺羅·溥侗個人照
碑帖,精於治印,酷愛劇藝。對於昆、京藝術,生、旦、凈、末、丑兼工,並對戲劇音樂如笛,二胡、弦子、琵琶等無所不通。
清宣統三年(1911年)八月十三日(陽曆十月四日)頒定清朝第一首法定國歌,也是歷史上第一首法定國歌,由嚴復作詞,一等鎮國將軍溥侗作曲,郭曾炘修訂,頒行六天後武昌起義。
1913年,農曆癸丑年,言菊朋入言樂社票房,向紅豆館主溥侗叩頭。啟蒙第一出為《戰蒲關》劉忠。侗五又轉請王瑤卿、錢金福、王長林代教不少。
1914年,農曆甲寅年,春陽友會票房在北平崇文區東曉市大街129號的浙慈會館成立。
1927年曾任“樂律研究所”所長,后被清華大學、女子文理學院等校聘為教授,講授崑曲。1934年,赴南京任國民政府蒙藏委員會委員。
1930年曾任北京清華大學曲學導師,同時又在北京女子文理學院、北京藝術學院等處任教崑曲。並在北京成立“言樂社”,地址在西單牌樓舊刑部的“意園別墅”,每周集會一次。
1933年應南京國民政蒙藏委員會之聘,從北京來南京任委員之職。
1935年11月,當選為國民黨第五屆候補中央監察委員,文化事業計劃委員會委員。抗日戰爭期間,溥侗未隨政府內遷,住在上海,曾在汪偽政權任過“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國民政府委員”、“文物保管委員會委員”,於大節有虧。清末民初之際,每逢春秋佳日,溥侗便會約上朋友到西山大覺寺小住,溥侗彈奏一曲《高山流水》,使人頓入絕塵脫俗之境。
1952年6月病故於上海,並在上海樂園殯儀館開了追悼會。

創作特點


對於治學更為嚴謹,學生學唱崑曲要求必須拍三十至五十遍方能上笛;要唱、念十分熟練,並能背出,方能說身段;認為演員台上的衣著,體現著角色的地位、風格、氣質,什麼角色穿什麼衣服,寧可穿破,不可穿錯。溥侗先生對於戲劇除了經常演唱、研究之外還親自手抄了曲譜和京劇劇本數十本,並專制了自用的“紅豆館詞曲用箋”。

個人作品


演齣劇目

名稱
八大鎚》《汾河灣》《金山寺》《射戟》
《雅觀樓》《長坂坡》《珠簾寨》

個人生活


家庭生活

父愛新覺羅·載治,乃乾隆十一子成親王永瑆之曾孫,過繼於道光長子隱志郡王奕緯為嗣,世襲鎮國將軍、輔國公,兼理民政部總理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