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壽麵的結果 展開
- 民間壽誕習俗食品
- 滸灣油麵
壽麵
民間壽誕習俗食品
徠在中國民間漢族歷來就有生日吃長壽麵的習俗,相傳與漢武帝有關,長壽麵主料為高筋粉,配以各種調料,代表人們對未來的一種美好願望。
凡有老人慶壽,宴請三親六眷、至友賓朋,被請者在送賀禮中,必有長壽麵一品(此面長約 1.5公尺,過去市店有賣,俗稱為扯油麵)而壽星家宴客,在飲酒盡興之後,不是吃飯,而是每人給吃一大碗面,這叫吃“壽麵”。
基本解釋
[noodles eaten on one’s birthday] 祝壽時吃的象徵長壽的麵條。
引證解釋
亦作“壽麫”。祝壽用的麵條;生日食用的麵條。
明 沈德符《野獲編·列朝·賜百官食》:“太后聖誕,皇后令誕,太子千秋,俱賜壽麵。”《歧路燈》第七八回:“單表十五日早晨,譚 宅安排壽麪待客。”
壽麵
新年吃餛飩取其開初之意。傳說盤古氏開天闢地,使“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結束了混沌狀態,才有了宇宙四方。再則取“餛飩”與“渾囤”的諧音,意思是糧食滿囤。長面,也叫長壽麵,新年吃它,預祝壽長百年。古代的一切麵食都叫做餅,所以湯麵起初也叫湯餅,開始的面片不是擀成或壓成的,而是將和好的面,用手往鍋里撕片片,和北方吃的“烏鴉頭”、“猴耳子”等的做法差不多。到唐代以後開始用案板擀麵,才逐漸有了長面、短面,不少地方在吃年飯的時候還搭配些副食品,要想討個吉利。吃棗(春來早),吃柿餅(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來),吃豆腐(全家福),吃三鮮菜(三陽開泰),吃長生果(長生不老),吃年糕(年糕年糕一年比一年高)
中國製作麵條的方法大致有三條:
1.拉抻法
將經過充分熟化的麵糰反覆拉抻成為麵條。這種方法多為手工操作,經驗性強,對麵粉質量和熟化要求相當嚴格。許多名產麵條,如龍鬚面、空心面等都屬此類。
2.擀壓法
將麵糰先反覆擀壓或碾壓成片,然後鍘條。一般大宗市售機制新鮮切面屬於這一類,再加上晾乾(或烘乾)、切斷、包裝等環節則成為挂面(是因為將濕麵條掛在竹桿上乾燥而得名)。麵糰熟化程度和麵條乾燥條件是影響挂面質量的重要生產因素。
3.擠壓法
將麵糰放在壓模中加壓,麵糰從模孔中擠出成條。這種麵條又特稱作“餄餎”,口感硬實。用摻小麥的粗糧粉或全部粗糧粉製作麵條時常用這種方法。有機器壓制,也有小規模的手工壓制。陝北地區延安市內使用的麵條擠壓機壓力較大,麵條在擠壓過程中溫度升高,成品可達到半熟狀態,所製成的粗糧麵條具有彈性。
麵條製作方法,除在麵條成型過程上有不同之處外,另外表現麵條特色的重要環節是添加輔料,尤其是拉抻成型的名產麵條,一般都添加適量的食鹽或小蘇打。
1.福建的龍鬚面(又稱長壽麵、線面等)
製作特點是合面時加水較多(50~60%),麵糰的熟化時間長,並需根據原料麵粉的質量和生產時的氣候條件加入5~10%的食鹽。
工藝流程 合面→搓油條(拉成粗條)→搓粉條(拉、搓成細條)→串面→拉麵
在每經一步操作後面團都須經過熟化,最後拉成的細面要求直徑在0.6毫米左右。目前有的地方也有用機器代替手工的,但質量還趕不上手工製品。
2.福建的棋子面
將鹽水合好的4公斤重麵粉的麵糰(用鹽量與龍鬚面同)用擀麵杖將它壓平後放在兩根懸架著的竹桿上,然後用手工將麵糰向四周漸漸拉抻,隨著面積的增大逐漸增加竹桿,最後將麵糰拉抻成有10平方米大的、厚薄均勻而透明的面片,晾曬后切條。這種麵條易消化,多供老、弱、病、小孩和產婦食用。
3.江蘇的空心面
麵條中心並非空心,只是在合面時長時間的充分揉和,使用團內含有較多的空氣,呈微孔型,這種麵條的其它操作步驟與龍鬚面相仿。
4.山西刀削麵
合面時加水量較少,經過長時間的用力揉合,使麵糰光滑、堅硬,然後將合好的麵糰擱置在左手臂上,右手持刀削麵,麵條長約17厘米左右,斷面略呈三角形。已有不少飯館改用機器代替手工,其方法是將經過熟化后的麵糰,放入絞龍式的擠壓削麵機,在出口處裝有三把轉動著的刀,用來削麵,但口感還不及手工製作的好,主要是不夠“筋道”。
中國對生產麵條的原料(小麥麵粉)以及麵條的本身質量尚無完整的指標和科學的檢驗方法。一般要求是:挂面在生產過程中不斷條,蘇面少,麵條挺直,厚薄均勻,表面光潔,抗彎曲能力強;烹調時煮熟快,不糊湯,不粘結,不斷條,吃起來爽口而又有韌性。
這是一道香脆可口的麵食。做法也並複雜,先將蛋面煮熟,然後放入調味料和鹽,再用慢火煎成餅狀,切片起鍋。熟肉絲時,加入豆芽、韭黃、青紅椒,勾芡。此道麵食考究對火候的把握,不留神很容易燒焦鍋底,而師傅的做法是左手拎著鍋子,不停地擺動手臂,讓麵餅均勻加熱,最後起鍋的“兩面黃”外嫩里滑
麵條是中國糧食食品之一,歷史悠久,分佈甚廣。麵條烹調簡單,並可根據各人的口味和地方習慣,加入不同佐料製成咸面、甜面、辣面以及牛奶、雞蛋、番茄、可可等多種花色的麵條,並可採用煮、蒸、炒、拌等多種烹調方法,因此很受消費者歡迎。地方傳統產品也很多,如福建的龍鬚面、棋子面,江蘇的空心面,山西的刀削麵、浙江的餛飩麵等,各具特色,馳名全國。
吃壽麵由來
第一種說法
民間有生日吃壽麵的習俗,其由來可有漫長的歷史了。這個習俗源於西漢年間。
相傳,漢武帝崇信鬼神又相信相術。一天與眾大臣聊天,說到人的壽命長短時,漢武帝說:《相書》上講,人的人中長,壽命越長,若人中1寸長,就可以活到100歲。“坐在漢武帝身邊的大臣東方朔聽后就大笑了起來,眾大臣莫名其妙,都怪他對皇帝無禮。漢武帝問他笑什麼,東方朔解釋說:”我不是笑陛下,而是笑彭祖。人活100歲,人中1寸長,彭祖活了800歲,他的人中就長8寸,那他的臉有多長啊。”
眾人耳之也大笑起來,看來想長壽,靠臉長長點是不可能的,但可以想個變通的辦法表達一下自己長壽的願望。臉即面,那“臉長即面長”,於是人們就借用長長的麵條來祝福長壽。漸漸地,這種做法又演化為生日吃麵條的習慣,稱之為吃“長壽麵”。這一習俗一直沿襲至今。
另一種說法
唐明皇即位徠后,漸漸冷落原來患難之妻王皇后,有一天,王皇后對唐明皇說華民:“三郎你忘了當后我脫下新做的紫色背心換了一斗面,為你做湯餅過生日的事嗎?”這故事反映了唐代人過生日是吃“湯餅”的。湯餅又叫做“水引”,也就是湯麵,可見過生日吃湯麵的習俗由來已久。
後代因為它是過生日祝壽用的,所以稱作“壽麵”。因為中國食品中麵條最為綿長,壽日吃面,表示延年益壽。作壽一定要吃壽麵,壽麵要求三尺,每束須百根以上,盤成塔形,用紅綠鏤紙拉花罩上面作為壽禮,敬獻壽星,必備雙份。祝壽時置於壽案之上。吃壽麵是過生時最要緊的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