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瀝村

細瀝村

細瀝村位於東涌鎮的西部,南沙大道中段,由一河面狹窄的河涌流經該村而得名,轄東大涌、瀝尾、新涌、斜涌4個自然村。

廣州市番禺區東涌鎮細瀝村


細瀝村
細瀝村
全村總面積3.6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489畝,分為17個生產隊,1個經濟社,1間小學,總戶數1173戶,常住人口4012人,勞動力人口2810人,流動人口800人。全村經濟工農業共同發展,村內有內外資企業2家,主要有機械設備、磚廠項目;農業以種植花卉、果蔗及香蕉為主。2006年,工農業總產值13335萬元,其中工業產值7862萬元,佔總產值的59%;農業產值5473萬元,佔總產值的41%。全村集體純收入48萬元,農村人平收入8547元,勞平收入11824元。
細瀝村位於東涌鎮的西部,轄東大涌、瀝尾、新涌、斜涌四個自然村,由一河面狹窄的河涌流經該村而得名。清代光緒二十四年以樊、王、梁三姓建村。村民姓氏主要有梁、郭、陳、黃、馮等。細瀝村位處交通要道,南沙大道由北向南貫穿其中,並與經過的廣州南部快速路、黃欖快線形成番禺南部中樞紐帶。細瀝村有很多歷史遺跡。在1931~1939年間,建有天后廟、兄弟廟、合作社總部炮樓、海口炮樓、洲西炮樓、東一炮樓、瀝尾炮樓、上圍炮樓及 12隊炮樓等,有些是沙灣何生利農場興建,有些是國共合作組織——合作社興建。上世紀五十年代,這些炮樓有的是因為時間久而腐爛,有些是因為大鍊鋼鐵或建學校而拆除。由於合作社反對地主豪紳和土匪,保護農民耕種,使得擁有細瀝圍的地主沙灣何氏家族利益受到侵害,始終對合作社懷有怨恨。1939年12月20日,李塱雞帶領禺南日偽軍300餘人進犯魚窩頭,在細瀝涌口與縣國民黨兵團林國乾部和農民自衛隊發生激烈戰鬥。1930年前後,細瀝天后廟(娘娘廟)附近形成比當時魚窩頭其它地方熱鬧的漁農集市。1948年,細瀝村開辦單科小學1間。同年,成立“自力”籃球隊和醒獅隊。至2009年底,全村總面積5.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110畝,共有17個生產隊,1個經濟社,1間小學,1間幼兒園,總戶數1505戶,常住人口4052人。全村經濟以工農業協調發展,村內有內外資企業3家,主要有機械設備、磚廠等項目;農業以種植花卉、果蔗及香蕉為主。

廣州市番禺區魚窩頭鎮細瀝村


魚窩頭鎮細瀝村村名的來歷有此一說:沙田河涌交錯,按平常習慣河寬超過50米的稱瀝,50米以下的稱涌。若河涌在200米以上又稱大瀝,而50至100多米的河又稱細瀝,該村較早時候有一河寬100來米,細瀝由此得名。
營造綠色長廊
細瀝村農村人口有3923人,有土地5550多畝,農民以種植業為主。南沙大道在細瀝橫穿而過,沿線近4公里。路通財通,村“兩委”幹部充分利用這一地理優勢和原有的農業基礎,圍繞南沙大道做文章,營造綠色長廊。他們及時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優化產業布局,走農業產業化、農業工業化的路子,積極引進花卉、蔬菜、香蕉、草皮、粉葛、養魚、盆桔等種養項目。去年,全村引進和簽訂花卉種植項目合同28份,花卉種植面積達1304畝,果蔗種植面積達609畝,粉葛、冬瓜、香蕉、蔬菜等種植面積達1512畝。
發展“三高”農業也培育了一批種養能手,有四五十戶“田秀才”外出到順德、東莞種植香蕉、蓮藕。在他們的帶動下,不少農民爭相外出“搵食”,技術學到手后便自立門戶。
“三高”農業也促使一部分農民“洗腳上田”,外出經商,搞第三產業。一些先富裕起來的農民還到城市購房。
招商引資有進展
細瀝村招商引資的勢頭良好,成績顯著。去年下半年,村“兩委”換屆之後,新班子認真總結了過去的經驗和教訓,統一了思想認識,審時度勢,搶抓機遇,根據政府工業集聚控制性規劃的要求,以廣州為“南拓”為契機,做了大量艱苦細緻的群眾工作,積極招商引資,效果比較明顯。從去年10月至12月,該村引進了聯建不鏽鋼有限公司、賽銳特機電廠、文揚物業發展有限公司、尚盈裝飾有限公司、通達運輸有限公司、永安彩印有限公司、溢達工藝廠、金妮寶食用油有限公司等8個企業,簽訂土地轉讓合同8份,轉讓土地面積近200畝,合同利用外來資金1932萬元。這批項目的引進和上馬,將會給該村村隊兩級經濟帶來生機和活力,也將會成為全村經濟新的增長點。