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群鬼的結果 展開

群鬼

易卜生所著書籍

一八八一年出版的《群鬼》是易卜生最具爭議的作品。一出版便引起了軒然大波,遭遇暴風雨般的譴責。但在1883年首演后卻在世界迅速躥紅,一躍成為一個國際奇迹。

介紹


劇中女主人公阿爾文太太婚後生活很不幸,由於丈夫行為放蕩,荒淫無恥,她無法忍受,於是便離開了家去找她從前喜歡過的曼德牧師,一位傳授她理想主義的老師傾訴衷情,她很想離開丈夫出走,沒想到這位牧師道貌岸然地勸她死守“婦道”,逆來順受,她到底沒有走娜拉的道路,死守著自己所不愛的丈夫過日子。丈夫死了,她又把希望寄托在兒子歐士華身上。同樣沒想到的是歐士華不僅繼承了父親的惡習,而且染上了父親遺傳下來的病毒,無法醫治,最終成了白痴,這對阿爾文太太在心靈上構成致命的打擊,她最終做了舊禮教的殉道者和淫亂社會的犧牲品。
劇中女主角阿爾文太太對迷戀於花街柳巷的丈夫逆來順受,苟安於惡劣的家庭生活。她聽從牧師的說教,心甘情願恪守妻子的“本分”,結果她生下一個得了梅毒的兒子。最後她在絕望的痛苦中呼號:“給我陽光!”《群鬼》問世后,西歐各國的新劇院都以它作為開業演出的劇目。從1889年開始,柏林的自由劇院、巴黎的自由劇院、倫敦的獨立劇院先後上演此劇,促進了西歐的戲劇革新運動。但這部暴露醜惡現實的悲劇,在挪威國內卻激起了衛道者的仇視。

作者簡介


易卜生(1828——1906),挪威人,世界近代社會問題劇的始祖和最著名的作家,商人家庭出身。一生共寫劇本26部。《覬覦王位的人》、《厄斯特洛的英格夫人》等早期劇作,大多以歷史題材表現愛國主義思想,浪漫色彩濃郁;中期創作就有意識地揭示當時的各種社會問題,有《培爾·金特》、《社會支柱》、《玩偶之家》、《群鬼》、《國民公敵》等劇作。代表作《玩偶之家》(1879)通過娜拉形象的塑造,提出資本主義社會的法律、倫理和婦女地位等社會問題,對現實的批判深刻有力。晚期的《野鴨》、《羅斯莫庄》、《海上夫人》、《咱們死人再生時》等劇作轉向心理描寫和精神分析,象徵主義色彩濃厚。其劇作以鮮明的主題、生動的情節、嚴謹的結構、優美的語言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對世界近現代戲劇的發展有廣泛、深刻的影響。他是挪威人民引以自豪的戲劇大師、歐洲近代戲劇新紀元的開創者,他在戲劇史上享有同莎士比亞莫里哀一樣不朽的聲譽。從二十年代起,我國讀者就熟知這個偉大的名字;當時在我國的反封建鬥爭和爭取婦女解放的鬥爭中,他的一些名著曾經起過不少的促進作用。易卜生出生於挪威海濱一個小城斯基恩。少年時期,因父親破產,家道中落,沒有進成大學,不滿十六歲就到一家藥店當學徒。社會的勢利,生活的艱辛,培養了他的憤世嫉俗的性格和個人奮鬥的意志。在繁重而瑣碎的學徒工作之餘,他刻苦讀書求知,並學習文藝寫作。1848年歐洲的革命浪潮和挪威國內的民族解放運動,激發了青年易卜生的政治熱情和民族意識,他開始寫了一些歌頌歷史英雄的富有浪漫色彩的劇作。接著,他先後在卑爾根和奧斯陸被劇院聘為導演和經理,達十餘年之久。這段經歷加深了他對挪威社會政治的失望,於是憤而出國,在義大利和德國度過二十七年(1863-91)的僑居生活,同時在創作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晚年才回奧斯陸。易卜生一生共寫了二十多部劇作,除早期那些浪漫抒情詩劇外,主要是現實主義的散文劇即話劇。這些散文劇大都以習見而又重大的社會問題為題材,通常被稱為“社會問題劇”。《社會支柱》(1877)、《玩偶之家》(1879)、《群鬼》(1881)和《人民公敵》(1882)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