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樟樹的結果 展開

樟樹

江西省轄縣級市

樟樹市,江西省轄縣級市,由宜春市代管,地處江西省中部,鄱陽湖平原南緣,跨贛江中游兩岸,介於東經115°06′33″至115°42′23″,北緯27°49′07″至28°09′15″之間,總面積1291平方千米。樟樹市為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氣候溫潤,四季分明,霜期較短,日照充足的特點。截至2018年,樟樹市轄5個街道、10個鎮、4個鄉,另轄3個鄉級單位。市政府駐淦陽街道。截至2017年末,樟樹市戶籍人口609771人。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始建新淦縣,治於淦陽(今樟樹市城區)。五代南唐昇元二年(938年),劃出新淦縣以北地區,另撥新淦縣的崇學鄉和高安縣的建安鄉、修德鄉在蕭灘鎮(宋改稱臨江鎮)建清江縣(袁贛二水匯流蕭灘,江水清澈,以水名縣)。1988年10月26日,撤銷清江縣,設立樟樹市。樟樹市自古有“八省通衢之要衝,贛中工商之鬧市”之稱,浙贛鐵路穿境而過,京九鐵路和105國道縱穿南北,贛粵高速公路和滬瑞高速公路橫貫東西,樟樹港與南昌、九江港並稱為贛江三大港口。樟樹市有墓葬、古建築、石雕、碑刻等文物保護點1000餘處。2016年12月,被列為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2019年,被列為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示範縣(區)。

2018年,樟樹市實現生產總值408.6億元,同比增長8.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7.2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198.6億元,增長7.7%;第三產業增加值172.8億元,增長10.1%。

歷史沿革


樟樹自商周至春秋戰國,先後屬吳、越、楚。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在樟樹境內始建新淦縣,縣治淦陽(今樟樹城區)。
自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樟樹地分屬新淦、建成、宜春三縣。至東漢中平二年(185),析宜春置漢平縣,縣治在今樟樹中洲鄉西北吳平圩,樟樹地分屬新淦、建成、漢平三縣。
三國時,孫吳改漢平縣為吳平縣。
隋開皇九年(589),省新渝縣入吳平縣;開皇十一年,省吳平縣(從建縣至此達406年)入宜春縣;開皇十八年,復分宜春縣置新渝縣。唐武德五年(622),以今樟樹昌傅鎮太平圩為縣治,置始平縣,武德七年廢,入新渝縣。
唐儀鳳年間(676-678),朝廷賜號樟樹境內閣皂山為“天下第三十三福地”。
五代南唐升元二年(938)八月,割高安的建安鄉、修德鄉,新淦的崇學鄉另建清江縣,以蕭灘鎮(今臨江鎮)為縣治,直屬鎮南軍節度使。南唐保大十年(952),清江縣改隸筠州。
北宋淳化三年(992),割清江、新淦、新喻三縣置臨江軍,清江為首縣。北宋治平三年(1066),割新淦茂才鄉、新喻思賢鄉隸清江縣,縣境由三鄉增為五鄉。
元至元十四年(1277)臨江軍改臨江路。
明洪武二年(1369)改臨江路為臨江府,轄清江、新淦、新喻三縣。宣德四年(1429),臨江、樟樹兩鎮均列為全國33大工商稅收重鎮之一。嘉靖四十一年(1562),設湖西分守道駐臨江。
清沿明制,屬袁瑞臨鹽法道臨江府。
民國二年至十四年,屬廬陵道;民國十五年至二十年,直屬省;民國二十一年至三十八年,先後屬第一、二行政督察區。
樟樹[江西省下轄縣級市]
樟樹[江西省下轄縣級市]
1930年10月至11月,在臨江鎮建立縣蘇維埃政府,屬湘鄂贛邊境特委領導。
1949年6月19日,在樟樹鎮建立清江縣人民政府(同年7月15日遷臨江鎮,1950年3月27日又遷回樟樹鎮),屬南昌分區專員公署。
1959年1月1日,改屬宜春專員公署(今宜春市)。1988年10月26日清江縣撤銷,改設樟樹市至今。
1988年10月26日,撤銷清江縣,設立樟樹市。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樟樹市地處江西中部,鄱陽湖平原南緣,跨贛江中游兩岸。地理坐標:東經115°06′33″至115°42′23″,北緯27°49′07″至28°09′15″。市區位於橫穿江西的浙贛鐵路和縱貫江西的贛江交叉點上,市域東鄰豐城、南接新干、西毗新余、北連高安。全境東西長50公里,南北寬31公里,總面積1291平方公里。

氣候特徵

樟樹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域,具有氣候溫潤、四季分明、霜期較短、日照充足的特點。年均氣溫17.7℃,七月份平均氣溫29.3℃,一月份平均5.3℃;極端最高氣溫40.9℃,極端最低氣溫-11.7℃;≥5℃積溫6145.6℃,≥10℃積溫5585.0℃。年降水量1710.7毫米,多集中在三至六月,約佔全年降水量的50%。年日照為1718.2小時。無霜期273天左右,約在十一月下旬初霜,二月底終霜。“春寒”易引起爛種、爛秧,“五月寒”使水稻分櫱受阻和幼株受害,“秋害”危害二晚抽穗揚花,五、六月的暴雨易釀成洪澇,秋旱、冬季冰凍霜雪,常損害作物。

水文

樟樹市境內河道屬贛江水系。以贛江為主軸,西有袁河、蒙水、蕭江、澧江;東有龍溪河、薌溪河、清豐河。總長263.65千米,水面78456畝。
贛江(清江),贛江是長江主要支流之一,江西省最大河流。位於長江中下游南岸,源出贛閩邊界武夷山西麓,自南向北縱貫全省。贛江經新干縣下洲入境,過永泰鎮洲上鄉洋湖鄉及樟樹市西,東北折經張家山街道大橋街道,於牛灣洲出豐城。境內長28.4千米,佔主河長度的3.84%。
袁河,上游稱秀江,渝水,古稱南水、牽水。源出萍鄉市武功山主峰北麓,蜿蜒東流,自縣境西南黃土崗鎮堖上(清江堖)入境,沿縣境南屆(黃土崗鎮、昌傅鎮南屆)曲折東流,至昌傅鎮下余村時,繞成90度大彎,折北直插縣境中部(臨江鎮、洲上鄉),至張家山街道荷湖館匯入贛江
蕭江,古名小陽水,今叫經樓河,源頭眾多,主源出自市境西主峰園嶺寨下,山前鄉西北的丘陵地區,至央田(香田)合為蕭江。著名的吳城商代遺址即在蕭江上游。東北過臨江鎮西,經樓鎮、張家山街道,於經樓鎮東北角的“剪刀口”與張家山街道下土湖村北之間會澧江,至豐城市泉港鎮入贛江。境內全長55千米,流域面積387.6平方千米。
蒙河,袁河支流,全長44千米。集雨面積476平方千米。源出上高縣蒙山,於新余市水北鄉入境,流經義成、中洲、黃土崗、昌傅四個鄉鎮,於昌傅鎮馬青河頭村鄢家匯入袁河。中洲鄉段的樓門前為古吳平縣城址。下游古稱太平江,有棲梧山舊跡,為唐初始平(或曰治平)縣城址。
龍溪河,古之淦水。民國期間,下游曾稱“狗頸河”。源出市東南之石陂,繞紫淦山蜿蜒東北流,經新干縣境,再於永泰港里曹家入境。境內全長20.6千米。
薌溪河,古之閣水,以源出閣皂山而得名,亦稱沉香溪。主源出玉華山麓西側的巷石坑,與紫淦山會於趙家橋,經薌溪至南上揚村,合小溪水迂迴北流豐城市小港口入贛江。主河長62千米,境內長42.5千米,流域面積317.7平方千米。主要支流草溪,源出洋湖鄉福城,長24千米,流域面積45.9平方千米。
澧江,古之曲水,源出高安。於經樓鎮東北窯里渡與蕭江交匯,境內長30.5千米。
清豐河,源出豐城紫金山,斜穿境東北角再入豐城。境內長2.65千米,不通航。

自然資源


岩鹽資源

樟樹市岩鹽資源比較豐富,佔全省儲量95%以上,居全省首位、全國第四位。2004年底,岩鹽保有儲量103.676億噸,其中基礎儲量95.5億噸,佔資源儲量92%以上,可供性和可信度較高。

水資源

2017年,樟樹市水資源總量13.06億立方米。全年總用水量4.31億立方米,比上年下降0.23%。其中,生活用水0.33億立方米,增長6.45%;工業用水0.83億立方米,增長2.47%;農業用水3.15億立方米,下降0.94%。

行政區劃


樟樹市轄10個鎮,5個街道,4個鄉村。
街道辦事處:淦陽街道、大橋街道、鹿江街道福城街道、張家山街道
鎮:臨江鎮、觀上鎮、昌傅鎮、永泰鎮、劉公廟鎮義成鎮、黃土崗鎮、經樓鎮、閣山鎮、店下鎮
鄉:洲上鄉、中洲鄉、洋湖鄉、吳城鄉
截至2018年,樟樹市轄5個街道、10個鎮、4個鄉:
淦陽街道大橋街道鹿江街道福城街道張家山街道
臨江鎮觀上鎮昌傅鎮永泰鎮劉公廟鎮
義成鎮黃土崗鎮經樓鎮閣山鎮店下鎮
洲上鄉中洲鄉洋湖鄉吳城鄉
另轄3個鄉級單位:樟樹市工業園區、濱江新城、省雙金園藝場。市政府駐淦陽街道。

人口民族


截至2017年末,樟樹市戶籍人口609771人,比上年減少1651人,下降0.3%。根據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統計,全市年末常住人口562659人,比上年末增加1282人,增長0.2%;全年出生人數7779人,出生率13.84‰;死亡人數3456人,死亡率6.15‰;自增人數4323人,自增率7.69‰。

政治


市委書記董曉明
市長尹志來

經濟


綜述

2017年,樟樹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75.57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去年增長8.6%,高於全國1.7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9.47億元,增長5.0%;第二產業增加值189.63億元,增長8.9%;第三產業增加值146.47億元,增長9.2%。三次產業結構更加優化,由上年的11.6:49.8:38.6調整為10.5:50.5:39。在GDP增速中,第一產業拉動0.48個百分點,貢獻率為5.6%;第二產業拉動5.07個百分點,貢獻率為58.9%;第三產業拉動3.05個百分點,貢獻率為35.5%。人均生產總值66749元,增長12.3%。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214.67億元,增長8.9%,佔GDP比重為57.2%。
2017年,樟樹市財政總收入55.34億元,比上年增長6.1%,財政總收入佔GDP比重為14.7%。稅收總收入45.8億元,增長6.4%,占財政總收入比重為82.8%。
2017年,樟樹市財政支出54.8億元,增長2.9%。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9.3億元,下降11.4%;公共安全支出2.14億元,增長19.7%;科學技術支出2.11億元,增長71.2%;教育支出12.75億元,增長8.1%;文化體育和傳媒支出0.28億元,下降51.8%;醫療衛生支出6.15億元,增長23.3%;節能環保支出1.21億元,增長9.7%;城鄉社區事務支出3.73億元,增長19.6%;住房保障支出1.63億元,增長22.1%;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8.92億元,增長17.8%。其中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教育、醫療、就業和社會保障、保障性住房等民生支出達到42.5億元,增長7.1%,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77.6%。
2017年,樟樹市固定資產投資322.91億元,比上年增長10.5%,其中500萬以上固定資產投資310.01億元,增長10.7%。分產業看,在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7.76億元,下降32.8%;第二產業投資209.39億元,增長13.8%,其中工業投資209.39億元,增長13.8%;第三產業投資92.86億元,增長27.9%。分投資主體看,國有經濟投資30.37億元,下降19%;非國有投資262.79億元,增長13.9%。
2017年,樟樹市房地產投資16.9億元,比上年增長41.3%,其中住宅投資11.5億元,增長25.6%。商品房銷售面積42.2萬平方米,增長46.3%,其中住宅銷售面積37.6萬平方米,增長55.3%。商品房銷售額18.9億元,增長23.7%,其中住宅銷售額16.5億元,增長50%。商品房竣工面積22.6萬平方米,下降17.2%,其中住宅竣工面積19.1萬平方米,下降11.7%。
根據住戶抽樣調查,2017年,樟樹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71元,增長8.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50元,增長8.8%。
2018年,樟樹市實現生產總值408.6億元,同比增長8.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7.2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198.6億元,增長7.7%;第三產業增加值172.8億元,增長10.1%;三次產業結構為9.1:48.6:42.3。財政總收入60.02億元,同比增長8.5%;稅收總收入51.17億元,占財政總收入85.3%;地方財政收入33.14億元,同比增長1.0%,地方財政支出57.26億元,同比增長4.5%。
2018年,樟樹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736元,增加2586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72元,增長1301元。城鄉居民年末儲蓄餘額231.55億元,增長5.9%。

第一產業

2017年,樟樹市農林牧漁業完成總產值61.65億元,增長4.8%。其中,農業產值28.75億元,增長6%;林業產值4.48億元,增長9.2%;牧業產值18.37億元,增長1.7%;漁業產值8.9億元,增長6.8%。
2017年,樟樹市糧食播種面積84686公頃,增長0.2%;棉花種植面積239公頃,增長0.84%;油料種植面積30177公頃,增長0.1%;中藥材種植面積5835公頃,比上年增加2467公頃,增長73.2%;蔬菜種植面積9942公頃,比上年增加371公頃,增長3.9%。全年糧食總產量59.1萬噸,增長0.14%,全年全市早稻播種面積35923公頃、總產量251210噸,與去年保持持平;棉花產量341噸,比上年增長1.5%;油料產量56085噸,比上年增長1.2%;茶葉產量287噸,比上年增長1.4%;中藥材產量7222噸,比上年增長28.2%;水果產量10642噸,比上年增長4.6%。
2017年,樟樹市肉類總產量93343噸,增長1.8%。其中:豬肉產量61912噸,下降2.2%;牛肉產量11653噸,增長32.7%;羊肉產量293噸,增長6.5%;禽肉產量18998噸,增長0.981%。年末生豬存欄381479頭,增長1.42%;生豬出欄771254頭,增長0.79%。家禽存籠473.48萬羽,增長2.2%;家禽出籠1324.17萬羽,增長0.98%。禽蛋產量8782噸,增長0.2%。全年水產品產量51892噸,增長0.98%。
2017年,樟樹市農田有效灌溉面積36.7千公頃。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37.7391萬千瓦,增長10.85%。其中,農用排灌動力機械10.729萬千瓦;聯合收割機141台。實際機耕面積103.63千公頃,機械收穫面積83.72千公頃。
2017年,樟樹市被農業部列為全國農業創業創新園區(基地)。出台中藥材種植產業發展試行辦法,全力抓好中藥材種苗“源頭工程”,建成中藥材育苗基地300餘畝,建設中洲荷陂、吳城塘下等千畝以上基地1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達743家、家庭農場297家,建立規模以上種養產業基地258個。閣山鎮獲評省級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鄉鎮。
2018年,樟樹市農業總產值59.5億元,增長3.2%。糧食總產量59.1萬噸。主要農產品有油料56825噸,中藥材21062噸。萬元GDP能耗0.2921噸標準煤/萬元。

第二產業

2017年,樟樹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5%,增速同比提高0.6個百分點。全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53.2億元,同比增長15.6%。其中,酒業完成產值39.5億元,增長2.6%;葯業完成產值182.3億元,增長25.1%;鹽化工業完成產值98.5億元,增長9.8%;機械五金製造業完成產值152.5億元,增長17.7%。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38.0億元,增長13.1%;工業產品銷售率100%,比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實現利稅87.9億元,同比增長5.1%,其中利潤66.1億元,增長28.1%。
2017年,樟樹市葯、酒、鹽化工、機械五金製造四大支柱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61.1億元,增長18.2%,占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總收入的72.3%。四大支柱產業發展良好。酒業完成稅收11.07億元,同比增長32.5%;葯業實現稅收6.6億元,增長31.6%;鹽化工業實現稅收1.3億元,增長61.4%;金屬傢具製造完成1億元,剔除上年查補稅收5671萬元,增長32.6%。
2017年,樟樹市建築業實現增加值25.2億元,可比增長6.2%,佔全市GDP比重為6.7%。全市資質等級以上建築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31.5億元,增長19.7%;房屋建築施工面積300.4萬平方米,增長5.8%;房屋建築竣工面積137.6萬平方米,增長2.6%。
2018年,樟樹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04.9億元,同比增長-18.4%。規模以上工業增長8.9%。
2018年,樟樹市主要工業產品有:白酒2.53萬千升,原鹽16.2萬噸,中成藥5739噸,電動葫蘆2416台,單雙梁起重機2253台,香料2100.27噸,水泥21.87萬噸。

第三產業

2017年,樟樹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3.02億元,比上年增長11.9%。其中,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總額20億元,增長20.9%。
2017年,樟樹市引進境外資金8718萬美元,比上年增長8.91%;引進國內市外資金75.94億元,比上年增長10.06%。全市全年外貿出口16793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26%。
2018年,樟樹市外貿出口9.34億元,實際利用外商投資9506萬美元。
2017年,樟樹市共接待來樟旅遊觀光者883.5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9.87%;旅遊總收入84.52億元,比上年增長44.23%。
2017年,樟樹市完成郵電業務總量32081.7萬元,比上年增長13.4%。其中,郵政業務量4446萬元,增長14.5%;固定電信業務量5295.7萬元,下降3.4%;行動電話業務量22340萬元,增長18%。年末固定電話用戶5.86萬戶。其中,城市用戶3.17萬戶,鄉村用戶2.69萬戶。年末行動電話用戶38.1萬戶,寬頻網用戶8.7萬戶。
截至2017年末,樟樹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351.93億元,比年初增加41.49億元,增長13.4%,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218.65億元,比上年增長4.6%。全市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243.7億元,比年初增加34.95億元,增長16.7%。其中:短期貸款餘額114.29億元,下降1.5%;中長期貸款餘額126.15億元,增長40.0%。
2017年,樟樹市保險公司保費收入7.3億元,比上年增長14%。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2.8億元,比上年增長27.3%;人壽險保費收入4.5億元,比上年增長7.1%。支付各類賠款2億元,比上年增長11.2%。其中,財產險賠款1.33億元,增長10.5%;人壽險賠款0.67億元,增長11.7%。

文化


名優特產

道地藥材
樟樹市是“中國葯都”,自古為江南藥材集散地,有“葯不到樟樹不齊,葯不過樟樹不靈”之說。全市藥材種植面積達18萬畝,有商州枳殼、陳皮、黃梔子、杜仲、車前草吳茱萸等近800多個品種。其中商州枳殼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和新中國衛生部編纂的《中藥大辭典》中均有記載,因其採摘和加工不同凡響,炮製的枳殼皮青、肉厚、色白、香味濃、果囊小、呈菊花狀、質量好、療效高,而成為枳殼中之上品,宋時已被列為“貢品”。樟樹中藥材以其質量上乘、製作方法獨特、療效顯著,樟幫葯工精湛工藝切制的中藥飲片“薄如紙、吹得起、斷面齊、造型美”。
香樟剪紙
樟樹市剪紙歷史源遠流長,有“中國剪紙藝術之鄉”的稱號。香樟剪紙由樟樹市剪紙藝術研究中心製作,作品精巧秀麗、逼真形象、玲瓏剔透,寓意豐富。剪紙作品內容以樟樹市較有代表性的風景、文化和傳統故事為主,內涵豐富,獨具紀念性、收藏性。包含紀念冊、中國結剪紙、夏布剪紙、剪景觀燈等不同產品,代表作品《紅色江西》曾獲“2017江西十大紅色旅遊商品”一等獎。
樟樹版畫
樟樹是江西四大名鎮之一,明末清初已是江南木版年畫的集散地之一。樟樹版畫歷史悠久,地上地下留下了許多珍貴的版畫遺產,如築衛城遺址時代的陶片紋樣、商代吳城青銅器圖案、北宋閤皂山的畫像石、明清之際的樟樹木板年畫等。1985年樟樹成立了版畫會,是全國第一個縣級市的版畫群體組織,樟樹農民版畫會和新苗版畫家協會也隨後成立。近現代以來,樟樹先後有120多幅版畫作品入選全國各種美展或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有50多幅被中國美術館收藏,60多幅被選送到日本、美國、法國、瑞士等10多個國家展出或結集出版。樟樹版畫共有創作隊伍120多人,代表作品有《金風飄過》《武魂》《父親這輩子》等。2003年3月,樟樹市被授予“中國民間特色藝術版畫之鄉”。

交通


樟樹市自古有“八省通衢之要衝,贛中工商之鬧市”之稱,水陸交通運輸便利,浙贛鐵路穿境而過,京九鐵路和105國道縱穿南北,贛粵高速公路和滬瑞高速公路橫貫東西,樟樹港與南昌、九江港並稱為贛江三大港口。
樟樹市有公路683條,總里程1362.455千米,其中贛粵高速公路和滬瑞高速公路,計54.9千米;國道27.04千米,省道65.23千米,農村公路1215.285千米,形成了一個以國省道為主幹、縣鄉道為補充的現代公路網路。新建汽車客運站三個,佔地面積20900平方米,建築面積5387平方米,日發車500個班次。有營運車輛2286輛,其中貨車1995輛、客車193輛、公交車42輛、計程車56輛,經營省際班線3條、省內跨市班線8條、市內班線12條、市內鄉班線27條。
2017年,樟樹市完成旅客運輸量1054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1.5%;完成貨物運輸量2358.6萬噸,比上年增長9.2%。貨物運輸周轉量825290萬噸千米,比上年增長7.2%。其中,鐵路貨物運輸周轉量32750萬噸千米,增長32.4%;公路貨物運輸周轉量773525萬噸千米,增長9%;水運貨物運輸周轉量19015萬噸千米,比上年增長1.2%。旅客運輸周轉量59951萬人千米,比上年增長9.7%。其中,鐵路旅客運輸周轉量18166萬人千米,增長8.5%;公路旅客運輸周轉量41785萬人千米,增長9.5%。樟樹港埠貨物吞吐量1143815噸,比上年下降0.8%。

社會


科學技術

2017年,樟樹市科技項目計劃3項。通過鑒定與驗收2項。全年專利申請量891件,專利授權量690件。全年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2家。

教育事業

2017年,樟樹市普通高中、初中、小學在校生分別為10329人,18888人和44658人,高等職業院校在校生5759人,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1711人,特殊學校在校生287人,擁有幼兒園137所,在園幼兒16061人。普通高校招生共錄取3055人,錄取率83.95%。

文化事業

截至2017年末,樟樹市有專業劇團2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電影放映單位7個。全市共有鄉級廣播電視站14個,有線電視用戶93661戶,其中農村用戶48700戶。

醫療衛生

截至2017年末,樟樹市共有各類醫療機構358個。其中,醫院、衛生院2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3個;療養院1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59個;村衛生室258個。醫療衛生機構擁有床位2434張,其中醫院、衛生院床位1392張。醫療機構衛生人員3361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2516人。在衛生技術人員中,執業(助理)醫師822人,註冊護士1124人,藥師(士)169人,技師(士)213人。

體育事業

2017年,樟樹市在地級及以上比賽獲得71枚金牌、50枚銀牌、36枚銅牌。舉辦全市性競賽活動137次,參賽人數19000餘人次。

社會保障

樟樹市
樟樹市
截至2017年末,樟樹市從業人員361392人,比上年增加1480人,增長0.4%。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51673元,較上年提高1130元,提高2.2%。
2017年,樟樹市城鎮新增就業人數5790人,城鎮就業率達97.76%,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7559人。全年新增小額擔保貸款20185萬元,扶持個人創業小額貸款7905萬元,新增擔保基金50萬元。年末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人數87083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試點參保人數256240人;被征地農民參加養老保險人數33814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37984人;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繳費人數564874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56601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35001人。
2017年,樟樹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7567戶;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5815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15647戶;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21549人。全年累計發放城市低保金6545萬元、農村低保金5993.62萬元、醫療救助資金2025.62萬元、孤兒基本生活保障金668萬元。
2018年,樟樹市城鎮新增就業5437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7783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49.43%,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98.2%。全年減貧2734人。

旅遊


名勝古迹

文化古迹
文化古迹
樟樹市有古文化遺址120多處,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新石器時代遺址13處,其中以築衛城、樊城堆為代表,築衛城距今已有4500多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認定是迄今為止保留最完整的新石器時代古城,樊城堆遺址被考古學家命名為樊城堆文化。吳城商代遺址是江南首次發現的商代大規模人類居住遺址,被考古學家命名為吳城文化。距市區20公里的國家級森林公園——閣皂山,為中國道教三座名山之一,是道教靈寶派創始人葛玄煉丹的地方,被唐高宗御封為“天下第三十三福地”。
道教聖地--閣皂山
閣皂山位於樟樹市東南20公里處的贛江東岸,綿直200餘里,因其“形如閣,色如皂”而得名。相傳道學家葛玄曾在此修真悟道、后雲遊四海,最終仍回到閣皂山、並在駱駝峰之側修建卧雲庵,築壇立灶,煉丹8載,終成“九轉金丹”。
吳城商代遺址
位於樟樹市西南44公里的山前吳城村、肖江上游的丘陵坡地上。它是在江南首次發現的較大規模的商代文化遺址。考古界稱之為“吳城文化”。遺址中心在吳城村土城內。1973年修水庫時,被民工發現。后經6次發掘,面積達61.3萬平方米,清理出房基2座,灰坑和窯地55個,墓葬16座。陶窯2座,出土較完整的石器、銅器、玉器、牙雕等900餘件。這些遺跡、遺物的發現,為探討江西地區商周青銅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代表人物


人物生卒年份事迹
葛玄164~244家本琅琊,丹術家
聶友221~253三國東吳名將
徐夢莘1126~1207史學家兼精醫學
張洽1161~1237宋末元初製藥名家
范梈1272~1330與虞集、揭傒斯、楊載齊名,號稱“元詩四大家”
聶尚恆1572~?王守仁弟子王龍溪、王荊石為師
熊化1576~1649受一品服出使朝鮮
楊廷麟1598~1646歷官吏部右侍郎、加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
劉子壯1609~1653清順治六年(1649)狀元
劉敞1019~1068編排官王堯臣以其內兄親避嫌而自列第二為榜眼
劉攽1023~1089宋代著名史學家
黃石屏1856~1917著名的金針醫師,譽為“神針”
柯萬芝1883~1950清江採茶劇創始人
陳劭先1886~1967歷任全國政協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民革中央常委等職
楊杏佛1893~1933歷任孫中山秘書、中央研究院總幹事、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總幹事
胡素1899~1978傑出抗日將領
陳文珍1907~1932任清江縣蘇維埃政府主席
黃達1908~1978遼寧省副省長、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
周譽侃1908~1976物理學家、物理教育家
張海棠1912~2003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
劉遠生1914~1983廣東軍區副司令員
楊樹根1916~1998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
聶轟1918~1980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常委
顧阿發1931~2005全國勞模
皮桂娣1956~2005全國勞模

獲得榮譽


中國葯都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城市江西省園林城市中國產業發展能力百強縣市
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標兵中國金屬傢具產業基地中國剪紙藝術之鄉全國縣域商標發展百強
綜合實力百強縣2019年度全省工業高質量發展二類先進縣(市、區)江西省雙擁模範城2020全國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100強排名第152位。
2020年12月,《中國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監測報告2020》發布,在“2020中國縣級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中,樟樹市排名第8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