雉堞
雉堞
雉堞,又稱齒牆、垛牆、戰牆,是有鋸齒狀垛牆的城牆。可用來作為守御城牆者在反擊攻城者時的掩蔽之用。垛口長度約幾十厘米到兩米。古代計算城牆面積的單位是“方丈曰堵,三堵曰雉,一雉之牆,長三丈,高一丈”。堞則是城牆上如齒狀的薄型矮牆。
城牆,古代軍事防禦設施,由牆體和其他輔助軍事設施構成的軍事防線。城牆的含義,根據的其功能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 廣義的城牆分為二類,即一類構成長城的主體,另一類屬於城市(城)防禦建築,由牆體和附屬設施構成封閉區域。
• 狹義的城牆指由牆體和附屬設施構成的城市封閉型區域。封閉區域內為城內,封閉區域外為城外。城牆作為城市、城池和城堡的抵禦外侵防禦性建築。
城牆從結構和功能分,主要由牆體、垛口、城樓、角樓、城門等部分構成。絕大多數城牆外圍還有護城河。從建築的原材料分,分為版築夯土牆、土坯壘砌牆、青磚砌牆、石砌牆和磚石混合砌築多種類型。
中國古代城市的城牆從結構和功能分,主要由牆體、女牆、垛口、城樓、角樓、城門、城郭和瓮城等部分構成。據統計,中國約有“舊城”兩千五百座。其中大部分是各級行政區劃的治所。歷史上最長的城牆是唐長安城牆,城周36.7平方千米,佔地84平方千米。
在明清兩代,城牆依照城周的長度分為五級。
第二級城(大型城):城周在超過12-25千米之間。全國有杭州、蘇州、廣州、太原、福州、西安、濟南、成都、開封、廬州(今合肥)等。
第三級城(中型城):城周在超過5-12千米之間。各省省會。
第四級城(小型城):城周在超過2-5千米之間。所有府、州的城。
第五級城(微型城):城周不滿2千米。此類城數量最多,如全國多數縣城,特別是在西部邊疆地區的,周圍概小於2千米。
地方行政的等級高低,影響城的規模。國都較省城大,省城較府、州城大,而府、州之城又較縣、廳之城為大。但因地區經濟文化條件不同,東部沿海地區的縣城,不少反比西部邊疆地區的府城、州城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