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陀羅思考法
曼陀羅思考法
曼陀羅藝術原本起源於佛教,被今泉浩晃先生加以系統化利用之後,卻成為絕佳的計劃工具。曼陀羅生活筆記最終目的是將“知識”轉變為實踐的“智慧”。按照此方法製作備忘錄,應付學業與工作上各項疑惑,靈感將不斷自然湧出。它也是學習與工作時最佳的武器。
第一、它能夠開發創意,能立即發現問題,提高學習與工作效率。
第二、它能掌握人際關係情況,能作為計劃表,幫助人們走完豐富的一生。
就其形態來看,曼陀羅生活筆記共分九個區域,形成能誘發潛能的“魔術方塊”。與以往條列式筆記相比較,可得到更好的視覺效果。一般逐條記錄的筆記製作方法無法使人產生獨特的想法和創意,因為思想唯有在向四面八方發展之時才可能產生創意,這種根據直線循規蹈矩的思考方式,稱為“直線式思考”。反之,曼陀羅生活筆記能在任何一個區域(方格)內寫下任何事項,從四面八方針對主題做審視,乃是一種“視覺式思考”。人類思考必在感覺器官感覺事物之後,方能利用曼陀羅圖形予以系統化,給予有方向感的利用,潛能便可在連續反應下持續被激發。
這六個路徑其實就是英語當中所提到的六個常用問句(5W1H):What、Why、Who、Where、When、How。每一件事情或主題,如果都可以透過這六個路徑,其實也就可以得到一個完整的景觀了。在六個路徑與曼陀羅圖的搭配操作上,由於How本身就是一種詢問過程,它是融合在5W當中的,不管你在思考哪一個W,都可以把How的精神跟態度加進來,也因此How並不出現在曼陀羅圖中。
基本曼陀羅圖
When,是空間---人---時間的安排;縱軸是What→Who→Why,是一種問的
安排,問做什麼,問主體,問為什麼這麼做。
「Who」、「What」、「Why」、「Where」、「When」並不僅僅只是「人」、「對象」、「價值觀」、「空間」、「時間」的簡單對應,從「Who(人)」當中還可以延伸出主體、對象、朋友、自我、慾望、生命、性格、態度;「What(對象)」可以延伸出行為、行動、動作、目的、目標、願望、現象、人、事、物;「Why(價值觀)」可以延伸出理由、根據、原理、原則、理念、理想、潛在意識、為人處事;「Where(空間)」可以延伸出環境、處所、社會、狀況、立場、構造、結構、網路;「When(時間)」可以延伸出人生、經驗、成長、時代、時期、變化、期間、周期、機會、順序、時機。
生涯設計---5W曼陀羅圖
What→自己正在做什麼?想做什麼?該做什麼?必須做什麼?
Why→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麼?為什麼?
Where→創造理想生活的必要事物(環境)為何?
When→做什麼可以使一整天都充實?創造充實的一天的要素為何?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延伸很多的想法,諸如:「自己希望過什麼樣的生活?為何過這樣的生活,自己又做了什麼?」…等等。
以5W為主的六個路徑問法,再加上曼陀羅圖的運用,可以大大地提升我們的腦力,讓我們發揮出更多的idea;只要勤加練習,相信每個人都可以發揮出無窮的創意。
曼陀羅思考法提供如魔術方塊般的視覺式思考,其兩種詳細的基本形式舉例說明如下。
例如用此法製作成“人際關係曼陀羅”,只需在九格最中央填上自己的名字,然後在周圍填上自己最親近八個人的名字,即便形成自己最內圈的人際關係。接著,以此圖為基礎,將此八個人分別挑出放入另外八個曼陀羅的中央。如此一來,8*8=64人的人際關係圖便已完成。依據這種方法,如果發現自己人際關係太小,則設法法補救。
例如當設定一天的行程表時,應以每一格代表一小時,然後以中央方格為起點,依順時鐘方向將預定行程填入格內。而當欲設定一周行程表時,應先過濾該周必須完成的事情、工作、乃至約會,找出最重要者作為曼陀羅的中心,接著著仍以順時鐘方向將七天的行程逐一填下。記錄時,應注意文句須盡量簡潔。八個格子對一周七天,最後一定會剩下一個方格,可做附註使用。設計行程表就像企業界設定戰略一般,將自己一天的行動計劃記在曼陀羅備忘錄中,即可大致看出能完成和無法完成的各別是些什麼,而一天節奏得以掌握,一周的節奏亦可以此預估。換言之,將行程表管理好,一周的成功就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曼陀羅思考法
1.靈感的產生不是閱讀,而是凝視。
2.注視與凝視是由右大腦負責,非直線型思考的右腦,才會幫我們看出一些事。
3.活用右腦的潛能,就是曼陀羅圖觀想法。
4.必須集中注意力,觀察凝視某個中心主題,把其他枝微末節全部去掉,自然而然許多感覺就會泉涌而出,有了強烈的感覺,引起內心的震撼,才會開始去思考。
四面八方擴展型
想要把其他周圍的八個空格填滿,而這種填滿的過程也正式創意發揮的時候。
如果點子不斷的時候,也可以把九宮格當中周圍八個格子的想法繼續向外擴
散,變成中心九宮格外圍的八個九宮格當中的中心主題,然後再次運用向四面八方擴展的方式把空格再填滿,如此,8個idea可以生出64個idea,如果真的創意無限,還可以生出512個idea,然後再把這些想法加以精簡,得到自己所要的。而這樣的思維模式是一般條列式的memo所難以達到的,你能想像自己在列出一個主題以後,可以在紙上條列出512個idea嗎
圍繞型
始以逆時針的方式安排行程。這樣的形式可以跟“四面八方擴展型”搭配使用,
亦即“圍繞型”中的任何一個空格也都可以被拿出來當作“四面八方擴展型”中的
中心議題,然後再加以發揮。
將難懂的文章,分句放入各區,即可明白那兒不懂。只要針對不懂的部分,加以查詢就好。
放射型
1.隨時隨處記下靈感。重要的事往往隱藏在理所當然的事當中。
2.句子儘可能簡潔。不要記讓自己覺得事情已完結的句子。
3.直視自己完成的Memo,利用視覺思考引發潛能,並掌握問題特徵與重點。
4.將完成的80%Memo丟棄,是有效選擇並運用資訊的秘訣。
(曼陀羅思考法的形成來源應來自易經太極八卦)
最早推行曼陀羅思考法是由日本今泉浩晃博士,他從日本空海大師所帶回胎藏界曼陀羅,和金剛曼陀羅,成功解密此隱藏在曼陀羅的智慧密碼,其義以九宮矩陣為基礎,8*8輻射發散式,快速產生八次方的IDEA。利用曼陀羅思考法,可跳脫平日想不出好構想的直線思考,而將思緒四面八方拓展、輕易產生成千上百的好靈感~~
是的,這種思考法很棒,但吾人深入探究,喝然發現,中國易經之太極理論(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至無限)此一兩儀四象八卦64卦思想法,與曼陀羅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但細究分析由唐卡曼陀羅之圖像演化出曼陀羅之思考法,實有牽強附會之慮,真得很勉強,或想像力未免太豐富了吧!
第二、唐卡圖像多為佛菩薩法相,無陰陽(正反)相對之意涵,而我們深知曼陀羅思考法沒有正反相對之思考推想,效能則減半。
第三、有四(象)才有八卦,曼陀羅圖像無兩儀四象的連結演化。更無八八六十四卦的圖像演化。
而易經太極八卦哲學思想,易經繫辭下傳二章有云:古者皰羲氏(即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者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意,以類萬物之情~~八卦是用來解釋各種自然現象和人事現象,每一卦代表一定的事務……
由此可見,易經之太極生兩儀(陰陽)(正反)(相對)再到四象(太陽、太陰、少陽,少陰)(東南西北)(春夏秋冬)(生老病死)(喜怒哀樂),再到八卦(乾坤震離坎兌艮巽),再到八八六十四卦,再到無限,這才是在理論上,順序上,程序上,現象上,演化推理上,完全契合所謂曼陀羅思考法,而不是本源自唐卡曼陀羅圖像,或至少有引用了易經太極八卦原理,日本深受中國文化,深受易經太極等老子道德經之影響,故今泉浩晃博士不無受此影響,即易經太極八卦啟發之大可能)。
當然筆者這個論述無意推翻曼陀羅思考法,它畢竟是很棒的想法。但易經太極八卦更易於論述解說,從兩儀思考到四象思考再到八八六十四卦思考——循序漸進,正反思維也好,四象思維也好,八卦(全方位)思維,環式思維,放射式思維,立體空間思維全在太極思維之中。
太極思維除了演發之兩義四象八卦―之思維外、回歸本體,則為無極之思想哲學,亦即道之境界;【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物極必反。居下退讓,自然和諧,天人合一、是為根本,是為究竟。而老子及釋迦牟尼皆為覺悟者,擁有至高智慧之人,太極思維或曼陀羅思考,就是凡人眾生學習悟道之捷徑。因思想=行為=結果。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