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昌

盧昌

盧昌(?~1854年),又稱盧八、盧八萬、盧八萬倉。番禺縣鹿步司冼村(今天河區冼村街冼村)人。盧昌務農為生,自幼習武,使一把大關刀,武藝出眾,而且步履如飛,人稱“草上飛”,頗受鄉人敬重。

生平事迹


清咸豐四年六月十一日(1854年7月5日),受太平天國革命迅猛發展的鼓舞,廣東天地會首領陳開在佛山發動起義。陳顯良在番禺新造響應,稱“統領水陸兵馬眾大元帥”。起義軍頭裹紅巾或腰纏紅帶,並學太平軍蓄髮易服,史稱“紅巾軍起義”。七月初五,陳顯良率部千餘人進駐三寶墟,盧昌聞訊,率領冼村、楊箕、獵德等村村民投奔紅巾軍,被封為元帥。不久,陳、盧進駐燕塘,勢力擴大,隊伍增至萬餘人。七月十六日,陳顯良率領盧昌等部,配合城北紅巾軍李文茂部從東路圍攻廣州城。東路紅巾軍攻至廣州城東門外5里。二十二日,陳顯良為首的紅巾軍大本營移駐燕塘,天河地區的紅巾軍勢力日益壯大。
閏七月初六,10萬紅巾軍分4路圍攻廣州城,聲勢浩大。西路由李文茂率領,東路由陳顯良、盧昌率領,北路由甘先率領,南路由林光隆率領。其中,東路陳、盧率領紅巾軍2萬餘人,從燕塘出發,兵分兩路:主力直撲城東門,途中,獵德炮台清軍發炮阻擊,但仍未能阻擋紅巾軍前進,紅巾軍直攻至城下竹絲崗(今廣州市執信路執信中學一帶);另一路攻至城小北門較場(今廣州北較場一帶)。初八,城北佛嶺市等地紅巾軍猛攻廣州城大北門,陳顯良和盧昌得知,盡出燕塘紅巾軍,分別攻打廣州大東門和小北門。此次圍城戰鬥持續3日,由於廣州城牆高大堅固,紅巾軍武器裝備落後,又缺乏統一有力的指揮,多次攻城,均未能取勝。幾天的圍城激烈戰鬥,東路陳顯良、盧昌的紅巾軍共損失300餘人。
閏七月十三日,清軍開始反攻。清軍先在城東鯉魚頭崗(今五山一帶)修築土台,並派兵火燒楊箕村。十五日晨,清軍大舉進攻燕塘:以參將衛佐邦率所部綠營及部分團練,出東門,直攻燕塘;千總馬超率城東團練乘船至東涌(今廣州大沙頭)登岸,先攻佔楊箕村,然後從右側進攻燕塘;把總黃鏞和縣丞鄭錫琦分別率領東莞、潮州團練從左側進攻燕塘;外委賴永清率安邑團練為後應。清軍攻佔冼村后,縱火燒毀盧昌的家及其全村,然後乘勢猛攻燕塘、三寶墟。紅巾軍面對強敵,倉促應戰,漸漸失利,陳顯良撤退回城南新造,盧昌撤退到城北佛嶺市李文茂部,燕塘墟和三寶墟先後失陷。此次戰鬥,紅巾軍將士戰死1200餘名,被俘54名。盧昌在艱難中重新集結起義軍,下旬,盧昌率領紅巾軍收復燕塘和三寶墟,重建軍營。九月初三,清軍再次反攻,再度攻破燕塘、三寶墟,燒毀紅巾軍7處軍營。十月十五日,盧昌率領紅巾軍1000餘人第二次收復三寶墟,重新加固工事。十月加固工事。十月十八日,衛佐邦率領各路清兵從冼村、岑村、長湴村等處進攻三寶墟,沿途燒毀房屋數百間,盧昌艱苦迎戰,頑強抵抗,等待援軍反攻,但是城北郊佛嶺市紅巾軍援軍在擔桿山(今沙河天平架)受到清軍截擊。清軍終於攻破三寶墟,並追擊至龍眼洞。盧昌戰敗,紅巾軍將士大部分戰死,部分突圍,部分被俘。盧昌元帥在突圍中傷重身亡,屍骸被部下掩埋,至今未知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