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東涌鎮的結果 展開

東涌鎮

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下轄鎮

東涌鎮隸屬於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處於珠江三角洲的腹部,廣州市番禺區的東南部。北距廣州市中心城區40公里,南鄰港澳64公里,距南沙口岸僅18公里,距蓮花山口岸28公里。東涌鎮是2006年1月由原東涌鎮、魚窩頭鎮、靈山鎮西樵村合併而成,於2012年12月1日由番禺區劃入南沙區管轄。 

東涌鎮面積92平方公里,轄22個行政村和2個社區。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東涌鎮城鎮的常住人口為170772人。

東涌鎮先後榮獲全國重點鎮、全國文明鎮、國家衛生鎮、全國宜居小鎮、廣東省教育強鎮、第三批全國發展改革試點城鎮、廣州市特色名鎮等榮譽稱號,2014年,東涌鎮實現地區工業總產值約301.5億元,同比增長3.3%。

歷史沿革


原東涌鎮
東涌鎮[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東涌鎮]
東涌鎮[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東涌鎮]
南北朝時(公元420~581年),番禺沙灣、茭塘兩司還“地邊多海”,沙灣以南(即靈山、魚窩頭、東涌、潭洲一帶)未見有居民居住點的記載,處在茫茫大海之中,是水深6~7米的淺海。
北宋末年(公元1127年),金兵南侵和南宋末年元兵入侵,中原人士大量移民南下,番禺沙灣以南(即靈山、魚窩頭、東涌、潭洲一帶)的沙灘由人工堤圍的修建而加速形成。
清代,屬沙灣都。
民國時期,屬第一區。
建國初期,為沙鼻鄉。
1953年,今鎮境為東涌、石排、石基3個行政鄉。
1957年,撤區,並為東涌鄉。
1958年1月,併入魚窩頭鄉。
1958年至1961年上半年,先後屬靈山和魚窩頭公社。
1961年7月,從魚窩頭公社析出為東涌公社。
1984年,為東涌區。
1987年,為東涌鎮。 
原魚窩頭鎮
東涌鎮[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東涌鎮]
東涌鎮[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東涌鎮]
明代,從東涌石基村沙頭至大穩沙鼻樑、南涌村沙鼻寨一帶,逐漸出現一個形似鼻子的沙洲(或沙丘),叫“沙鼻沙”或“沙鼻山”。
清代,屬沙灣都。
民國時期,屬第一區。
建國初期,屬沙九螺區聯鄉辦事處所轄的濠下、大烏鄉。
1953年,屬第二區。
1957年,靈山區撤銷,為魚窩頭鄉。
1958年10月,併入靈山團。
1959年3月,從靈山公社析出為魚窩頭公社。
1961年7月,析騮崗水道以東為東涌公社。
1984年,為魚窩頭區。
1987年,為魚窩頭鎮。 
原西樵村
據記載,西樵涌西岸北斗圍於1876年築圍,大坳圍及西樵圍於1776年築圍。西樵建村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
1949~1952年,屬欖核鄉管轄。
1952年下半年,屬大烏鄉管轄。
1953年,屬雙翼鄉管轄。
1954~-2006年1月25日,屬靈山管轄。
2006年1月25日,番禺行政區域調整后,由原來的靈山鎮劃出併入東涌鎮。 
合併建鎮
2006年1月25日,魚窩頭和靈山西樵村併入東涌鎮。 
2012年12月1日,東涌鎮由番禺區劃入南沙區管轄。

行政區劃


截至2015年8月,東涌鎮下轄沙公堡村、慶盛村、西樵村天益村魚窩頭村、東深村、長莫村、細瀝村、馬克村、小烏村、大簡村、太石村、大同村、大穩村、石基村、東導村、東涌村、南涌村、官坦村、石排村、三沙村、萬洲村22個行政村,魚窩頭社區、東涌社區2個社區。鎮政府東涌鎮吉祥北路1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東涌鎮位於珠江三角洲腹部,廣州市番禺區的東南部,西北距區政府所在地市橋街11公里,距廣州市中心城區40公里,南鄰港澳64海里,東南距南沙區16公里。處於北緯22.8度,東經113.5度,北隔沙灣水道與石基鎮、石樓鎮、市橋相望,南隔西樵水道與靈山鎮相接,東臨珠江口。

氣候

東涌屬低緯地區,在北回歸線以南,為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帶,氣候溫和,日照充足,熱量豐富,雨水充沛,夏長冬短。氣溫受偏南季候風影響,調節和削弱了夏暑與冬寒,並使全年的雨水集中於夏季。年均日照時數2000小時;年均降雨量1635.6mm;歷年平均氣溫22℃。相對濕度8l—84%。年均風速2.4米/秒。冬季以北風為主,夏季主導風向為東南風,亦即常年主導風向。

地形地貌

東涌鎮總面積92平方公里,其中陸地72.2平方公里。境內絕大部分為珠江三角洲沙田平原,土壤肥沃,地勢平坦。其地勢西北略高,為高圍田,東南略低,為低圍田,田面平均高程為珠基水位-0.4—0.7米。成陸時間,最早的上游部分(如大同村的南邊月)約300年,中部約140年,下游部分(如萬洲村的萬生),約90年。鎮內有零星散布的花崗岩小丘3座,即紅崗、荔枝崗、沙黎崗,海拔分別為46米、38米、29米,底部均是花崗岩石。地貌為三水圍繞的沖積沙洲,平原面積佔78.71%,山地面積佔0.2%,水面積佔21.9%。鎮北界是沙灣水道,南界是西樵水道;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最高點是南部的紅崗,海拔46米。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5年8月,東涌鎮常住人口約20萬,其中戶籍人口7.6萬(農業人口約6.8萬),外來人口約13萬。
2021年6月10日,南沙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東涌鎮城鎮的常住人口為170772人。其中城鎮人口為78722人,比重為46.10%。
東涌鎮各村基本情況(2006年)
戶籍人口(人)農人口(人)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
石基村442544258.833.45.43
大穩村407440746.394.182.21
東涌村258825885.84.641.16
南涌村278927895.446.53-1.09
東導村194119417.246.720.52
官坦村252725277.935.552.38
石排村256125616.666.66
慶盛村214821489.417.531.88
三沙村204320433.925.88-1.96
沙公堡201920198.478.47
西樵村2240224012.076.715.36
東涌社區512380811.491.989.51
天益村2064260410.038.871.16
魚窩頭村404540459.196.212.98
東深村247924796.884.862.02
萬洲村3579357910.79.571.13
長莫村326832686.755.211.53
細瀝村401240126.505.51
馬克村350835088.896.022.87
小烏村2962296210.534.416.11
大簡村374037408.855.92.95
太石村207020709.725.833.89
大同村266926691.337.933.4
魚窩頭社區25381147.35.112.19
合計71952652138.455.742.72

民族

東涌鎮的民族以漢族為主。

經濟


綜述

2014年,東涌鎮實現工業總產值約301.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約17.55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23.73%;農業總產值20.69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4.5%;稅費收入17.33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11.03%。

第一產業

2014年,東涌鎮種養總面積約7.6萬畝,成立了15個農業專業合作社;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面積2.9萬畝。大穩番石榴、西樵節瓜等12個特色農產品獲評國家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東涌木瓜”、“盛唐羅氏蝦”、“雙錢牌冰片糖”獲得“特色旅遊農產品”稱號。
2014年,東涌鎮實現農業總產值20.69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4.5%。
2013年,東涌鎮實現農業總產值19.3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3.2%。

第二產業

截至2015年8月,東涌鎮內有太石工業區、勵業工業區、魚窩頭中心工業區、萬洲工業區、昌利工業城5個工業園區,有工業企業700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24家,自主品牌企業100家,自主品牌產品300個,商品鋼鐵深加工、精密機械設備製造、服裝紡織鞋帽製造業、電子、珠寶等為支柱產業。
2014年,東涌鎮新引進項目252個,註冊資本3.45億元,總投資約16億元,36家企業進駐太石電子商務區,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約301.5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3.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約281.65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1.73%。
2013年,東涌鎮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76.68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21%。

第三產業

截至2015年8月,東涌鎮第三產業主要以商貿流通、餐飲為主,已形成東涌中心商業區、魚窩頭中心商業區和太石工業區等商圈。
商業
2014年,東涌鎮有個體工商戶4863個,限上批零業銷售額約56.35億元,同比2013年下降20.13%。
2013年,東涌鎮實現限上批零業銷售額85.43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27.5%。
旅遊業
2014年,東涌鎮旅遊客流量為24萬人次,同比2013年增長9%,限上住宿餐飲業營業額0.4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22.35%;規模以上其他服務業營業額4.6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26.44%。
2013年,東涌鎮接待來自珠三角及港澳等地區遊客22.7萬人次,同比2012年增長26%;旅遊團700個,同比2012年增長45%,實現住宿餐飲業營業額0.329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3.4%;其他服務業營業額3.64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4%。

社會


城鎮建設

2014年,東涌鎮創建廣州特色名鎮建設通過市驗收。大穩村創建市級美麗鄉村建設通過市驗收,成功入選第一批“廣東名村”;東涌社通過市級幸福社區創建驗收,推進魚窩頭社區區級幸福社區驗收。
截至2015年8月,東涌鎮涌邊路、中心村居民點已實現硬底化,有設計標準為50年一遇的蕉東和魚窩頭兩大聯圍,堤圍總長度63公里,2個日產共7.5萬立方米的自來水廠,1個日處理3萬立方米的工業污水處理廠和1個日處理總量約為5萬立方米的生活污水處理廠,3個共日處理垃圾180噸的垃圾壓縮中轉站和3座高壓變電站;有公共文體設施總面積20萬平方米,建有鎮文化中心1個,文化廣場3個,鎮級公園1個,村(居)級公園16個。

教育

截至2015年8月,東涌鎮有中小學24所,成人文化技術學校1所,其中省一級中學1所,市一級中學2所,市一級小學3所,九年一貫制民辦學校1所,其餘17所小學均為廣州市義務教育規範化學校,規範化學校率100%。有中小學教職工933人,學生13963人。幼兒園21所,其中省、市一級幼兒園各1所,區一級幼兒園7所。幼兒園教職工405人,幼兒3128人。
2014年,東涌中學首次榮獲“廣州市高中畢業班工作一等獎”,魚窩頭中學獲二等獎,東涌中學、魚窩頭第二中學中考總平均分居區第一、二名;第一小學期末抽測成績居區第一名,全鎮共5所學校獲區教育質量評估一等獎,17所學校獲二、三等獎;鎮中心幼兒園等11所幼兒園獲區保教質量獎勵。

醫療衛生

截至2015年8月,東涌鎮有一級甲等醫院2間,床位260張,醫務人員352人,22個村衛生站。
2014年,東涌鎮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63832人,參合率100%,籌資參合總額3127萬元,全年住院報銷金額2247萬元,普通門診報銷額602萬元,其他報銷額127萬元,大病保險報銷額94萬元;新農合報銷總支出3070萬元,基金使用率98%。鎮財政撥款重大疾病補助130萬元。

交通


東涌鎮地處珠江三角洲中心,廣州地鐵四號線、廣深港高速鐵路、京珠高速、南二環、南沙港快速路、黃欖快速路、南沙大道、市南公路等八條交通大軸線縱橫貫穿距南沙貨運港僅15公里,至南沙港口岸20公里,蓮花山口岸20公里。

旅遊


吉祥圍民俗文化風情館
艇上迎親
艇上迎親
吉祥圍民俗文化風情館再現沙田婚慶場景。
風情館的二樓是民俗文化展區。圖文以及實物介紹東涌人家生育習俗、生活習俗、歲時習俗、民間工藝和東涌美食。實景展示做長者大生日、後輩敬茶酒情景。有視頻播放相關的習俗。
東涌農耕漁獵展覽館
東涌農耕漁獵館位於濠涌風情街,鄰靠東涌炮樓,東涌農耕漁獵展覽館的一樓作為農耕文化展區,主要展示傳統農具、農具的使用和農耕圖,向人們介紹東涌的農耕歷史文化。
東涌大炮樓
農耕漁獵展覽館
農耕漁獵展覽館
東涌大炮樓坐落在今東涌敬老院的北側,樓體用青磚砌成,分三層,每層的牆壁上,都密布著內寬外窄的槍眼,角度朝向四面八方,也是瞭望孔,用於監視外圍的動靜。牆厚堅固,下寬上窄,樓頂四周分別向外飄出一米多,上面建有護欄,構成了一個平台。在樓頂天台四周,每隔一米左右便有一個拳頭大小、朝向地面的槍眼,是為了向攻到炮樓腳下的人開槍的。炮樓內從底層通到頂層的,是杉木階梯,約0.8米寬。
蝴蝶樓
東涌鎮[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東涌鎮]
東涌鎮[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東涌鎮]
蝴蝶樓,在今魚窩頭雙錢糖業有限公司內(原魚窩頭糖廠),是一座兩層高淺黃色、屬於典型的中西合璧風格的小樓。中間的門廳及樓梯通道連接左右兩邊形式相同的多邊形隨樓,看上去彷彿像一隻展翅的蝴蝶,所以人們叫它“蝴蝶樓”。
2003年6月,“蝴蝶樓”被魚窩頭鎮定為歷史文物保護單位。
2005年9月,“蝴蝶樓”被廣州市文化局登記為保護文物單位。
東涌三聖公廟
東涌三聖公廟為二進式,為青磚綠瓦的磚木結構,位於東涌河涌的北面、東涌公路橋的西邊橋腳約20米處的堤岸上,廟高5米,長12.5米,寬5.5米,總面積69平方米。廟內依舊坐著關公的塑像,兩旁分立著關平和周倉,還增加了五尊較小的菩薩塑像。

文化


習俗

服裝
東涌鎮傳統服裝有大襟衫、大腳褲、九牙(齒)津(包)頭布、披肩等。
清代至建國前,東涌鎮常穿用,男子上衣有高領、低領之分,胸腹前有三至四個方形口袋,上小下大,有的在衣內縫有暗袋,用料多為藍、灰、黑等顏色,衣料有貴重便宜之別。褲身、褲腳較寬,無袋,左右相掩后緊束於腰。中老年人喜歡穿用,因其具有寬鬆、舒適的特點。婦女穿用的唐裝褲與男子相同,衫亦有高低領之分,上衣的胸腹圍布至右肘,前後相接處用布扣扣緊,偏寬,鑲邊裝飾或有或無,也具有寬鬆舒適感。
東涌鎮傳統服裝的用料有、香雲紗、紅底墨烏布、墨烏布、大勝藍布、秋格布、夾布、竹紗等。
飲食
東涌鎮東涌和魚窩頭的居民喜歡在閑暇時間上茶樓酒館飲茶吃點心。墟鎮都設有茶館酒肆,每日開早午晚三市,其他特色飲食習慣有打邊爐(吃火鍋)、吃禾蟲、吃風鱔(鰻魚、吃狗肉、蛇餐等。
東涌鎮傳統食品有石硤糕、大眼松糕、九層粉、撐粉、腸粉芋頭粉、缽頭糕、藕葉冬瓜粥、粉葛粥、飯焦(鍋巴)野菜粥、擂破頭粥、腊味糯米飯、塘虱糯米飯、烏醋蒸糯米飯、芋頭莢煮大魚等。
東涌鎮喜慶家宴一般為八菜一湯,俗稱“九大簋”(粵音鬼),小孩滿月酒宴則一定要有豬腳姜紅雞蛋等小點,壽宴必有壽麵(壽包)或蛋糕,每宴必有雜錦丁,取添丁之意,喪宴一定用七道菜,俗稱“吃七”。
東涌鎮選擇年初八開工,寓意“發、發、發”,取個好意頭。蓄塘養魚的人家當在魚塘捉完大魚,將塘水放干后,任何人都可以去捕捉剩下的魚蝦,也叫“寄塘”,塘主不介意。
東涌鎮是流散的圍墾地,當地居民認為萬物有靈,便糅合神佛聖靈,信奉尊神崇拜,以求降福消災,由此而形成一種民間信仰。有神靈崇拜、神祇信仰、祖先崇拜等。

獲得榮譽


2019年9月11日,東涌鎮入選“2018中國鄉鎮綜合競爭力100強”。 
上榜“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2019年10月,東涌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2020年7月29日,東涌鎮被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為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2020年12月9日,獲評2018至2020年度“廣東省文明村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