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通州高級中學

江蘇省通州高級中學

江蘇省通州高級中學,簡稱“通高”,位於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金新街道鵬程大道99號。先後被授予為江蘇省首批重點中學、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江蘇省首批四星級學校,先後榮獲省文明單位、省文明學校、省模範學校等40餘項省級及以上榮譽稱號。

通州中學始建於1923年,1980年被確認為首批辦好的省重點中學,1999年通過了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的省級驗收,2004年被評為江蘇省首批四星級學校。2003年,通州中學迎來八十校慶,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錢偉長為學校題字:“江東明校,桃李滿園”。

2014年9月,通州中學有60個教學班,3000餘名在校學生,另附設通州區少年業餘體育學校。學校擁有一支以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省特級教師、全國模範教師、省333工程培養對象、省市勞動模範、學科帶頭人及美國、澳大利亞外籍專家為骨幹的教師隊伍。

2015年7月,通州高級中學由通州區金沙街道育才路1號遷至金新街道鵬程大道99號。原校舍供金沙中學高中部使用。

學校先後榮獲江蘇省文明單位、江蘇省文明學校、江蘇省和諧校園、江蘇省平安校園、江蘇省首批OEH實驗學校、江蘇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江蘇省綠色學校、江蘇省田徑傳統項目學校、全國群體工作先進集體、全國青少年體育工作先進集體等30多項省級及以上榮譽稱號,並被確認為省奧林匹克學科競賽培訓基地、省教育科研實驗基地、省青少年奧林匹克體育俱樂部、南京大學優質生源基地和素質教育基地、東南大學附屬中學。

歷史沿革


通州中學新校區
通州中學新校區
江蘇省通州高級中學前身是“南通縣立初級中學”。1923年,孫儆(字謹臣)籌資源3125元,將金沙河南職業學校改建擴充,建成南通縣立初中,孫儆被聘為校長。
1956年,學校改為公立完全中學。
1980年,被批准成為江蘇省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
1991年以高分通過江蘇省重點中學驗收。
1997年11月,由省教委命名為“江蘇省通州高級中學”。
1999年通過了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的省級驗收。
2004年,被評為江蘇省首批四星級學校。

教育教學


師資隊伍

截至2013年底,通州中學有專職教師272名,本科學歷達標率100%,碩士學位35人。其中,教授級高級教師4人,高級教師153人;省特級教師7人,省333工程科學技術帶頭人3人,市拔尖人才1人,市名師工作室領銜人2人,市名校長、名教師2人,市226工程第一、第二層次人才6人,市、區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73人。有全國模範教師1人,省市勞動模範4人、省先進教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和德育標兵5人,市園丁獎獲得者4人。學校還聘有英國籍外教專家。
省特級教師
季仲平(英語)秦志強(語文)張淳(英語)管宏斌(數學)翟新民(化學)陳穎(數學)
南通市級帶頭人骨幹教師
曹兵(數學)王新民(語文)陳鑫南(語文)羌達勛(數學)王洪達(英語)任茉莉(信息)
曹美霞(政治)張紅菊(政治)孫鋼(生物)朱麗強(數學)張劍平(地理)趙軍(地理)
於容峻(化學)邵光前(歷史)張建(數學)馬進(數學)蔡志紅(心理)從曉(語文)張聖兵(物理)
通州區級帶頭人骨幹教師
季進(數學)林紅梅(英語)嚴燦雲(物理)何忠鋒(政治)季昌漢(政治)
錢小華(政治)馬斌(歷史)曹耀華(語文)宋飛(語文)邢飛(數學)張建(數學)
朱小莉(數學)張九林(英語)曹向紅(歷史)邵光前(歷史)高紅梅(生物)劉桂枝(物理)
昝曙花(英語)瞿高烽(化學)邵進峰(化學)韓紅梅(數學)吳東興(物理)
徐華平(英語)殷春霞(英語)王冰心(語文)

辦學規模

擁有60個教學班,在校學生3222名。

硬體設施

江蘇省通州高級中學位於通州區育才路1號,學校佔地面積15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54440平方米。擁有科學館、藝術館、體育館、體育活動中心、圖書館等多個場館,配有電腦472台,多媒體投影系統40套,互動式電子白板20套,並建有校園網路、教學輔助系統和教育管理系統。
樓名樓名意蘊圖片
景行樓語出《詩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山,比喻高尚的道德,“景行”,也比喻高尚的德行。在古語中,“景”有美的意思,“行”有品行的意思。取“景行”二字,意在勸勉管理者要率先垂範。 
滋蘭樓語出屈原的《楚辭》中的“滋蘭”“樹蕙”。“滋”,滋養,培植的意思,“蘭”,蘭草,比喻有有高潔品性的人才。取“滋蘭”二字,意在勸勉全體教師,時刻牢記:要以培養人才為己任。 
恆念樓古語中有這樣的名句:“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惟艱。”這話的意思是告誡人們飯食衣物,都付出了艱辛的勞動,來之不易。從上句中截取“恆念”二字,意在勉勵師生要常常想想勞動成果的得來何等艱難,又何其不易,應倍加珍惜。 
之遠樓“之”,胸懷、獨立、追求等意思。“之遠”,即希望胸懷遠大理想,樹立遠大志向,追求遠大目標。“之遠”又與“寧靜致遠”中的“致遠”語音相諧,語義相補。 
郁文樓(已拆除)語出《論語》中的“鬱郁文乎哉”。“鬱郁”,繁茂豐厚的意思。“文”,本指文章,這裡可理解為文學、文化,乃至人文素養。取“郁文”二字,意在期望同學們積累豐厚深廣的人文素質。 
致理樓“致”,是學習、求取、收穫之類意思。“理”,本指道理,也可寬泛地理解為理性,它著眼於科學性。取“致理”二字,意在期望同學們增強理性,養成科學的精神。 
俊彥樓“俊”,古代指才智出眾的人。“彥”:古代指才德雙全的人。“俊彥”:可以泛指一切才藝卓越、德行超群的人才。這裡既包含著通州中學對人才的雙重期待,也包含著對教育理想的追求。 
2015年7月,通州高級中學由通州區金沙街道育才路1號遷至金新街道鵬程大道99號。該項目總投資3.5億元。一期工程土建投資1.96億元,佔地9.8萬平方米,包括綜合樓、宿舍樓、食堂等工程;二期工程包括體育館、國際部等。
新校區總佔地196畝,9萬8千平方,是原來校舍的兩倍(原來為五萬平方);南北縱向,以橙色、灰色為主色調。一期工程有一幢十層的綜合樓(包括行政辦公中心,心理諮詢室,社團活動室等),綜合樓配備地下停車場,旁邊是一幢4層的理科實驗室,一幢藝術樓,藝術樓內有音樂教室,美術教室,舞蹈教室等專用教室。教學樓有三幢,每幢25個教室,仍然是60個班,每個年級20個班,其餘15個教室作為備用教室。教學樓不再靠近公路,學習環境非常安靜。食堂就在教學樓旁邊,學生放學后可以很快用餐,食堂有三層,1、2層學生用餐,第三層老師用餐,可供2500人同時進餐。食堂旁邊是六幢宿舍樓,男女各三幢,預備2400人寄宿。二期工程在校區的南部,配備400米標準田徑場,專業籃球場、排球場,以及體育館、游泳池。
江蘇省通州高級中學新校區(2015年9月啟用)樓名意蘊
樓名樓名意蘊圖片(用途)
人和大廈
人:學校是育人之地,培養人、教育人、發展人乃是學校的終極目標。把“人”字置於全校最高建築的最高的位置,凸顯對“人”的重視,對“人”的尊重,也象徵對人文精神的推崇和追求。
和:和諧,和睦,和樂。《孟子·告子上》:“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地萬物,人和為先。天地和則萬物興,則人心和則百業盛。“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據著核心地位,也是歷朝歷代治國安邦所追求所推崇的一種境界,一地一校也是同理。
人和:第一層含義:人事和諧,民心和樂。描述的是上下同心,彼此默契,相互合作,和諧相處,共襄大業的圖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共處。第二層含義:“人和”也可以理解為“人”自身的“和諧”,這是就人自身和諧發展而言的。全體教育工作者應著眼人的全面和諧發展,就此發展自己,同時發展學生。
這一命名既吻合主樓的形態特徵,也符合主樓的功能特徵;既有對建築外形上的描述,也有對學校及居者的期許。 
圖文信息綜合樓
涵禮堂
涵:涵潤,涵養。禮:禮儀,禮節。這一取名,意在暗示一種教育方式,即推崇潤物無聲的方式:參與、體驗、滲透,而不是一種簡單粗暴的方式:強制、逼迫、管教。是想讓學生在這裡受到善的涵養,美的浸潤,從而修身怡情,知禮明理;讓教師在開展教育,從而春風化雨,立德樹人。
“禮”,“理”二字,音同義殊,而又彼此關聯,禮為實,理為虛;禮為小,理為大;禮為先,理為後。我們推崇從小事、實事做起,在各種典禮、禮儀、禮節活動教育中,知理、明理、守理。這裡也從另一個側面在暗示著德育教育和人格養成的途徑——由小及大,有由實就虛的考慮。故舍利而取利。再者,典禮之地,集會之所,俗稱禮堂,如此命名也是為了便於識認,遵從禮俗。 
報告廳
玉成苑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玉成”今為一詞,意謂“助之使成”,後為“成全”之意。“玉成”也可以拆開來理解:玉經雕琢而後成。教學樓就是一個琢玉成器的地方。它既可指學生自己磨礪自己,自己成全自己,也可以指教師幫助學生,成全學生。
以“玉成”二字給教學樓命名,其第一層含義是,對學習者的一種提醒:第一,每一位同學都要學會自立。學習首先是自己的事,玉成自己,唯有自立,學會了自立,方能自理、自勵,也才有接受別人幫助的基礎,也才有自達的可能;第二,每一位同學都要懂得玉成自己的過程總會遇到艱難困苦,必須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和意志行動,琢玉成器的過程就是歷經艱辛收穫成功的過程。第二層含義是對教育者的一種提醒:第一,幫助和成全學生是教師的天責,玉成學生的老師才是合格的老師;第二,玉成學生,需要有一種情懷,更要犧牲之精神和奉獻之行動。成全了學生,也就成就了自己。“玉成”高度吻合“自立立人,自達達人”的學校精神。教學樓是三排建築勾連圍合而成,故以“苑”名之。 
教學樓
韻雅館老校區在藝術館旁,立有石刻,上書“清韻”二字,意在昭顯藝術館的功能特性。韻,韻味,韻致,韻律。雅,高雅,優雅,素雅,清雅,淡雅之意;音樂、美術、舞蹈等一切藝術形式,都講究韻味韻律,意在熏陶一種優雅高雅的氣質,鍛造一份藝術的靈氣。韻雅,既指稱藝術本身的特質,也是藝術教育培養知韻能雅的人這一目標。 
韻雅館
躬習樓躬:親自。陸遊詩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習:學習,練習,實習。《論語》云: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集“躬習”二字為實驗樓命名,是應和了它自身的功能特徵。因為這裡主要是給學生們提供動手操作、親身實踐、發現創造的場所,從中去驗證舊知,發現新知。我們強調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就是要通過親自實踐,親手實驗來磨練覺知的眼光,收穫深研的本領。 實驗樓
禾馨閣禾:莊稼,田禾,泛指一切農作物。古詩云:“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一命名,意在讓師生用餐時,知稼穡之艱、農勞之苦,存朴知儉,惜谷如金,做到“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嵌入“禾”字,既體現食堂的功用特性,也有與老校區食堂“恆念樓”有著一樣的用心。馨,香氣,溫馨。指這裡飯菜可口,環境溫馨。這是就飯堂的服務質量而言的,也是對食堂作為後勤保障部門所提出的希望。“禾馨”又與“合心”諧音,表示稱心滿意。“禾馨”有田園詩意,“閣”四方建築,古指休憩之地。“禾馨”與“閣”字兩相配合,詞庄意雅。 
學生、教工餐廳
松竹園在中國古代文化中,松竹梅被並稱為“歲寒三友”。松竹經冬不凋,梅花凌寒開放。梅蘭竹菊,又被稱為是“四君子”。松姿竹節,梅韻蘭心,代表著正直、勇敢、氣節、堅毅,高雅、文靜,它們一直是文人墨客吟詠的對象,更成為民族文化的精神圖騰。同時,在文化流轉中,松竹、梅蘭分別成為男女的象徵物。學校希望男同學剛毅若松若竹,女同學柔美如梅如蘭。擇取“歲寒三友”和“四君子”中具有指稱意義的一組物象給男女生宿捨命名,其一,是直觀上足以區分男女,其二,傳承文化,濃郁校園的人文氣息,第三更是為了德育教化和德育指向。希望生活在這裡的男女同學們,人居其室,性如其物,劍膽琴心,剛柔兼具,蹈矩厲節,物我如一。男生宿舍
梅蘭園女生宿舍

教育成果


學生成績
2012年,江蘇省通州高級中學高考成績:理科最高分419分,文科最高分408分,400分以上17人,省前100名4人,達清華、北大分數線8人;達本二分數線以上人數935人,其中達本一線的是591人。
2014年,通州區理科最高分為409分,400分以上5人,390分以上18人。文科最高分384分,380分以上3人。有理科狀元趙溢佳,文科狀元曹露、成栩慧。
2015年,通州高級中學1002人參加高考,622人達本科一批分數線,達線率62.07%,922人達本科二批分數線,達線率92.01%。
2018年,通州高級中學袁夢同學獲江蘇省高考理科第一名。
所獲榮譽
通州高級中學2005年5月至2011年12月先後榮獲江蘇省文明單位 等40多項省級及以上榮譽稱號,並被確認為江蘇省奧林匹克學科競賽培訓基地、江蘇省教育科研實驗基地、江蘇省青少年奧林匹克體育俱樂部、南京大學等知名高校優質生源基地、東南大學附屬中學。
江蘇省文明學校江蘇省模範學校江蘇省德育工作先進單位
江蘇省中小學校黨建工作先進集體江蘇省依法治校先進集體江蘇省和諧校園
江蘇省平安學校江蘇省綠色學校江蘇省愛國衛生先進集體
江蘇省健康促進學校金牌單位江蘇省科技特色學校全國群體工作先進集體
全國青少年工作先進集體全國青少年科普創新示範學校 全國讀書育人特色學校
江蘇省園林式單位江蘇省全民國防教育先進單位江蘇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

學校文化


校訓
通州中學校訓石——正德厚學
通州中學校訓石——正德厚學
江蘇省通州高級中學的校訓為:正德厚學。
正:端正;德:道德品行;厚:厚積;學:學識素養。
校訓的意思是使品德端正,學養深厚。該校訓從道德修養和學識素養兩個方面對全校師生員工提出了做人、做事、做學問的目標、要求和準則。
校歌
《正德厚學放飛青春》詞:黎化曲:暢想
沐浴江風海韻,植根古沙土壤,踐行先賢夙願,滋潤花蕾綻放。
啊!通州中學,我的樂園,你是東方一道亮麗的風景,爭奇鬥妍,魏紫姚黃,春夏秋冬飄香,飄香四方。
百年琢玉昆岡,續寫教育華章,力行正德厚學,播灑璀璨星光。
啊!通州中學,我的眷戀(我的夢鄉),你是東方一道美麗的彩虹,放飛青春,收穫希望,繼往開來遠航,揚帆遠航!
校風
江蘇省通州高級中學的校風為:求真求實求新。
求真:作為人格標準,必須做真人,待人真誠,不虛偽,不造假,光明磊落;作為求知態度,就是執著地追求真理,具備為真理而獻身的精神。
求實:意味著應具備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踏踏實實的作風,意味著要實幹,不要浮誇。
求新:工作學習中要敢於標新立異,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以造成生動活潑的新局面。
“三求”校風表明通州中學作為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和省四星級學校,全體師生員工應該具備孜孜以求,不斷進取的精神。
教風
江蘇省通州高級中學的教風為:崇嚴崇精崇活。
崇嚴:教學工作嚴謹,一絲不苟,對自己嚴格要求,對學生嚴格管理。
崇精:堅持質量標準,精益求精,不淺嘗輒止,不固步自封。
崇活:思想活躍,不因循守舊,教學方法靈活,具有改革創新精神。
“三崇”教風要求通州中學教師必須具備崇高的師德和良好的風尚。
學風
江蘇省通州高級中學的學風為:勤學勤思勤問。
勤學:勤奮刻苦求學,做到既有廣度又有深度,計劃周詳,惜時如金。
勤思:勤于思考,善於思考,不人云亦云,有獨到見解。
勤問:思而有疑,不恥下問,廣於求教,博採眾長。
“三勤”學風意味著學生能摒除惰性,刻苦鑽研,孜孜不倦,具備勤奮、探索精神。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校長室、黨委會​季仲平 ​校長、黨委副書記 
​許斌​黨委書記、紀委書記
​秦志強 ​副校長、黨委副書記 
張聖兵副校長
​瞿新民​紀委書記

知名校友


成旦紅,男,漢族,1965年2月出生,江蘇南通通州人(畢業於通州高級中學),全日制研究生,工學博士,教授,1993年8月參加工作。官方資料顯示,成旦紅現為中共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