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樓鎮
江西省樟樹市下轄鎮
經樓鎮是江西省樟樹市下轄的一個鎮。位於樟樹市西北部,距城區15公里,東、南、西分別與本市城北、臨江、劉公廟接壤,北與高安市八景新街隔河相望。全鎮佔地81.62平方公里,以丘陵為主。
境內煤炭資源豐富,已探明的儲量達300萬噸以上,具有較高的開採價值。耕地面積38531畝,其中旱地7566畝,水田30965畝,山地面積26906畝,退耕還林面積6363畝,水系比較發達,東南面以消江河為界,西北面以禮港河為界,有小型水庫11座,山塘59座,精養魚塘3處。全鎮轄15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常住人口16958人(2017年)。
自然村98個,216個生產隊,定編村委幹部76人,村小組幹部286人。全鎮30個黨支部,其中村黨支部15個,共有黨員762人(其中農村黨員520人,佔總數的70%)。有中學一所、小學10所、一個中心衛生院、村赤腳醫生33名,有一個文化站、一座電影院。
贛粵高速公路有13公里穿境而過,張北公路連通城北與劉公廟,與清萍線、清高線相通。15個村委全部實現水泥路,30%的自然村拉通了水泥路,交通較為便捷。
以駐地自然鎮命名。解放前夕為經樓鄉。解放初為第二區的解放、蛟湖、神嶺、勝利、中林、小洋、大南鄉和經樓鎮。1956年撤區為經樓、蛟湖、大南鄉。1958年成立經樓公社。1984年改鄉,1985年4月撤鄉建鎮。1997年,面積81.3平方千米,人口2.4萬人,轄經樓、皎湖、灣頭、后窯、前窯、水溪、神嶺、楊彭、沿園、中林、橫崗、南江、長崗、店子、五老、大路、小洋17個行政村。
2005年,全鎮面積81.78平方千米,人口23984人(其中農業人口22011人,非農業人口1973人),轄1個居委會、15個行政村。2005年底,將城北街道(現已更名為張家山街道)所轄的荷湖、張家山、蓼洲、蛟湖、朱山、回龍、杏塘、沙埂、麻埠、袁贛行政村劃歸臨江鎮管轄;徐家堎、喻張、金岸、薛溪、洲上、光明、中坊、郭坊、楊林、棖湖、馬堎、槎市、雙林、禮洲、朱坊15個行政村劃歸經樓鎮管轄。
經樓鎮位於樟樹市北部,西界劉公廟鎮,南接臨江鎮,北傍澧港河與高安市為鄰,東瀕蕭江與張家山街道相望。面積131.78k㎡,人口51682人。地處低丘平原,澧江河、肖江分別流經北緣。贛粵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張北公路連通城北與劉公廟,與清萍線、清高線相通。
經樓鎮境內煤炭資源豐富,已探明的儲量達300萬噸以上,具有較高的開採價值。耕地面積38531畝,其中旱地7566畝,水田30965畝(早田24695畝、一晚6270畝),山地面積26906畝,退耕還林面積6363畝,水系發達,東南面以消江河為界,西北面以禮港河為界,有小(一)型水庫1座,小(二)型水庫10座,山塘59座,精養魚塘3處。經樓鎮境內有海拔95米的神嶺山;澧港河自西向東,蕭河自西向東,蕭江河自南向北折東,分別流經鎮緣。自然災害以洪澇為主。

經樓鎮旅遊
下轄經樓街居委會30個行政村。
村 | 后窯村 | 前窯村 | 楊彭村 | 沿園村 | 經樓村 |
水溪村 | 皎湖村 | 灣頭村 | 神嶺村 | 中林村 | |
橫崗村 | 大路村 | 小洋村 | 老店村 | 兩江村 | |
徐家堎村 | 喻張村 | 金岸村 | 薛溪村 | 洲上村 | |
光明村 | 中訪村 | 郭坊村 | 楊林村 | 棖湖村 | |
馬堎村 | 槎市村 | 雙林村 | 禮洲村 | 朱坊村 |
鎮政府駐經樓街經榮路1號,距市區12千米。
人口23984人(其中農業人口22011人,非農業人口1973人)、6856戶(其中農業戶5941戶,非農業戶915戶),經樓鎮總勞力10552(其中男5650,女4902)。
在附近鄉鎮及高安一帶小有名定編村委幹部76人,村小組幹部286人。經樓鎮30個黨支部,其中村黨支部15個,共有黨員762人(其中農村黨員520人,佔總數的70%)。

經樓鎮藥材生態基地
2008年,經樓鎮糧食產量:稻穀19321噸,大豆396噸,花生1830噸,芝麻65噸,油菜籽839噸,紅薯520噸,瓜類1305噸等。林業用地面積26906畝,活立木蓄積量10000立方米,已成林人工林面積數千畝;其中有一個千畝綠色的工業原料林基地,已成林海;另有千畝吳萸子、枳殼、黃梔子、杜仲為主的生態藥材基地。畜牧業一直是經樓鎮特色產業,2008年,生豬出欄26000頭,肉用牛1020頭,肉用羊100頭,肉用禽20.07萬隻,蜂蜜產量84噸,養蜂箱數1200箱。漁業養殖面積4091畝,水產品產量500噸。七里山千頭肉牛養殖基地已成規模;孔雀、野山雞等特種養殖項目也已展開;還有千畝太空白蓮基地、萬頭良種肉豬自繁自養基地等。
經樓鎮鄉鎮企業起步早,擁有化纖、建材、釀酒、採煤、建築、輕工、食品加工等行業。經樓玻纖廠建於1972年,是樟樹市最早的鄉鎮企業之一,其產品遠銷勝利、中原、大慶、克拉瑪依油田。經樓建築公司(樟樹市第三建築公司)在樟樹市全省建築業中聲譽較高,承建的新余市委大樓、江西鋼廠熱處理車間、宜春市勞動服務公司大廈等被評為地區級優良工程。還有年產309噸四特酒基的經樓酒廠,原煤和石灰石貯量豐富。

經樓鎮油豆腐
贛粵高速公路有13公里穿境而過,張北公路連通城北與劉公廟,與清萍線、清高線相通。15個村委全部實現水泥路,30%的自然村拉通了水泥路,交通較為便捷。
經樓鎮村村通水泥路,為經樓形成了便利的高速、國道、市、鄉村公路交通網路。電信大樓開通了500門程式控制電話,有江西省第一批授予的“手機村”-中林村。50%的村民裝上了寬頻有線電視網。經樓鎮興建日供水能力500噸的自來水廠,提供了可靠、優質生活用水。

經樓鎮民間樂隊
經樓鎮從兩方面入手,打造和諧平安鄉鎮。一是開展全民自防自治活動。將轄區內劃分為十四個自防自治區,並以此為平台,開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防範、自我約束的全民性自防自治活動,形成了戶戶有治安員,人人參與治安的氛圍,構建了矛盾糾紛鎮、村、組三道調處防線,使矛盾糾紛做到了“三不出”,即:小糾紛不出組,較大糾紛不出村,重大糾紛不出鎮。二是制定突發事件處置預案。
經樓鎮是個有著悠久文化歷史的古鎮,民間版畫、民間刺繡、民間採茶劇享譽江西省內外。為使各民間文化隊伍朝穩定的方向前進,經樓鎮一方面從民間文化隊伍中選聘一批思想好、業務精、作風實的優秀專業人員,擔任文化隊伍領頭人,另一方面投入資金添置文化設施。該鎮共投入了50餘萬元資金用於文化建設,購置了音響設備、添置了採茶劇團道具,修建了文化活動場所。經樓鎮建起了一流的鎮文化中心,每天向群眾傳播現代文明,一流的鎮影劇院加大了科技興農、普法教育的宣傳面,鎮文化樓、農民夜校和文體室則成了經樓鎮農業業餘休閑的好去處,民間版畫協會、民間刺銹協會、鑼鼓隊、嗩吶隊、舞龍舞獅隊、龍舟隊、採茶劇團等20多個民間文體隊伍也活躍於經樓鎮農村的各個角落。
經樓鎮位於樟樹市西北部14公里處,是一座具有10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鎮,山清水秀,民風純樸。勤勞樸實的26000多經樓人民乘改革東風,革故鼎新,在81.78平方公里富饒的土地上描繪出一幅幅璀璨的錦繡藍圖。基礎設施的日臻完善為鎮村經濟的飛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投資近千萬元鎮村公路改造順利完工,村村通水泥路為經樓形成了便利的高速、國道、市、鄉村公路交通網路。電信大樓開通了500門程式控制電話,有全省第一批授予的“手機村”——中林村。50%的村民裝上了寬頻有線電視網。鎮興建日供水能力500噸的自來水廠,提供了可靠、優質生活用水。投資370餘萬元在中林山上興建了一所佔地100畝、建築面積4200平方米、可供養150名老人的幸福院,社會保障體系日益完善。文教衛生事業蓬勃發展,社會治安秩序良好,人民群眾安居樂業。
經樓鎮有耕地面積38531畝,其中水田30965畝,旱地7566畝。主要農作物產量分別為糧食總產量達3.98萬噸,花生產量2189噸,油菜產量659噸,紅薯3849噸,芝麻65噸,瓜類1305噸。
經樓鎮鄉鎮企業起步早,發展快,是全市最早的鄉鎮企業之一,其產品遠銷勝利、中原、大慶、克拉瑪依油田。經樓建築公司(樟樹市第三建築公司)在全市全省建築業中聲譽較高,原煤和石灰石貯量豐富。2011年鎮有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2家,主要工業產品有白水泥,產量11.6萬噸;箱包(韓商獨資企業產品)108萬件等,工業主營業務收入達3.8億元,同比增長20%,實現稅收300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達2.2億元,同比增長38%。
經樓鎮享有“文化鄉”的美稱,民間文化底蘊十分豐富,享譽省內外的經樓採茶劇團、民間版畫協會、刺繡、樂隊等民間文娛團體20餘個,境內有七里山西周遺址,下埠山春秋遺址,楊家山春秋遺址和麻家寨春秋遺址等。
“肖江河畔春潮湧,‘藏經樓’上鬧歡歌”是改革開放的經樓人民歡迎海內外客商的真實寫照。實行“構建大開放、促進大發展、培植大產業”為指導思想,通過誠信招商,富商富民,把經樓建設為一個布局合理,服務設施完善的經濟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