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來提鄉

杜來提鄉

杜來提鄉位於217國道兩側,總面積1155平方公里,鄉政府駐地西距布爾津縣城19公里,11個行政村,其中農業村8個,牧業村3個,全鄉共有13個民族,總人口7737人,其中少數民族佔80%,漢族、哈薩克族、回族是人口較多的民族。

基本概況


全鄉共有耕地77000畝,其中鄉集體經濟田3518畝,人均佔有耕地9.5畝,主要種植黃豆、油葵、小麥、玉米等農作物。以農為主、強農興牧是全鄉社會經濟發展的指導思想,“大幹、實幹、拚命干”、“早干、巧幹、科學干”是杜來提鄉精神。2004年牲畜最高飼養量達104052頭(只),年末存欄59552頭(只)。實現社會總產值7861萬元,其中農牧業實現增收145萬元,人均收入達3448元,較上年凈增354元。鄉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31.5萬元,同比增長38%,其中鄉級收入35.7萬元,村級收入95.8萬元。

下轄村莊


杜來提村
杜來提村分杜來提鄉政府駐地片區和東部片區兩塊,共有68戶,286人。全村擁有耕地4580畝,人均耕地16.1畝。東部主要種植黃豆、油葵等農作物;鄉政府駐地片區農業主要種植花芸豆、油葵等農作物,該村第三產業較為發達。
阿肯齊村
位於鄉政府駐地周圍,共有207戶,1130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佔70%以上。全村擁有耕地4100畝,人均耕地3.6畝,村域經濟主要依靠種植業,種植的主要農作物有花芸豆、油葵等。
哈拉塔爾村
位於217國道以北,西距布爾津縣城9公里處,是全鄉離縣城最近的村,共有130戶,630人。全村擁有耕地6700畝,人均耕地10畝,主要種植玉米、花芸豆等農作物;該村充分利用地緣優勢養殖高產奶牛,向縣城出售鮮奶,成為農牧民增收的新途徑。
草原一村
位於217國道以北5公里、西距鄉政府駐地18公里處,共有126戶,612人,是一個以哈薩克族為主要民族的農業村。全村擁有耕地8400畝,人均耕地近14畝,主要種植黃豆。
草原二村
位於217國道以北4公里,西距鄉政府駐地23公里處,共有102戶,500人,漢族人口佔總人口的80%以上。擁有耕地7030畝,人均耕地12畝,主要種植黃豆,是全鄉較為富裕的村,1996年被鄉政府確定為“小康示範村”。
草原三村
位於217國道以北4公里,西距鄉政府駐地23公里處,共有74戶,423人,哈薩克族人口佔總人口的90%以上。擁有耕地6100畝,人均耕地14畝,主要種植黃豆。
草原新村
位於217國道以北8公里、西距鄉政府駐地14公里處,共有105戶,612人,是一個以回族、漢族為主體民族的農業村。全村擁有耕地9000畝,人均耕地近15畝,黃豆是種植的主要農作物。
庫爾吉拉村
位於額爾齊斯河北岸、217國道以南15公里處,是一個以回族為主體民族的農業村,全村共有85戶,418人,其中少數民族約佔71%。擁有耕地6000畝,人均14.4畝,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等,並出產特色產品苜蓿籽,飼養優質高產奶牛是該村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額爾齊斯村
位於217國道以南1公里,西距鄉政府駐地13公里處,共有300戶,1532人。全村擁有耕地9700畝,人均耕地6.4畝。該村牧民全部實現了定居、半定居,是一個以牧為主、農牧結合發展的鄉村。
沙爾鐵列克村
位於217國道以南7公里、西距布爾津縣城12公里處,共有170戶,770人。全村擁有耕地4900畝,人均耕地6.4畝,是一個以牧為主、農牧結合發展的牧業村。
阿合達木村
位於217國道以北4公里、西距鄉政府駐地13公里處,共有137戶,610人,擁有耕地5300畝,人均耕地8.7畝,主要種植黃豆、油葵等農作物,是一個以牧為主,農牧結合發展的牧業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