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兄弟

法國作家居伊·德·莫泊桑創作的長篇小說

《兩兄弟》是法國作家居伊·德·莫泊桑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887年。

《兩兄弟》是內容嚴肅的心理小說,講述皮埃爾和若望是兩兄弟,一天,若望忽然得到了一筆遺產,一夜暴富。嫉妒的皮埃爾卻發現,自己的弟弟原來是母親與遺產贈與人的私生子。從此,家庭風波越演越烈,原來似乎很幸福的家庭也變得不幸福了。作品中用了較多的心理描寫來展示人物的內心活動。

內容簡介


皮埃爾與若望是退休商人羅朗老爹的兒子,均已成人,分別畢業於醫科與法科,都面臨著要努力奮鬥、成家立業的問題。一天,若望忽然得到了一筆遺產,是羅蘭夫婦從前的一位老朋友馬雷夏爾臨終前留給他的,這使若望一夜之間成為一個富翁。對於馬雷夏爾在兩兄弟中何以厚此薄彼,皮埃爾開始略感嫉妒,繼而感到疑惑不解,終於發現自己的弟弟原來是母親與馬雷夏爾秘戀結合的私生子,於是他陷於極大的痛苦中,對母親的愛變成了怨恨,不能自已地以粗暴的態度與言詞折磨她,並與若望發生了衝突。感情上有了如此深的裂痕,使他難以再和家人相處,只好離開家庭到一艘往返於法國與美國之間的郵輪上去當醫生。全家人送他離岸,他內心懷著永遠訣別的感情。而他的母親也因為將永遠不會再見到自己的兒子而暗自心痛。

創作背景


莫泊桑後期的創作,漸漸走上悲觀主義和神秘主義道路。這在他的長篇小說《兩兄弟》等中有所表現。
據莫泊桑自述,在寫作《兩兄弟》的過程中,他一直都用乙醚把自己麻醉,這種麻醉藥使他達到了高度的清醒。

人物介紹


皮埃爾
皮埃爾的生父羅朗精神生活貧乏,思想平庸愚蠢。這樣的人不可能給妻子以真摯的愛情和豐富的情感,皮埃爾表面看來爭強好勝,實際上,他身上有父親羅朗的性格影子,即懦弱的一面,他一旦把心裡鬱結的話傾吐出來,又深怕傷害了母親,終於走上了妥協的道路,若望的生父馬雷夏爾是一個正直熱情、惹人喜愛、慷慨大方的資產階級富人,同樣在若望的身上,也可看到他做事考慮周密,待人處事圓滑,很難說他身上沒有生父的影子。在愛情競爭中,若望的性格因素是獲勝的重要原因,這可以看作是皮埃爾的生父羅朗和讓的生父馬雷夏爾在和兩兄弟母親的愛情競爭中的重演。雖然兩兄弟的母親嫁給了羅朗,但是她的愛情卻給了馬雷夏爾。
若望
弟弟的性情溫順,沉著穩健,處事謹慎有條理,更受大家歡迎,做事穩妥順利。哥哥的性情波動很大,偏執暴躁,色厲內茬,外強中乾,在與人相處方面矛盾叢生,事業也不會如弟弟那樣順利。雖然每種性格都有各自的優缺點,但以大眾眼光看來哥哥肯定不如弟弟性格好,若無書中變故,二人在同等條件下發展,若望的事業定比皮埃爾好。若望在性格上天生就占著那麼點優勢,再加上後來的意外遺產繼承,他的人生旅途更加順風順水。

作品鑒賞


作品主題

感情悲劇
該小說情節平淡無奇,但整個作品並不乏扣人心弦的力量。作者沒有求助於奇特的構思與不平凡的事件,而是以一個家庭中帶悲劇色彩的倫理矛盾來獲取感人的力量。這裡的矛盾之所以是悲劇性的,是因為它並非產生於任何一個人物不合理的行為或錯誤的意念,相反。每個人物都有自己值得同情的一面,並且在各自的處境里都深感痛苦。皮埃爾因發現了母親過去的不貞,心目中失去了一個賢淑慈愛的母親形象,對母親產生了幻滅而不能從痛苦裡自拔;若望因哥哥對母親與自己的不可理解的粗暴而不安;他們的母親羅蘭媽媽則因失去了一個兒子的愛而難過,還因為皮埃爾那法官式的嚴厲而感到害怕。羅蘭媽媽早年的隱私被發現一事給全家帶來了煩惱、矛盾與混亂,成為母子隔閡並永遠分離的根由,然而,羅蘭媽媽早年對丈夫的不貞偏偏又是情有可原的,是不相稱的婚姻必然造成的結果。那時,她是一個溫柔文靜、聰明敏感的少女,卻被嫁給一個粗魯、俗氣、愚蠢的丈夫,而她所遇見的馬雷夏爾又是那麼善良、多情、謙和,他們的愛情是真誠的。長時期中,她在感情上更是馬雷夏爾的妻子,她從不為這段私情而悔恨,並且一直珍藏著自己的愛,因此,她也就無法向自己的兒子承認過失,表示懺悔。莫泊桑這樣構設了每個人物在自己的地位上所不能解決的矛盾,從而寫出了一個表面上平靜得難以察覺、實際上銳利得令人心碎的感情悲劇。

藝術特色

心理描寫
《兩兄弟》是一部描寫心理的長篇小說,作者對於人性的發掘比較深刻不可否認,任何兄弟姐妹中都存在著作者書中所描繪的那樣一種隱藏在內心深處的嫉妒情感,這是人性中固有的弱點,這些人性的黑暗點有些會被時間的流水沖刷不留痕迹,有些則會在深處積累著能量,等待著有朝一日噴薄而出,如火山一般的爆發。皮埃爾則顯然屬於后一種情況,當弟弟得到大筆遺產後,他的家人從沒有人想過為什麼遺產只有若望有份,而他卻沒有皮埃爾的家人都在忙著幫若望籌劃美好的未來,皮埃爾有嫉妒不公的情緒是正常的,但是沒有人安慰他,他們甚至拿這種情緒諷刺挖苦他,母親的母愛在若望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展現,對小兒子做出了公開偏袒,對大兒子的前途加以打擊挖苦。若望在得到遺產後,滿心盤算的是要問心無愧的接受它,在得知事實真相后,巴不得早點把哥哥打發走,從沒有動過要幫哥哥的念頭。皮埃爾喜歡的女人雖然以前更和若望合得來,但一直都沒有定下心來,始終猶豫不決當她得知若望得到了財產,心中早已盤算過厲害得失,在若望的突然求婚下沒有絲毫親昵靦腆,一口表示同意,而若望在開口前也考慮過他倆財產基本相當,娶她是合算的。在他們之間,金錢的銅臭味代替了含情脈脈的情感交流,愛情的詩意蕩然無存。這樣的家庭兄弟愛人,讓人覺得冷漠,可以說是資本主義金錢社會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一種赤裸裸的展示,人們只認得錢,不認得親情皮埃爾是孤獨的,這樣冷漠的環境更促使他內心深處黑暗火山的爆發,讓他一步步去挖掘真相,最終遠走天涯成為一個孤獨的流浪者。

作品影響


莫泊桑是法國文學史上短篇小說創作數量最大、成就最高的作家,其三百餘篇短篇小說的巨大創作量在十九世紀文學中是絕無僅有的。他的短篇所描繪的生活面極為廣泛,實際上構成了十九世紀下半期法國社會一幅全面的風俗畫,更重要的是,他把現實主義短篇小說的藝術提高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水平,他在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主要就是由他短篇小說的成就所奠定的。

作品評價


法語翻譯家鄭克魯:《兩兄弟》是莫泊桑最成功的心理小說。莫泊桑對人物的心理進行了相當深入的探索,心理描寫成為作品情節進展的有機因素,是塑造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有時,作心理分析的是人物本身,有時,運用外部動作和富有含義的言詞去表達人物的內心活動,甚至描寫思緒的困擾現象、朦朧狀態和潛意識。

作者簡介


莫泊桑(Maupassant,G.D,1850~1893)法國作家。1850年8月5日生於法國西北部諾曼底省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1870年到巴黎攻讀法學,適逢普法戰爭爆發,遂應證入伍。退伍后,先後在海軍部和教育部任職。莫泊桑的文學成就以短篇小說最為突出,有世界短篇小說巨匠的美稱。他擅長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義的片斷,以小見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實。他的短篇小說側重摹寫人情世態,構思布局別具匠心,細節描寫、人物語言和故事結尾均有獨到之處。除了《羊脂球》(1880)這一短篇文庫中的珍品之外,莫泊桑還創作了包括《一家人》(1881)、《我的叔叔于勒》(1883)、《米隆老爹》(1383)、《兩個朋友》(1883)、《項鏈》(1884)等在內的一大批思想性和藝術性完美結合的短篇佳作。莫泊桑的長篇小說也達到比較高的成就。他共創作了6部長篇:《一生》(1883)、《漂亮朋友》(1885)、《溫泉》(1886)、《兩兄弟》(1887)、《像死一般堅強》(1889)和《我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