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河浜遺址
南河浜遺址
南河浜遺址,位於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大橋鎮雲西村和南子村,總面積達2萬平方米,為新石器時期遺址。
南河浜遺址是崧澤文化的代表,1996年建設滬杭高速公路時被發現,當時挖掘面積達1000平方米,清理出崧澤文化、良渚文化時期墓葬、灰坑、房屋、祭壇等,出土了陶器、玉器、石器、骨器等遺存。南河浜遺址包含了從崧澤文化早期到晚期連續不斷的發展過程,為研究嘉興地區崧澤文化分佈與演變提供了大量珍貴的資料。
2006年5月25日,南河浜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河浜遺址16號墓葬
1994年冬起,步雲磚瓦廠在陶墩遺址取土燒磚,經過1995年一年挖土,約有2層樓高的陶墩遺址大部分被夷為平地,僅存墩峰,相鄰的南河浜遺址倖存下來。
1996年,建設滬杭高速公路時,南河浜遺址被發現;同年春,為了配合滬杭高速公路的建設,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組織人員對沿線取土地點進行考古調查;同年4月—11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員對南河浜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共計發掘面積約1000平方米。
2011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員對南河浜遺址A區進行了考古發掘。
建築規模
南河浜遺址由幾塊高地組成,佔地面積約2萬平方米。南河浜南面的陶墩遺址,相對周圍水田高約6米,東西長約80米,南北寬約40米,面積約3200平方米。2處遺址總面積約75000平方米,集中在南北長約300米,東西寬250米的區域內。
空間布局
南河浜遺址分佈面積較廣,呈東西走向,與南面的陶墩遺址是一個整體。南河浜遺址地貌凹凸不平,中部有1塊相對獨立的小高地,其南面是一個小池塘,高地的西面有1座馬塔廟。東北一塊大高地的西部一角為B區、中部小高地為A區。在B區表土1.5米之下,發現了明代起直至崧澤文化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堆積。
石鉞
南河浜遺址挖掘出崧澤文化祭台
保護碑刻
2018年,大橋鎮人民政府籌備國家級遺址公園保護規劃,以完整保留南河浜遺址的歷史記憶和脈絡。
南河浜遺址展示館
1996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員在小高地(南河浜遺址)周圍揀到了幾塊陶片,有崧澤與良渚時期的印記,確定它是一處史前遺址,決定對它進行搶救性發掘。因不敢肯定距陶墩遺址100米的這片小高地是否為同一遺址的2個部分,因小高地叫“南河浜”,於是考古所小分隊決定命它為“南河浜遺址” 。
崧澤文化
嘉興地處長江下游環太湖地區在新時期時代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先後形成了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和良渚文化。南河浜遺址是崧澤文化的代表,上承馬家浜文化,下接良渚文化,完整保存崧澤文化2期5段過程,即早期1段與馬家浜文化緊接,晚期2段處於良渚文化的前夜,貫穿了崧澤文化始終。
文明起源和早期發展階段,長江流域正是“多元一體”文化格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的典型代表——分佈於長江下游地區、以浙江北部為中心的良渚文化已經進入了文明階段,而崧澤文化正是良渚文化發端的重要源頭之一。良渚文化祭壇是其進入文明時代的一個重要標識。
活動建設
2018年9月28日,南河浜遺址展示館正式開館,建築面積200多平方米,分上下2層,由序廳、文化分期的重要標尺、文明起源的最早線索、文化遺存和結語5個部分組成。
地理位置
南河浜遺址位於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大橋鎮雲西村和南子村,西距滬杭高速公路1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