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大蜥蜴
紐西蘭大蜥蜴
紐西蘭大蜥蜴,目前也僅僅生存在紐西蘭。早在在200萬年前的上三疊紀時期(Upper Triassic period),它曾經與早期恐龍同時生存在地球上,可以說紐西蘭大蜥蜴是地球上的活化石。
紐西蘭大蜥蜴是楔齒蜥屬的兩種似蜥蜴的動物——斑點楔齒蜥以及岡瑟氏楔齒蜥,是三疊紀初期出現的喙頭類殘留下來的唯一代表,人稱“活化石”,曾經與早期恐龍同時生存在地球上。它是喙頭目唯一現存的爬行類動物,僅見於紐西蘭的某些小島。
在一份對紐西蘭大蜥蜴的研究報告中,艾倫·威爾遜分子生態與進化研究中心(Allan Wilson Centre for Molecular Ecology and Evolution)的進化學專家大衛·蘭伯特與他的團隊對有著8000年歷史的古代紐西蘭大蜥蜴骨骼進行了研究,他們將骨骼中的DNA序列復原。
之後他們驚訝的發現,雖然在幾千年的進化過程中,紐西蘭大蜥蜴的外觀並沒有發生顯著的 改變。然而在DNA的分子序列方面,它們的進化速度卻遠遠的高於其他任何動物。蘭伯特教授表示,“在所有已測量過的動物DNA分子進化速度裡面,我們發現紐西蘭大蜥蜴的進化速度是最快的。”
在此之前,蘭伯特教授與他們的團隊對企鵝家族中的Adélie penguins曾經進行過數年的研究,當時科學家認為Adélie penguinsDNA進化速度是最快的。然而之後他們經過測量發現,紐西蘭大蜥蜴進化速度要更快一些,並且要遠遠的快過熊、獅子、牛和馬的進化速度。
進化生物學專家艾倫·威爾遜是分子進化論方面的先驅,他曾經早在四十多年之前提出過假想,認為“在生物進化過程中,分子進化與形態進化是相分離的。”多年來,這個假想在學術界一直存在著來自各方研究學者們的爭議。然而,這個最新的對紐西蘭大蜥蜴進化速度的研究結論卻顯然支持著威爾遜教授的觀點。
對於今後的工作,蘭伯特教授認為,這個驚人的發現對於將來的紐西蘭大蜥蜴研究與保護工作都會有著極大裨益。而他們團隊則希望把今後的進化研究領域拓展到其他多個方面,對更多的生物物種進行觀察研究。他表示,“我們希望能夠繼續研究下去,對人類的分子進化速度也進行測量。不僅如此,恐鳥(產於紐西蘭,現已滅絕)、南極洲魚類也將會是我們的研究課題,看看在它們的進化過程中,分子與外形進化是不是也相分離。(和平)目前為止在所有已測量的生物中,紐西蘭大蜥蜴的DNA分子進化速度是最快的。
紐西蘭大蜥蜴2億多年前就已經在地球上出現,是當今倖存為數不多的遠古爬行動物物種之一。然而,素有“活化石”之稱的紐西蘭大蜥正瀕臨滅絕。英國《泰晤士》2日援引科學家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會報》上的文章報道,由於紐西蘭大蜥蜴的性別由孵化溫度決定,氣候變暖使得孵出蜥蜴的雄性比例上升。長此以往,最終將導致大蜥蜴滅亡。
紐西蘭大蜥蜴
紐西蘭大蜥蜴為卵生動物,其性別由孵化溫度決定。當在環境溫度攝氏22.25度時孵化,孵出的全是雄性。只有在環境溫度低於攝氏22.1度時孵化,才有可能孵出雌蜥蜴。
通過實驗模擬全球氣候變化對紐西蘭大蜥蜴棲息環境產生的影響,科學家得出結論,2085年後將不可能再有雌蜥蜴孵出。由於雌蜥蜴稀缺,紐西蘭大蜥蜴將逐漸滅亡。
紐西蘭大蜥蜴的遠古祖先生活在大約2.25億年前,它們現存的兩個分支都屬於楔齒蜥屬,僅存活於紐西蘭。這兩類蜥蜴都有多種體色,並在一生中多次變化體色。它們體長可超過60厘米,壽命高達100多歲。
紐西蘭大蜥蜴是最為古老的爬行動物物種之一,與普通蜥蜴不同。這種大蜥蜴背部有鱗狀脊,名字來源於紐西蘭土著毛利語,意思是“背上有刺”。它們的第三隻眼睛掩映在鱗片和色粒間,科學家猜測這隻眼的作用是幫助辨別時間。
在人類把老鼠和其他哺乳動物帶到紐西蘭之前,紐西蘭大蜥蜴曾遍布紐西蘭全島。然而,現在只能在紐西蘭周圍偏遠的小島上找到這種爬行動物。
科學家們預計,到2085年全球平均氣溫將上升4攝氏度,這意味著所有分佈在北兄弟島上的紐西蘭大蜥蜴和斑點楔齒蜥的卵孵出的全是雄蜥蜴。分佈在庫克海峽的紐西蘭大蜥蜴也將面臨同樣命運。
過去,紐西蘭大蜥蜴為了適應氣候變化,曾遷徙到更適於生存的棲息地。現在,由於數量稀少,這種遷徙已經無法完成。在陰涼地方產卵,或是將產卵期延後也可以防止紐西蘭大蜥蜴滅絕,但科學家認為,它們不可能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性。科學家建議,在紐西蘭大蜥蜴的產卵處提供人工陰涼,可以挽救這一瀕危物種。
紐西蘭大蜥蜴是目前地球上所知的唯一恐龍時代存活下來的爬行動物,數量已經非常稀少。但由於全球持續變暖,這種被稱為紐西蘭活化石的大蜥蜴正面臨著滅種的危險。研究表明,溫度升高促使大蜥蜴的雄性比例大幅提高,最後可能因為缺少雌性無法繁衍而滅絕。
可能全部變成雄性
紐西蘭大蜥蜴是古老爬行動物斑點楔齒蜴的僅存後代,可以追溯到2億年前。它們的性別是由卵孵化時的溫度決定,溫度越高,雄性的比率就越高。一般來說,溫度在22.25攝氏度以上的時候,孵化出的後代以雄性居多,而當溫度低於22.1攝氏度的時候,雌性比例更大。目前,這種大蜥蜴已經很少見了,只在紐西蘭一些遠離主島的小島上偶爾看到幾隻。隨著全球變暖加劇,大蜥蜴棲息地的溫度將不斷升高,這種微妙的變化將導致它們的性別徹底失衡。大蜥蜴大部分的巢穴安在很淺的土壤里,目前種群中已經多是雄性。儘管大蜥蜴以前能夠忍受惡劣氣候,甚至在可能是導致恐龍滅絕的流星撞擊中倖存下來。但那時大蜥蜴的數量非常豐富,這使它們有足夠的基因變異渡過難關。據澳大利亞科學家製作的氣候模型顯示,以現在全球變暖的速度來看,到2085年,地球上的平均氣溫可能上升4攝氏度。這將足以導致新生的紐西蘭大蜥蜴全部成雄性。
最後雌性2085年孵化
更糟糕的是,紐西蘭大蜥蜴的繁殖率很低。平均來說,雌性每4年才交配一次,而卵需要11-16個月才能孵化出來。氣候模型顯示,全球變暖對大蜥蜴生存有著顯著影響,最後的雌性可能在2085年孵化,那時或許還有一兩隻倖存下來的雄性大蜥蜴。
儘管大蜥蜴本身已經做出將卵置於陰涼之地或者延遲產蛋時間的適應性進化,但這已經不足以幫助它們克服日益嚴峻的滅絕威脅。有鑒於此,科學家目前正在竭力挽救大蜥蜴。
研究人員暗示,環境保護論者可以在大蜥蜴產卵的巢穴附近提供人工陰涼,並全力拯救大蜥蜴的自然棲息地。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科學家邁克爾·科爾尼說:“大蜥蜴是非常古老的動物,它們的祖先曾與恐龍共同生活過。如果失去它們,將是全人類的羞恥。”
紐西蘭大蜥蜴很神奇
紐西蘭大蜥蜴現存的兩個種類都屬於2億年前出現的斑點楔齒蜥家族,它們一生中可以變換幾種顏色,體長可以長到60多厘米,壽命超過100年。它們的額頭上有著神秘的第三隻眼,儘管功能還不清楚,但科學家們懷疑它能幫助大蜥蜴辨別時間。大蜥蜴生活在洞穴中,經常與鳥類分享巢穴,能夠屏住呼吸長達一個小時。它們通常在夜間活動,捕食一些小型動物。
紐西蘭大蜥蜴與一般的蜥蜴完全不同,它們之間的區別包括:紐西蘭大蜥蜴中的雄性沒有通常意義上的生殖器;背上有長而尖的羽毛;大蜥蜴的名字來自土著毛利語,意為“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